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实施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研究
2021-12-08陈余勇
陈余勇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意见》对优化教学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加深了与课程综合化之间的联系,因此基于学科课程综合化教学在未来赋予学科教学更多综合化的特性。在如今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当下,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何更好的面对未来教学的发展,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对融合运用现代与传统技术实施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展开研究,以期让教育回归知识和人的整体属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关键词】综合化教学;现代与传统融合;课程教学
基于学科的综合化教学就是在以学科为本体的前提下,结合综合化的特性,强调学生知识、品格、能力的均衡发展,以学科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主要教学资源,以综合原则为指导,以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为目标,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以优化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保障课程教学的品质。
一、课程综合化的现状
内容开发上来看,部分学校对于课程形态的综合过于表面,没有真正的做到课程整合,只是将相关的知识拼凑在一起,毫无逻辑性和条理性,无法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在教学中,单纯的将综合活动理解为学科拓展活动,教学形式过于死板,并没有真正的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和老师依然没有走出课堂教学的局限,只是在教室中讲或者教综合实践课程。在实践活动教学当中,没有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老师为主题设计提供主题选择,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堂上过于被动,没有树立起问题意识。老师自身缺乏跨学科教学的能力,再加上学校缺乏相关的专业的培训活动,导致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一旦出现教学问题,老师仅凭个人的教学经验来处理,容易出现教学偏差,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在课程综合教学中,出现教学方式丰富,但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过于强调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学习的过程体验,评价方式和教学方式不匹配,无法客观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
二、实施课程综合化教学的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学校作为教学的主要场地,要做好课程的整合,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联系起来,按照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开展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从学科本身出发,立足于学生,依据学校本位的课程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课程本土化为原则,构建本校课程体系,提高老师教学能力,建立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机制。国家课程注重普及性和统一性,地方课程注重地方性和特殊性,校本课程注重学校的独特性和特征性,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三者之间要做好协调工作,梳理办学的理念和目标,搭建个性化教学框架,以国家课程为主线,兼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规范学校课程体系。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建设一批强有力的教研队伍,保证教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老师的培训,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其资源开发与应用的能力,丰富教学手段,具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特别要加强老师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上的能力,能够掌握正确的互联网+教学方式。
(二)建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老师作为教学的主体,首先自身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观念,摒弃错误的教学理念,以更好的满足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教学需求。老师要正确认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具备将知识运用于生活的能力,以更好的面对未来的生活。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品格和能力,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老师要以所教学科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因此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重视知识的构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用整体性的思维看待教学,用生成性的教学思维进行教学,重视教学的动态性和生成性,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整体功能,从整体性出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强调课程的育人功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所谓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就是以学科为载体,对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上进行综合性的探索,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开发课程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以学科为基础探索多学科发展,引导学生正确的认知世界,理性看待问题,找到正确解决方案。以学科为依托,实现多学科综合性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智慧教育促进教学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其与教育教学之间的融合在不断深入,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让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了飞速提升,新的智慧教育模式应运而生。智慧教育模式为学生创造出富有智慧的学习环境,推进传统教学的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智慧教育的实现需要为学生搭建出富有智慧的学习环境,使用智能终端设备,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及其后台数据管理功能,通过网络实现数据的传输,智能化的为学生推送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促进个性化的学习。依据教学动态数据进行学情分析,构成全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进行测评和判断,从而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并且以此为依据,制定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机制,更好的为学生学习服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性的学习需求,丰富学习活动,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教育教学的智慧发展。
(四)跨学科设计和整合
就目前学科形态分类来看,主要是以分科课程为主,按照不同的学科来完成教学,这种依照学科分类的教学,无法体现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要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跨学科的教学设计,整合不同类别的课程,从而完成课程整合。分科课程综合化设计包括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经验课程,而这三类课程的多元化程度大有不同,相关课程只是将两门相近的学科之间进行联系,但是各学科之间仍然具备一定的独立性,融合课程则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学科整合起来,融合成为一门全新的课程,经验课程是三门课程当中整合度最高的一门课程,它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综合发展来进行整合,而不是传统的按照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来进行整合,经验课程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尽管三类课程的整合程度不同,但是这三种形式无一不体现出了课程综合化的理念。在具体实践上,可以将其简化为学科+的设计模式,也就是基于某一学科对相关的学科进行整合,以拓展教学的内容,丰富教学的方式。具有学科+学科,学科+实践,学科+互联网三种类型,所谓学科+学科,就是根据两门学科之间知识点的关联性对其进行整合,建立跨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科+实践通俗来说就是用理论知识配合实践活动,提高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掌握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训练的平台,因此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将实践和教学结合起来,拓展教学的内容,创新教学的形式,保证教学的质量。学科+互联网,则是指通过互联网的资源优势,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完成课程的增值。这种设计方式既保留了原本教学的内容,又发挥出了互联网的教学作用,扩充了教学的内容,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会,实现了教学价值上的增值。
(五)多元化评价方式
在目前课程综合教学中,出现了教学方式多元,但是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对学生的发展评价过于片面。因此,想要对学生进行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评价,就要从多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既要包括单学科的评价,又要包括跨学科的评价,单学科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平时成绩以及考试成绩,跨学科评价则是通过对学生在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上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评价方式当中,只有老师作为评价的主体,而多元评价中,评价的主体拓展到老师、学生以及家长,既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同时也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学习态度等等情况。老师要依据教学的内容,合理的设计评价方式,综合学生自评,组内互评以及家长评价,营造出多元化的评价氛围。为了确保多元化评价的顺利实施,老师要对评价的内容进行细化,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关注结果评价,也注重过程评价。为了提高评价的质量,老师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多种评价方式,将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结合起来,在课堂当中,对表现积极、踊跃参与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书面评价则要做到客观公正全面。为了保证评价的效率,要对多元化评价的过程进行优化,做好评价前的交流和沟通工作,分析评价实施的效果,对评价的不足进行充分的认知,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优化,从而不断地提高多元化的评价效果。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及时的进行查漏补缺,多元化评价至关重要,采用科学的评价策略,积极开展多元化评价,确保多元化评价的顺利实施。要遵循其动态化、及时性的原则,营造多元化的评价氛围,制定明确的评价内容,丰富评价的方式,优化评价的过程。
三、结束语
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要以国家课程为依据,做好國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协调统一,通过学科和跨学科之间的联动,推动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改变教学方式,让教学回归本质属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系泰州市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实施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编号:tzghyb20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