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NA免疫吸附法联合西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观察

2021-12-09余雪松徐友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20期
关键词:红斑狼疮肾炎系统性

余雪松,沈 俊,徐友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肾内科,广东 湛江 524005;2.泰康同济医院肾内科,湖北 武汉 430050)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一种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机体内存在多种抗体,且其治疗后并发症较多,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则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影响治疗效果与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常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进行治疗,其中甲泼尼龙为常见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的作用,而环磷酰胺是可作用于细胞周期S期的特异性烷化剂,可对DNA合成过程产生影响,且具有抑制机体内各种免疫反应、B细胞增殖及抗体产生的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其治疗周期较长,且不良反应较多[1-2]。DNA免疫吸附法属血液净化治疗的新技术,可通过机械、电子装置清除血液中的大分子致病物质,改善机体免疫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3]。本研究旨在对DNA免疫吸附法联合西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肾功能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26例;年龄28~46岁,平均(34.64±5.18)岁;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程4~11年,平均(7.13±1.65)年;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病程3~7年,平均(5.09±1.44)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25例;年龄27~45岁,平均(34.53±5.12)岁;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程5~12年,平均(7.09±1.58)年;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病程2~8年,平均(5.02±1.3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治疗前2个月未使用糖皮质类激素或免疫抑制类药物进行治疗者;尿检中24 h尿蛋白定量≥1 g者等。排除标准:合并肾脏恶性肿瘤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存在药物禁忌证者;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其中甲泼尼龙片(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24,规格:4 mg/片)服用剂量为0.8 mg/(kg·d),1次/d;将0.5 g注射用环磷酰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196,规格:0.5 g/支)加入至2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进行静脉注滴,1次/2周,6周后可依据患者病情程度改为每4周静脉滴注1次,需治疗6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DNA免疫吸附法进行治疗:采用DNA免疫吸附柱(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DNA280)、血液灌流机(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型号:JF-800A)及体外循环设备进行吸附治疗,将吸附柱动、静脉与无菌血流回路导管连接后进行垂直固定,采用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灌满吸附柱,静置30 min(静置期间,每隔10 min用手轻拍并转动吸附柱1~2 min,使吸附剂颗粒达到饱和后,采用4 000 mL肝素氯化钠溶液(500 mL中含肝素20 mg)至上而下预冲吸附柱吸附系统,流量为50~100 mL/min,用手轻拍并转动吸附柱,直至将空气排尽,最后以500 mL肝素氯化钠溶液(含肝素100 mg)闭式循环30 min,以使吸附柱充分肝素化。于双侧髂静脉通路深静脉穿刺成功后,立刻静脉注射肝素,剂量为1 mg/kg体质量,灌流期间静脉注射肝素16~20 mg/h,并于结束前30 min停用肝素。血液通路采用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开动血泵,起始速度为80~100 mL/min,随后可调至100~150 mL/min。吸附结束后采用空气回血法回血,并于2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加入25 mg鱼精蛋白缓慢静脉注射以中和肝素,单次吸附时间为2~3 h,可间隔3 d后进行下次DNA免疫吸附治疗,根据患者耐受程度与血清学指标行DNA免疫吸附治疗2~3次。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两组均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5]中的相关标准进行评估,完全缓解:24 h 尿蛋白定量<0.3 g,血清白蛋白>35 g/L,血清肌酐(Scr)值50~110 μmol/L;部分缓解:24 h尿蛋白定量 0.3 g~2 g,血清白蛋白 30~35 g/L,Scr值 111~130 μmol/L;未缓解:24 h尿蛋白定量>2 g,血清白蛋白<30 g/L、Scr>130 μmol/L。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 + 部分缓解率。②肾功能指标。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空腹状态下静脉血5 mL,使用3 000 r/min 的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素氮(BUN)、Scr水平;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收集连续24 h尿液并混匀,采用尿液自动分析仪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③免疫功能、补体C3及C4水平,血液采集、血清制备方式同②,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补体C3及C4水平。④炎性因子指标。血液采集、血清制备方式同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与对照组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肾功能指标 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与治疗前比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Scr:血清肌酐;BUN:血尿素氮。

Scr(μmol/L) BUN(mmol/L) 24 h尿蛋白定量(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5 167.28±15.57 132.65±11.06* 10.78±2.03 8.19±1.49* 4.41±0.57 1.36±0.14*观察组 35 165.30±16.65 85.29±10.58* 10.81±2.06 5.74±1.26* 4.40±0.56 0.78±0.12*t值 0.514 18.306 0.061 7.428 0.074 18.609 P值>0.05<0.05>0.05<0.05>0.05<0.05组别 例数

2.3 免疫功能指标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gM、IgA、IgG水平与治疗前比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补体C3、C4水平与治疗前比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s ,g/L)

表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s ,g/L)

注:与治疗前比,*P<0.05。IgA:免疫球蛋白A;IgM:免疫球蛋白M;IgG:免疫球蛋白G。

组别 例数 IgA IgM Ig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5 3.78±1.00 3.31±0.84* 2.61±0.79 1.97±0.63* 19.68±5.14 16.03±4.11*观察组 35 3.81±1.03 2.89±0.79* 2.59±0.78 1.40±0.57* 19.77±5.19 11.45±3.02*t值 0.124 2.155 0.107 3.969 0.073 5.313 P值>0.05<0.05>0.05<0.05>0.05<0.05 C4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5 0.49±0.07 0.69±0.09* 0.12±0.04 0.17±0.05*观察组 35 0.50±0.06 0.86±0.10* 0.13±0.05 0.23±0.07*t值 0.642 7.476 0.924 4.126 P值>0.05<0.05>0.05<0.05组别 例数 C3

2.4 炎性因子指标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s)

表4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IL-6:白细胞介素-6;IL-8:白细胞介素-8;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组别 例数 IL-6(ng/L) IL-8(μg/L) TNF-α(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5 46.98±7.63 25.56±5.78* 52.65±8.18 31.46±7.68* 49.54±12.06 32.78±8.67*观察组 35 45.89±7.65 16.03±5.23* 51.67±8.26 19.21±7.32* 49.53±12.16 11.06±5.03*t值 0.597 7.233 0.499 6.831 0.003 12.820 P值>0.05<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通过自身免疫性抗体所引起的肾脏炎性改变,可对患者肾功能造成损害,且患者会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对患者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西医药物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具有抗炎、拮抗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其抗炎作用欠佳,且部分患者治疗后预后差,复发率较高[6-7]。

作为近年来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新型血液净化疗法,DNA免疫吸附法可选择性或特异性地清除血液中的致病物质,通过体外循环,以抗原、抗体或某些具有特定物理化学亲和力的物质作为配基与载体结合,制成吸附柱,从而发挥净化血液,清除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机体内免疫复合物、免疫球蛋白的作用,可有效降低机体内肌酐、尿素氮及尿液中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8]。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升高,Scr、BUN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降低,提示DNA免疫吸附法联合西药可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肾功能,且治疗效果较好。

研究发现,机体内免疫功能、补体及炎性因子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关系密切,其中免疫功能紊乱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发病的中心环节,患者机体内均存在IgM、IgA、IgG异常表达,其水平持续升高,可促进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补体C3、C4为体液中具有酶活性的糖蛋白,为临床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指标,其在正常人群机体内含量较为丰富[9];IL-6具有刺激炎性细胞活化与分化的作用,可加剧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靶器官的炎性损伤,加快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的病情发展过程;IL-8由单核细胞产生,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活动期可导致IL-8大量释放,进而加重肾脏炎症反应;TNF-α则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细胞因子,其水平可在机体受到外界细菌、病毒刺激时显著升高[10]。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gM、IgA、IgG、IL-6、IL-8、TNF-α水平均降低,补体C3、C4水平均升高,提示DNA免疫吸附法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可改善患者机体内补体水平、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进而缓解患者病情。分析其原因可能为DNA免疫吸附法可通过特异性吸附作用去除血液中的内源性致病因子,如自身抗体、炎性因子,减少患者机体内的补体消耗,进而发挥改善患者机体内免疫功能、补体水平,降低机体内炎性因子水平的作用[11]。

综上,DNA免疫吸附法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可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肾功能、机体内免疫功能及补体水平,同时可降低机体内炎性因子水平,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肾炎系统性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肾炎病人的科学护理知识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肾炎应该怎样治疗?
祛毒汤联合醋酸泼尼松对狼疮样大鼠IL—6、IFN—γ的影响分析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