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追问让深度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扎根
2021-12-08张明珠
张明珠
【摘 要】学习中,有效的追问能适当补充、延伸知识,扩宽小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小学生对小学科学课内容的影响。小学科学属于一门逻辑思维、实操性较强的学科,而小学生对所有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想象力丰富,若教师能通过有效的追问帮助小学生深入思考科学知识,不但能良好调动小学生的想象力,还能活跃其思维,为课堂增添更多学习活力,这非常有利于小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快速掌握科学知识。为进一步引导小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文章就预设追问、合理把握追问时机、适当控制追问难度、证实追问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有效追问;深度学习;小学科学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问答互动的主要场所。以往教师的“一站式”提问方式不但会增加小学生的回答压力,而且也无法有效引导小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更难以让小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水平。与一般的提问相比,追问必须以主问题为基础,并不断进行跟踪追问,故而不断延伸与深化主问题,最终可以有效引发小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探究科学知识,从而实现深度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追问,可以让小学生的思维更具开阔性、严谨性,且细致、深入,能为小学生的深度学习指明方向。
一、有效追问提高教学和交流质量
(一)准确预设追问内容突破教学难点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可以进行预设的,而追问一样也可以进行预设。通过准确的预设追问,能保证追问的有效性,从而帮助小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概念,并突破知识学习难点、重点,最大限度保障教学的实效性。同时,通过追问的预设,教师能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良好控制教学进程,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思考时间,进而引导小学生完成深度学习。例如,在学习“食物链和食物网”相关知识时,教师讲解完每条食物链后,通常会进行发问“这些食物链有何相同之处?”但大部分小学生并不能准确回答。因此,教师不如预设追问的内容:每条食物链都是从哪里开始的,在哪里结束?绿色植物中是否包含腐叶?能够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有哪些,而哪些生物没有这个功能……将预设好的问题向小学生抛出后,小学生便能快速发现食物链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特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预设追问内容,并在关键环节有效追问,能让小学生的思维得到转变,深入学习知识,快速理清科学知识,及时掌握知识难点。
(二)合理把握追问时机保证提问质量
追问内容能够预设,而问题也能即时生成,但这对教师的提问要求较高,需要教师临时把握以及伺机而动,才能保证提问的质量。例如,在学习“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相关内容时,教学目的要求的是:小学生能通过不同材质物品在水中沉浮的情况而了解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但在具体实验中,有小学生发现,将胡萝卜放入水中之后,胡萝卜既没有浮起来,也没有沉下去,而是飘入水中,这时教师便可伺机追问:“什么样的现象属于沉或浮?胡萝卜这种情况是沉还是浮?”但小学生各执一词,并无定论。这时,教师再将一块塑料板按压至水底,追问道:“塑料板是沉是浮?”小学生一致认为是沉。然后,教师再根据这一情况帮助小学生统一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标准,而小学生也能有效理解“沉”与“浮”的概念。追问的时机难以把握,容易一闪而过,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反应速度和观察力,才能及时捕捉追问的信息和时机,将转瞬即逝资源转为追问内容,从而保证提问的质量,这对小学生的深度学习有引导作用。
(三)适当控制追问难度调动学生思维
要保证追问的有效性,就必须适当控制追问的难度,否则不但无法引导小学生深入思考,还容易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最终也难以促使小学生完成深度学习。引发小学生深入思考是有效追问的主要价值,若问题简单,便没有了追问的意义;若问题太难,小学生便无法正确思考,及时获得答案。因此,教師在小学科学课堂上需适当控制追问难度,以保证追问的价值性,从而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思维。例如,在学习“点亮小灯泡”相关内容时,小学生学习完小灯泡连接图后,教师可进行提问:“电是如何流动的?”若小学生无法回答,则教师可调整问题难度,进行追问:“在电路中,电先从哪里出发?然后经过什么地方?最后流到哪里?”这样一来,小学生便能明白电流的基本概念,获得更多学习启发,深入了解科学知识,最终也有效解决最初所提的问题。
(四)通过灵活追问引导学生逆向思维
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因此,教师在进行追问时,亦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追问形式保证提问效果。正常情况下,教师都是进行顺向追问引导小学生顺着问题的思路深入思考科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简单、易懂。但教师也可以转变思路,通过逆向追问引导小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思维,让思考更趋于深刻、全面。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相关内容时,教师先让小学生将医生利用额镜检查耳朵时光的路线图画出来。这时,教师发现有小学生直接将光线从额镜直接画至耳朵内,这种方法并不正确,于是教师可提问该学生:“这里的光是不是应该从额镜直接发出来?”小学生回答“不是”;教师追问道:“那额镜中的光是从哪里过来的?”小学生认为是“窗户”;教师再追问:“为保证光线,通常情况下医生会开灯,那灯应该放在哪个位置会比较好呢?”小学生回答:“额镜的斜对面。”回答完后小学生便恍然大悟道:“原来光是从灯那边射过来的,我画错了。”通过这样的逆向追问,能帮助小学生通过逆向思考理解科学知识,并打开思路,获得正确的科学原理,这非常有利于小学生的深度思考和学习。
二、巧用追问让深度学习扎根课堂
(一)证实追问发展学生科学思维
小学科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建立于实证上,而通过有效、恰当的追问,能帮助小学生发展科学思维逻辑,养成证实科学答案的意识和习惯,进而引导其深度学习。当然,利用追问完成科学证实,需要教师站在小学生的思考角度提出问题,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质疑勇气与机会,从而验证科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水珠从哪里来”相关内容时,教师让小学生将冰块装入玻璃杯中,再观察玻璃杯外壁水珠,思考水珠形成的原因。在不明白原理的情况下,多数同学认为水珠是从玻璃杯里面渗水出来的。为帮助小学生理解科学原理,教师可进行追问:“若玻璃杯中的冰块会渗水,那我们用纸巾包裹玻璃杯会变成什么样?纸巾如果不湿,则说明什么情况?用什么方法才能证明纸巾上的水是冰块渗出来的呢?”小学生经过思考后,大胆进行实验验证:用纸巾先包裹干净的玻璃杯,放入有颜色的冰块,待冰块融化一些再取下纸巾,这时,纸巾是湿润的,但没有颜色,小学生便明白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根据实验,教师再仔细讲解“杯壁冒水珠”的原理,小学生便能深刻理解学科知识。同时,在证实的追问下,能引导小学生进行简单实验证实科学原理,将概念转变,对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有积极影响。
(二)通过细致追问加深学科知识
在科学实验中,帮助小学生明确实验要求,才能有效引导其深度思考和学习,获得准确的科学数据,最终也能保证思维的缜密性。同时,在细致的追问下,小学生也能不断加深学科知识内容,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用手来测量”相关内容时,教师给小学生布置了“用手测量课桌长度与宽度”的实验,但由于小学生实验经验和动手能力的不足,无法快速完成实验。这时,教师可进行追问:“同学们知道一拃吗?”有小学生用大拇指和中指打开比划,教师接着问:“可以这么测量吗?”同学们点头,教师再问:“那课桌的宽度与长度可以从哪个位置开始测量,量到哪里?测量的过程要注意什么?怎么样才能保证每一拃不留空隙?”有学生指出:“可以从课桌的一个角开始向两边测量,就是它的长和宽,量的时候每一拃都要一样大,用笔做标记就不会留空隙,还能保证差距不大。”这样一来,小学生便能快速明白手测量物体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最终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缜密的科学思维,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三)探究追问依据深入学习知识
通常情况下,教师的追问,都是基于小学生能够回答的情况下进行,但多数小学生却不理解其依据。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不断的追问下,才能引导其发现问题和答案的依据,促使思维走向深入。例如,在学习“给动物建个家”相关内容时,教师先提问道:“你觉得蜗牛会喜欢什么样的环境?”有学生认为是“潮湿环境”,教师追问道:“你怎么知道是潮湿环境?怎么发现的?一般什么情况下能看到蜗牛?为什么在菜叶上发现蜗牛后,很多菜叶都有密密麻麻的小洞?那蜗牛喜欢吃什么?怎么样才能给蜗牛建一个合适、舒服的家?”在小学生正确回答第一个问题后,教师再根据答案进行一连串有效追问,能让小学生根据问题深入思考答案的依据,从而收獲丰富的知识,而这样的教学也更具智慧性。
(四)重视推理性的追问活跃思维
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推理性,完成学科知识教导后,教师亦可以引导小学生再次探究、研讨科学,这对小学生的深度学习有推进作用。在研讨时,教师利用有效的追问能引导小学生活跃思维,深入理解科学原理。例如,在学习“溶解的快与慢”相关内容时,需要小学生完成“探索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探讨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这两个实验,当小学生完成实验、下定论后,教师可进行追问:“怎样才能让食盐溶解更快?若我将食盐换成冰糖,怎么样才能快速溶解它?”在这两个问题的引导下,小学生利用所学的科学原理、生活经验等快速完成了实验。通过推理性的追问,能拓展小学生的思维广度,调动其科学思维,让其结合相关知识有效解决问题,完成科学实验。
总而言之,追问是小学科学课堂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小学生补充、延伸科学知识。为保证追问的有效性,教师应合理把握追问的时机,灵活利用追问形式,以提高问题的质量与效度,引导小学生深入思考,完成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王雯.科学课中注重适时追问激活学生多元思维探研[J].成才之路,2017(35):43
[2]赵晓强.谈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7(25):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