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一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在线教育教学实践案例

2021-12-08王旭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思辨性戏剧师生

线上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如何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有效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力以及思维品质,成为连接屏幕两端师生对话的关键。为此,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了下面的探索。

一、案例背景

1.教材背景。统编版高一语文新教材需完成与18个学习任务群相对应的单元学习任务,量大、难度高,其中思辨性阅读与写作对高一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在高一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的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何有效解决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和写作,完成所有的单元任务,成为线上教学时期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2.技术背景。为了方便学生回看授课视频,我校选用的网络平台是“企业微信”,只有当学生申请发言并打开视频时才能进行直接交流,但是到现在为止学生的申请发言没有成功过,所以交流都是靠评论区中的文字输入。而文字输入速度慢、字数受限,加之新教材课时紧张,课堂时间有限,师生很难通过“企业微信”的评论区进行直接、充分的互动和交流。但是,师生之间的线上交流如果出现问题,很有可能会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不知道学生的思维程度,无法设计出贴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案。而学生很有可能会放弃提问,放弃深入的阅读和思考,作为学习主体被动接受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内容。久而久之,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难免会降低,学习的兴趣和愉悦感也会被消磨。

3.学情背景。我执教的班级偏理科,学生整体思维活跃、善于思考,但是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不高,表达能力、写作水平普遍欠佳,个别男生还存在浑水摸鱼的情况。虽然经过高一第一学期发散式“兴趣提问”的预习训练,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有所提高,能够提出一些比较有趣的问题,并做一些简短的分析或评议。但是思辨性还需提高,尤其是思辨性写作的能力更需加强。

二、问题提出与解决方法

鉴于上述情况,我认为在在线教学过程中,思辨性阅读与写作如果不通过教学设计落到实处,学生的思考就得不到激发和及时反馈,思辨性思维也很难得到发展,届时课堂效果与学习效果都会大打折扣,思辨性阅读与写作将成为空谈。因此,教师需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为线上语文教学注入“思”的活力。只有学生真正地思考了,才有可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才有可能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促成更为深入的阅读与思考,进行思辨性阅读与写作。

要解决学生“思”的问题,教师可通过在线教学资源共享的便利条件,课前收集学生的预习提问与心得,创设课堂情境,课后共享学生的作业、扩充资料等。以此来推动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实现思辨性阅读与写作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思维品质。

三、设计实施

在高一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当中,为了及时高效地在线指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我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设置了8个环节。

1.在线征集学生的单元预习及提问,汇集所有学生预习提问之后进行筛选、辨析,将优质问题与教学设计紧密贴合,确定单元任务及每一课时的任务。这样做不仅可以了解学情,知道学生的问题在哪里,还可以将所有问题整理成一个word文档反馈给学生,通过在线分享预习提问,促成师生、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不同的问题代表着不同的需求,暴露出不同的问题,有助于教师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有助于学生拓宽思路、打开视野。

2.课堂中根据学生的问题创设情境,嵌入师生在线交流,促使學生思考,进行观点交流,在论辩中逐步达成每一课时的分解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性。在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当中,为学生搭设好支架,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从对表象的分析逐步推进到对本质的探究。

3.课堂讲解戏剧阅读方法,适时抛出一些有价值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想象与共情,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分享能够解决他们疑惑的相关阅读资料到微信群,师生共读。通过对于问题的延伸性探究,鼓励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提高自己的认知。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训练课堂上所学的对戏剧语言言外之意的揣摩、人物形象分析、戏剧背后深层意义的挖掘,也能引导学生对当代社会文化与社会正义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分析、探究,使学生的思考不再局限于课文、戏剧,转而关注现实,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思考的能力,将他们感受到的良知、悲悯等转化为他们对生命价值、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

4.请学生寻找艺术表现中的审美变形。因为这种审美变形,实际上是作者认识和控诉这个世界的手段。通过让学生思考、探讨为什么剧作家要设置这样的审美变形,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分析、判断审美变形背后的畸形与困境。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感受戏剧这种艺术形式的价值,以及它带给我们的哲思以及悲剧的永恒正义。

5.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辨性写作,以此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检阅教学效果,分析学生思辨力的发展情况。如选择《雷雨》中某一人物形象,通过戏剧矛盾、动作、心理、台词等分析人物形象及其复杂人性;你是如何理解《哈姆莱特》中“生存还是毁灭”的(可对照英文版),你自己是否具有哈姆莱特的精神品质等。

6.阅览学生所有习作,进行word批注,将学生习作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稿分享到微信群,并在下一次上课时在线进行讲解以及思辨性写作指导,进一步提升学生思辨性阅读与写作的水平。与此同时,表扬思考有深度、视角选择独特的学生,鼓励学生继续强化问题意识。

7.如果个别学生有问题或需要帮助,借助微信视频一对一进行探讨,以便答疑解惑。因为课堂时间毕竟有限,个别学生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解决学生的困惑,还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愿意在跬步中前进。

8.借助技术手段,布置任务,让学生完成在线戏剧表演,在表演当中进一步进入戏剧人物的内心、进入戏剧的情境当中,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推翻自己之前的某些认知,形成新的认知。表演后可让表演的学生自评,或让其他学生评价表演如何,以此来让学生完成思辨。

在整个过程当中,教与学都是动态化问题生成与解决,将所有教学都切实落在扩大学生的知识边界、消弭“代沟”(学生对时代语境很难把握)、提升学生对名篇的思辨性论说品质,加强学生的思辨性表达,以书面的形式完成学习辩论、观点阐发,最终实现所有单元任务及单元学习目标。

四、教学成效

根据学生的预习提问设置教学环节,贴合学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互动比较好,能够回应课堂提问,并且跟着教学进度不断地思考。课后,能在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对于某个问题的思辨性写作。通过思辨性写作的小训练,能够看出一半以上的同学能够认真思考并形成有逻辑的文字,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较好。但是,在写作过程中,有的同学思辨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抒发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有观点,但是文字的支撑缺乏一定依据和逻辑,还需提高;有的同学还没有进入思辨性阅读与写作这个层级,停留在简单的“我认为”,却无法深入分析。整体而言,为线上语文教学注入“思”的活力,仍然非常重要。无论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还是对学生思辨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等的提高都有着显著的效果,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

五、实践反思

通过在线预习提问分享、课堂互动、课后反馈,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核心。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当中,以问题和任务为导向,不断借助新问题以及问题的解答来重组知识、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使语文学习自动化、目标化、扩展化、深度化。这不仅为课堂、也为学生课后的语文学习,甚至是人生,注入“思”的活力,促使学生在观察世界与生活的同时,稳步提升思辨力。但是,对于个别还没有进入状态的学生,还需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带领学生阅读、思考,逐步提升思维品质。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问、写作小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以及思维层次。另外,技術层面还需提高,由于技术手段有限,在线戏剧表演这一环节处理地比较简单,没有达到既定的效果。在之后的教学中还需多听、多看、多思、多请教、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Julie Corkett, Blaine Hatt and Tina Benevides.Student and teacher self-efficacy and the connection to reading and writing.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Revue canadienne de léducation Vol. 34,No.1(2011),pp.65-98.

[2]魏戈.人如何学习——解读恩格斯托姆的《拓展性学习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7,15(03):169-181.

[3]钟启泉.读懂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王宁.走进新时代的语文课程改革[J].基础教育课程,2018(1).

[5]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王旭,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青浦分校教师,博士。

猜你喜欢

思辨性戏剧师生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有趣的戏剧课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戏剧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高考作文突出思辨性是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