APP下载

超声和低剂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在肺周围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2021-12-09龙,燕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20期
关键词:性病变穿刺针低剂量

王 龙,燕 龙

(1.庆阳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2.庆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甘肃 庆阳 745000)

目前我国肺部疾病的发生率较高,种类也较多,其中肺癌已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1]。肺癌的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疾病的具体诊断情况和病理分型确定最佳治疗方案,而且肺周围性病变种类较多,疾病规范化诊断也十分关键。虽然电子支气管镜的使用可以探查到气管壁病变上的组织,实现对疾病的诊断,但是对于一些周围性包块的性质无法确定,可对疾病的诊断造成不利影响[2]。经皮肺穿刺活检是肺癌诊断的一种方法,其主要通过一定医疗器械获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以确定肿瘤的性质,在肺部病灶诊断鉴别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临床常用方式为超声引导与CT引导两种。超声引导具有操作灵活、无辐射的优势,其创伤较小,安全性良好,但当病变组织与胸膜之间有骨组织的阻挡时,超声探查无法显示其全部范围,难以准确获得穿刺点,无法获取病变组织的标本。CT引导具有定位准确、解剖平面清晰的优势,但其局限性在于对体位要求较高,需要体位的配合,且价格高于超声引导[3]。因此需要对两种引导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为疾病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基于此,本文回顾性分析了63例肺周围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超声和低剂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在肺周围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肺周围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肺穿刺活检方法将其分为超声组(30例)与CT组(33例)。超声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6~74岁,平均(55.16±4.73)岁;病灶直径1.6~8.4 cm,平均(5.11±1.54) cm;病灶位置:肺上叶9例,肺下叶10例,肺中叶8例,肺门3例。CT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1例;年龄26~75岁,平均(55.67±4.56)岁;病灶直径1.6~8.6 cm,平均(5.16±1.49) cm;病灶位置:肺上叶11例,肺下叶11例,肺中叶8例,肺门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灶直径、病灶位置)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版)》[4]中关于肺周围性病变的诊断标准者;实施X线、CT检查,确定为肺周围性病变者;存在胸腔积液,纤维支气管镜无法进行确诊者等。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先天性心肺功能不全者;合并出现气胸、肺大泡者;存在激烈咳嗽者等。本研究已通过庆阳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检验方法 超声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肺穿刺活检,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德国西门子公司,型号:ACUSON SC 2000),将探头的频率设置在3.5 MHz,结合患者病灶位置确定体位,以最靠近病灶的肋间作为穿刺位置,在穿刺之前需要对肿块和胸壁之前的关系、内部结构、血管,以及脏器分布进行检查,对穿刺位置进行标记,对穿刺位置进行常规消毒铺巾,使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使用全自动活检枪与18G活检针。穿刺前指导患者屏气,确定好进针方向,确定超声引导线,沿引导线进行穿刺,将穿刺针快速置入病灶内部,在穿刺的过程中注意避开肋骨、神经、血管,进行取样,在取出之后将样本置于浓度为4%的甲醛溶液中作病理检验。CT组患者在低剂量CT引导下实施肺穿刺活检,操作前结合患者病灶位置选择合适的穿刺体位,可使用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等,并通过CT扫描确定病灶与胸壁、血管、气管的位置,将上述组织避开后确定穿刺点和进针深度。穿刺针需要保持与穿刺面垂直,通过激光定位确定穿刺路径,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对穿刺点和穿刺区域进行消毒,使用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穿刺之前注意叮嘱患者屏气,沿引导线将穿刺针送入病灶边缘,进行CT扫描,对穿刺针的进针路线进行观察,如发现穿刺路径存在问题则立即进行调整,确保穿刺达到预设中心,之后将管套针芯拔出,指导患者保持呼吸平稳,置入穿刺活检针,获取病变组织。在获取病理组织之后将其放于滤纸片或者标本瓶中,对组织获取是否达到标准进行判断,放弃体积不合格或者质地不达标的标本,再次进行采集,直至获取完整合规的标本之后将其送至病理科,完成本次穿刺。两组患者在穿刺之后均对穿刺点进行消毒和包扎,再次实施超声和低剂量CT检查,确定无气胸、出血的问题,并进行心电监控。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穿刺质量,对一次定位成功率、一次取材成功率(患者一个呼吸周期内完成标本获取)、一次活检成功率(标本存活期一次就确诊)进行统计并比较。②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包括肺鳞癌、肺腺癌、转移癌、小细胞肺癌、混合型肺癌、间皮瘤、良性病变的诊断结果。③分析典型病例超声引导与低剂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的影像学特征。④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气胸、术后咳血及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穿刺质量、病理诊断结果及穿刺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穿刺质量 CT组患者一次定位成功率显著高于超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患者一次取材成功率、一次活检成功率与超声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穿刺质量比较[例(%)]

2.2 诊断结果 超声组30例患者良性病变率为16.67%,CT组33例患者良性病变率为12.12%;超声组患者恶性病变率为83.33%,CT组患者恶性病变率为87.88%,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诊断结果比较[例(%)]

2.3 典型病例分析 患者1,男,70岁,病理类型:左肺下叶周围型小细胞肺癌,低剂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术前定位表现为,左肺下叶结节影、边界清楚,临近胸膜,见图1-A;低剂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中显示,穿刺针定位准确、针尖位于病灶最大层面,见图1-B。患者2,女,58岁,病理类型:左肺上叶中分化腺癌,超声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术前,病灶表现为等- 稍高回声,显示良好,临近胸膜,见图2-A;超声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中,可见穿刺针周围高回声伪影,穿刺针位于病灶中心、穿刺准确,见图2-B。

图1 左肺下叶周围型小细胞肺癌低剂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检测

图2 左肺上叶中分化腺癌超声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检测

2.4 并发症 CT组患者穿刺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12%,高于超声组的1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肺周围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而可能出现的肺部肿瘤对机体的损伤较为严重,因此早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必要。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超声和低剂量CT引导下肺活检穿刺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其中超声经济性较高,可以实现病变良性与恶性的判断,并且通过获取病理样本以实现对疾病的定性诊断。低剂量CT引导下肺穿刺也是呼吸科、肿瘤科对肺部肿块检验的重要手段,该方式对机体的创伤较小,诊断的准确率高,在临床的应用价值较高[5]。因此需要对上述两种方式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和分析,为患者选择更好的检查方式。

超声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可以动态化地显示穿刺的过程,结合超声图像为患者提供最佳穿刺路径,提升穿刺的安全性,减少对机体的损伤[6];此外,还可以对病灶进行任意切面的扫描,对于穿刺最佳位置的选择起到积极作用,其能够在穿刺的过程中避开肋骨、血管、神经等组织,防止穿刺过程中对血管和脏器的损伤,以提升操作的安全性[7]。超声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操作便捷,使用范围也较广,因此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低剂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同样属于一种适用范围较广的检查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开胸活检造成的机体损伤,对穿刺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整个过程相当于可视化操作,穿刺的准确性较高,并且能够及时对穿刺路径进行调整,可进行重复性操作;同时,该方法定位更加准确,具有较好的组织分辨率,不仅可以对肿瘤组织和坏死区域进行判断,还可以对直径在3 cm以下的病灶进行精准刺入[8]。同样,该方式也可以通过检查确定最为理想的穿刺位置等,避开重要的脏器和血管,安全性较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T组患者一次定位成功率显著高于超声组,而两组患者一次取材成功率、一次活检成功率、恶性病变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低剂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在肺周围性病变检测中,其定位成功率较高,但两种检测方法效果相当,也均存在一定的不足。

超声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在实际使用期间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该方法穿刺部位适用于肺周围性病变、胸壁及部分纵膈区域,对于肺门和纵膈病变无法进行穿刺,而且穿刺质量会受到患者自身肺气的影响,同时对于一些位置深、体积小的病灶无法准确穿刺,导致取样准确率不足[9]。低剂量CT易受到患者基础疾病如肺气肿、哮喘的影响发生穿刺偏离等问题,同时对于一些胸壁距离较远的病灶穿刺也会受到影响[10]。从辐射角度分析,超声是利用超声波来探测器官内的结构,然后在成像仪上显示出来,一般无辐射,而CT利用X线穿过人体,之后通过电脑计算后二次成像。标本选取质量直接对检验的准确率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际穿刺中超声检测则需要先确定病灶位置,了解内部回声和轮廓,在穿刺时避免进入坏死液化区,直接进入肿瘤实质部位,以提升组织获取质量;在使用超声和低剂量CT进行引导的过程中要保证样本采集质量,在穿刺之前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呼吸,掌握屏气方法,同时在穿刺的过程中与临床医师、影像学医师做好沟通工作,以提高病理标本的采集质量,提升疾病诊断质量[11]。

综上,肺周围性病变在进行肺穿刺活检穿刺过程中使用超声和低剂量CT引导均可起到较好的作用,提升操作的安全性,但是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对于肺外周贴近胸壁与胸膜肿块选择超声引导,对于肺外周肿块偏中心则选择CT引导,以提升诊断质量。

猜你喜欢

性病变穿刺针低剂量
74例急性胰腺炎后早期囊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CT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于新冠肺炎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继发囊性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
血清Cyr61 mRNA、Angptl4 mRNA联合检测对良恶性卵巢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超声诊断乳腺囊实性病变的应用现状
无菌棉签按压法拔除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无损伤穿刺针对患者的影响分析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静脉针及穿刺针中锡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