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尝试

2021-12-08马绪影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31期
关键词:运算能力小学高年级问题

马绪影

摘要:计算能力是小学阶段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计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全过程,涉及基本数学概念、运算规律以及各种数学问题。通过对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日常计算教学,笔者发现学生的计算题正确率下降,无论是口算还是混合计算、解方程,学生失分现象严重,还存在不会算、不认真的算、不会灵活算等问题。为此,结合计算教学,笔者不断加以尝试、实践,以期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运算能力 问题 小学高年级

一、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态度浮躁

有的学生在计算时态度浮躁,没有认真对待,经常把数字和运算符号看错或抄错;还有的学生计算时粗心,不用草稿纸,觉得自己口算就行,算完不检查,计算中数大或者步骤多时,就会烦躁,这些坏习惯导致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如:在学习整数乘法需要连续进位时,经常忘记进位。

(二)算法、算理不清

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算,为什么这样算?也就是对于运算的算法不明确或算理不理解,导致计算出现错误。如竖式计算900÷40,很多同学会在余数计算上出现错误,认为余数是2,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理解算理,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去掉一个“0”后,算式表示90个十除以4个十,算出的余数表示还剩2个十,所以余数是20而不是2。

(三)不会灵活运算

学生不会根据式和数的特点,灵活地利用运算定律或者运算性质合理进行简便计算。如,某四年级数学测试要求计算3.85×6.7-38.5×0.57。此题是一道小数乘法混合运算的计算题,既有乘法又有减法。小学生在掌握了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自然能够想到要“先乘后减”,但此题侧重于考查学生能否仔细观察式子,发现“-”前后两部分式子的关系,辨别出其中的联系和区别,进而进行简便运算。

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尝试

(一)激发口算兴趣,夯实计算基础

为了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在一、二年级时,每天数学课前5分钟,是固定的口算训练时间,而且训练形式多样。有时是老师报题抢答;有时是班干部报题,其他人回答;又或者是男生和女生代表分别上台给对方出题。特别是一年级时,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好奇心比较重,喜欢做游戏。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笔者经常以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课前口算训练,比如开小火车、竞赛、抢答、同桌对问、小组比赛、男生女生比赛等。到了中高年级,更多地采用分类专项练习,主要引导学生探索计算中隐藏的规律,注重归纳分析,既能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又能拓展学生思维。

例如,学生学习整十、整百数除以整十数时,进行优化练习设计,专项对比训练:

9÷3=21÷7=40÷8=

90÷30=210÷70=400÷80=

学生独立完成并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想法、算法和发现,最后集体交流评议,归纳分析总结规律,使学生认识到既可以用表内除法推算出这些算式的商,也可以用商不变的规律来口算。专项的练习,优化的设计,在提高计算准确性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特点,进而根據不同算式特点,灵活选择方法尽快口算出正确答案。另外,对口算积极性强、参与度高、正确率高的学生给予额外加星奖励,学生的口算兴趣就更加高涨了,口算正确率也越来越高。这既加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又夯实了学生的计算基础。

(二)渗透估算思想,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上渗透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重要性。

灵活地选择估算,可以减少计算的时间,而且估算可以帮助判定计算结果的范围,帮助检查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例如,计算265+390,通过估算,可以断定结果肯定在500和700之间;计算49×79,把49看成50,把79看成80计算时,积是4000,那么49×79的结果肯定接近4000却小于4000,如果结果大于4000必定错误。特别是当学生把49看成50估算,得到50×79=3950时,教师应马上追问:结果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与准确值相差多少?通过这样的追问,借助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培养笔算好习惯,提高计算准确率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笔算习惯:认真审题—集中思考—确定算法—正确计算—分步检查—最终结果。笔者会有意识地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上述笔算习惯的训练,选题少而精,定时完成,同桌互评,进而共同进步。

其次是养成良好的列草稿的习惯。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从来不用草稿本,或者是草稿本字迹潦草,书写混乱,甚至在课桌上乱写乱画,这些不良的笔算习惯是影响计算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所以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笔者强调合理掌握口算和笔算,使用草稿纸计算,并提出了垂直要求,而且数字必须对齐,写作必须清楚。

有些运算能力比较弱的、计算习惯比较差的学生,在计算小数除法时,特别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错误率相对较高。为此,学生计算时,要求学生将数字对齐,帮助学生在垂直计算中养成上下对齐的习惯,能大大降低计算错误率。在测试中,不仅评估测试卷,而且评估草稿,以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形成。

(四)注重归纳分析,明晰算理本质

正常情况下,学生在计算中犯的错误是相通和普遍的,只要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就能纠正和克服。但有时一些错误的想法已经扎根于学生的思想中难以纠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鼓励学生巧用错题本,让学生在梳理、分析错题的过程中,深化知识之间的联系,明晰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

低年级时,考虑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薄弱,每次单元测试后,教师要求学生在错题旁订正,试卷带回家用文件夹分类整理好,并鼓励学生定期复习。在期中和期末测试前,主要的任务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复习自己的错题,既实现了分类分层作业,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到了中高年级,错题本开始正式规范起来。错题的范围也开始扩大,不再局限于单元测试卷上出现的错题,而是只要在日常学习、练习、测试中出现的错题,都要及时整理在错题本上。整理时要求把完整的题目认真抄写下来,旁边注明错误原因,比如审题不清、抄写错误、忘记进位、不明算理等,一定要把错误的关键点找出来,最后再把正确的解答过程写下来。这样的整理过程,不仅是归纳分析的过程,更是自我反思的过程,进而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

为了培养学生养成常用、巧用、坚持用错题本的习惯,笔者会定期进行优秀错题本评比展示活动。让错题本真正发挥作用,使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消灭计算易错点,掌握计算关键点,提高计算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善于分析,找到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因素,进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计算素养,那么学生的计算能力定会在日积月累中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汪东兴.小学数学习题的有效使用[J].教学与管理,2008.

[3]朱惠香.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

[4]赵春玲.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运算能力小学高年级问题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问题及策略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