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南京长江大桥
2021-12-08汪洁
汪洁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城市记忆,南京长江大桥或许就是南京人的独特记忆。多伦路幼儿园位于南京长江大桥的下关入桥口,很多孩子都居住在附近,每天他们来幼儿园的路上就能看见南京长江大桥,这座大桥也成为孩子们经常交流的热点话题。我们常听孩子说:“长江大桥是我们上小班后才通车的。”“修好后的大桥可新、可漂亮了!”“我好想去看一看!”虽然孩子们每天都能看见大桥,但可能还未走在大桥上仔细观察过它。我们注意到孩子们对大桥的浓厚兴趣,便决定带他们去大桥上走一走,参观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进一步了解南京长江大桥。
我们提前与纪念馆的解说员联系,确定好参观路线后,便带着孩子们开始了与南京长江大桥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
·与大桥的第一次“见面”
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孩子们对大桥的经验较为匮乏,因为他们大多是坐在车里经过长江大桥,或者从家附近远距离地欣赏过大桥,缺少对大桥的直观感受。当孩子们真正站在大桥下时,只见他们目不转睛地仰望着大桥,兴奋地惊叹道:“哇!大桥好长呀!”“你看,大桥好高啊!”“我看得脖子好酸呀!”“那是因为大桥太雄伟了!”看到穿梭而过的火车时,孩子们激动地呼喊着:“大桥上的火车来啦!”孩子们兴奋地看着有关大桥的一切。随后,大家又来到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认真地听讲解员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建造过程和历史。由此,他们了解到南京长江大桥是1968年建成的,距今已经有53年了,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孩子们一边感叹着大桥的历史,一边被这座雄伟的大桥所震撼。
回到班级后,孩子们的讨论更加热烈。他们对大桥的建造过程产生了许多疑问:“长江大桥是怎么建成的?”“为什么它这么坚固呢?”面对孩子们的问题,我调动家长资源,鼓励他们和家长一起搜集关于建造大桥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多角度地了解大桥的建造过程。通过观看建造大桥的图片和视频,孩子们初步了解了建桥所需的材料和步骤,知道了桥墩是保持大桥稳固的关键。不仅如此,他们还发现,那个年代因为科技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交通也不如现在方便,还缺少很多建桥的材料,所以桥梁设计师、建筑师和工人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花费了8年时间最终使大桥建成通车。孩子们连连发出惊叹声:“建桥叔叔站在长江里工作,太勇敢了!”“桥墩肯定很重,叔叔们可真辛苦!”看到建桥叔叔们为这座大桥忙碌的画面,孩子们不由地向建桥人投去崇敬的目光。
·我了解的南京长江大桥
一段时间里,孩子们还在讨论着大桥,对大桥有很多问题。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让孩子们自主探索和学习的好机会,便鼓励他们带着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之后,我们以谈话的形式请孩子们分享自己的问题和收获。通过分享我发现,有的孩子对长江大桥的外部构造很感兴趣,轩轩说:“长江大桥非常长,它有桥身、桥面和桥墩。”豪豪说:“长江大桥的上面是公路桥,下面是铁路桥,这是公路铁路双层式两用桥。”有的注意到大桥两边围栏上的浮雕,俊俊说:“围栏上有很多图画,图案都不一样。”然然说:“大桥上的雕像都有故事呢!”还有的关注到大桥的历史,夕夕拿出爷爷和长江大桥的合照,说:“长江大桥的年龄非常大了,我的爷爷在上面拍过照片。”小蕊听到后,惊喜地发现:“这是我奶奶在大桥建好的那一天拍的照片,她在欢迎大桥通车呢!”
孩子们纷纷被夕夕和小蕊展示的照片吸引了,大家看着这两张照片惊讶地说:“你爷爷当时好年轻喔!”还有孩子产生了疑惑:“爷爷奶奶还很年轻的时候,就有大桥了?”“那(这座桥)快和爷爷奶奶的年龄一样大了!”“对呀,长江大桥已经53岁了!”数字、时间对孩子来说似乎是一种抽象的存在,通过观察、对比家人在大桥的照片,孩子们从家人的过去与现在的变化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时间的含义。我随即发出感叹:“大桥几乎和爷爷奶奶的年纪一样大了,但这座桥仍然牢牢地屹立在长江上,每天有这么多的汽车、火车在桥上行驶呢!”听完我的感叹,坤坤说:“我们的长江大桥真厉害!”夕夕说:“也说明我们的长江大桥是非常坚固的!”
这次分享让孩子们对大桥的外部构造和建造历史有了更深入和感性的了解,尤其是夕夕和小蕊分享的爺爷奶奶与长江大桥的故事,更是引起孩子们的连连惊叹。大桥似乎成了一种时间坐标,标记着不同年代人的过往记忆,孩子们也借这种方式了解了祖辈、父辈的生活,继而产生了对家人与长江大桥的故事的兴趣。于是我问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和长江大桥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以前的长江大桥和现在的一样吗?”这些问题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和思考,他们决定回家采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了解家人与南京长江大桥的故事。
·与大桥的第二次“见面”
回家后,孩子们带着问题开始采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并找到很多家人与大桥的合照分享在班级群。一张一张的老照片记录了家人的过去,同时也唤起了他们对大桥的记忆,大家不由地想再去大桥上走一走,寻找当年拍照的位置,看一看现今的变化。于是,我向家长和孩子们发出邀请,请他们带着老照片再次走上大桥,找一找当年拍照的位置,然后全家拍一张合照。
·不同年代,同一位置的大桥
周一的时候,孩子们将一张张新照片和老照片带到教室分享。他们发现了大桥上的变化,坤坤说:“老照片里大桥上的车子很少,昨天我去的时候上面全是车呢!”也分享着自己对大桥的感受,小蕊说:“这是我妈妈小时候站的地方,我现在仍然能找到,大桥可真坚固呀!”若瑜说:“这是我爷爷奶奶年轻时在大桥上玩的照片,那个时候就有桥头堡了。”还有的说起家人和大桥之间的故事,一一说:“我妈妈不是南京人,她上学来南京玩的时候在大桥上拍了这张照片。她长大后就来南京工作了,我也在南京出生了。”豪豪说:“这是我爸爸妈妈年轻的时候在大桥上拍的照片。后来,妈妈和爸爸结婚了,就在江北住了下来,妈妈说大桥通往我们幸福的家。现在家里有了姐姐和我,我们每天早上从大桥上经过,一起来上学。”……一张张照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使孩子们深深感受:原来,南京长江大桥不仅陪伴了自己的成长,也陪伴了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大桥承载了三代人的情感与记忆!
孩子们在寻找家人与大桥的故事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南京长江大桥在岁月变迁下的变化,也通过这种方式走进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过去的生活,更加了解自己的家庭。此时,大桥对孩子们而言,不再是冰冷的建筑,而有了另一层情感的含义。我想,经过此次探访南京长江大桥,孩子们不仅感受到大桥的雄伟与建桥人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还能从祖辈、父辈与长江大桥的故事中,更加真切地体会大桥对人们生活的象征意义。
·大桥100岁的时候,我们在哪儿?
了解过去,感受现在之后,孩子们对大桥的未来也有了很多设想和思考。“大桥100岁的时候我们在哪儿?”孩子们带着既疑惑又期待的眼神看着我,有人猜测说:“可能我有小宝宝了。”教室里顿时传来欢乐的笑声,我认真地帮他计算时间并回答:“当大桥100岁的时候,你们也得有50岁了。”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发出阵阵惊叹,坤坤想到之前全家人去大桥游玩的场景,说:“到时候我也要像我的爸爸妈妈一样,带着我的宝宝去看大桥。”夕夕说:“我会把大桥的故事,还有我和大桥的故事都讲给宝宝听。”……孩子们的想法令我惊喜,不知不觉中,大桥已经渐渐融入他们的生活,也使他们将这份对大桥和南京的爱传递给下一代。
随着孩子们对南京长江大桥的了解,他们在区域里也展开了与大桥的相关游戏,有的用黏土表现大桥上的浮雕,有的用积木拼搭记忆里的大桥,还有的想将自己对大桥的印象画下来,以明信片的方式寄给朋友。在明信片即将做完时,皮皮提出:“寄信需要邮票的。”有人好奇:“邮票是什么?”原来,皮皮在跟爸爸妈妈去外地游玩的时候寄过明信片给好朋友,知道明信片需要贴邮票才能寄出。孩子们对邮票来了兴趣,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听了我的介绍,孩子们知道了邮票是人们用来寄送物品的凭证,上面通常印有每个国家和地区最具特色的景物、动物和植物,也可以用来收藏、纪念。当孩子们听到邮票可以用来纪念时,激动地提出:“那可以在邮票上画长江大桥,送给外地的好朋友。”“对,这样他们也可以认识长江大桥了。”
这段时间,孩子们从家里、网络上收集了各种各样的邮票和信封拿到班级一起分享。在欣赏的过程中,孩子们还发现贴有信封的邮票上都有个黑黑的印迹。通过调查,孩子们知道了它是邮戳,信件只有经过邮局盖章(邮戳)后才能成功送达。为了让朋友收到的明信片更有纪念意义,孩子们萌生了自己做邮戳印章的想法。这一想法也得到了爸爸妈妈的支持和帮助,他们在萝卜、黏土等材料上合作雕刻了南京长江大桥的图案。这段时间,班级的美工区不知不觉发生了改变,有人在纸上画了南京长江大桥,有人将卡片做成明信片,并将精心设计的邮票贴在上面,还盖上了大桥模样的邮戳。可见,孩子们对大桥的兴趣和爱还在延续着。分享作品时,有孩子激动、自豪地拿着自己设计的明信片向大家展示:“这是我画的大桥,我最喜欢大桥的桥头堡和白玉兰灯,所以我把它们画得最大。我想和我老家的好朋友介绍大桥,邀请他下次来南京玩的时候,一起去看一看雄伟的长江大桥!”
一枚邮票展现一个方寸世界,而在这方寸世界中有着孩子们眼里的南京长江大桥,承载着他们对家人、朋友的情谊,也传递着他们对大桥和亲人的爱。而这座大桥也见证了南京城的变迁与发展,成为南京人的独特记忆。
南京长江大桥对多伦路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不仅是每天上下学必经的风景线,也是真实且极具象征意义的城市名片。教师紧抓身边的社会资源,放开眼界,鼓励幼儿走向外面的世界。探索南京长江大桥的过程中,幼儿从对大桥外形的探究逐渐深入到对自己、家人和大桥的故事的了解,也正是在幼儿与大桥、家人、同伴的互动过程中,体会到南京长江大桥的岁月变迁和自己的家庭變化,从而自然萌发了对南京长江大桥以及南京的热爱与深厚情感。
这一趟难忘的旅程也给教师带来很多启发:教育要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发现他们的兴趣,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活动。这不仅包括幼儿身处的幼儿园、家和社区等客观环境,也包括他们对周边事物的感觉、知觉,以及幼儿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幼儿的学习需要多感官的参与,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动用多种感官与客观世界及自己的心灵发生互动,使幼儿具体、直观地感受自己生活的世界。爱家乡,就是爱我们走过的路、经过的桥,和身边的一草一木,也是去了解家乡的过去,并对未来充满希望。孩子们与南京长江大桥的故事,不正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个个鲜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