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贫困治理思想简析

2021-12-08张桥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贫困治理中国

摘要:习近平贫困治理思想是在对马克思贫困治理理论和中国历代领导人贫困治理思想的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对我国新时期贫困治理进行的科学阐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篇章。重温习近平贫困治理思想,进一步深化对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的认识,以更好地阐释在习近平贫困治理思想指导下我国取得的贫困治理事业的伟大成就。

关键词:习近平;贫困治理;中国;全面脱贫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DOI:10.13411/j.cnki.sxsx.2021.04.010

A Brief Analysis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Poverty Governance

ZHANG Qiao1,2

(1.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uzhou 350122,China;2.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ciety,Beijing 100732,China)

Abstract:XI Jin-pings thought on poverty governance is a scientific interpretation of Chinas poverty governance in the new period on the basis of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Marxs poverty governance theory and the thoughts of previous Chinese leaders in all dynasties, and is an important chapter of Marxist theory. We will review Xi Jin-pings Thought on poverty governance, and further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poverty and anti-poverty issues, so as to better explain the great achievements China has made in poverty governa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n Poverty Governance.

Key words:Xi Jin-ping; poverty governance; China; comprehensive poverty alleviation

習近平从在陕北做知青到担任国家领导人的漫长岁月中,长期关注和研究贫困治理问题,在对马克思贫困治理理论和中国历代领导人贫困治理思想的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的习近平贫困治理思想。习近平贫困治理思想在指导中国贫困治理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尤其贫困问题还很突出的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贫困治理思想的形成过程

习近平贫困治理思想发端于他在陕西做知青的年代。上个世纪60年代,只有15岁的习近平到陕西梁家河插队后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他朴素的奋斗目标是让乡亲们一年四季能吃上玉米面。为了改变梁家河的贫困面貌,习近平带领村民办沼气,解决了多年燃料不足的问题;合理配置劳动资源,办缝纫社、铁业社,建磨坊,开垦荒地等,有序组织村民发挥所长,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村民实现了从吃不饱到有余粮的转变,实现了生活质量的提升。习近平在黄土高原上接触和认识了中国的贫困问题,并在对贫困的理解基础上开展了有效的贫困治理。

习近平2015年在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交流县委书记经验时回忆,1982年他在担任正定县委书记时,当看到当地百姓生活比较贫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形,心理很着急……为尽快改变这种面貌,他大力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刀阔斧地开展科技兴县、文化兴县、旅游兴县等多方面的兴县策略,优化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使正定县冲破了“经济上农业单打一,农业上粮食单打一”的局面,让正定县摆脱了“高产穷县”的历史困扰。

习近平在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时,尤为关注贫困问题,曾三进“五无”(由于该乡当时没有公路、自来水、电灯照明、财政收入和政府办公场所,合称为“五无”)的下党乡调研指导贫困治理工作。习近平围绕宁德的贫困治理提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等一系列贫困治理的思想和举措,探索贫困治理的创新之路,形成习近平贫困治理思想的开山之作——《摆脱贫困》,铸就了贫困治理的宁德模式。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开创了东西贫困治理协作的“闽宁模式”,组织开展造福工程、山海协作,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挂钩帮扶向贫困村派第一书记,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等特色鲜明的贫困治理路径。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探索贫困治理新路,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思想;大力推动海洋经济、山海协作等,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了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

2012年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44天的习近平就来到革命老区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专题调研指导扶贫开发工作,提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于怎么开展贫困治理,他提出关键是找对路子。2013年在湖南考察时,习近平提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和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2014年在首个“扶贫日”之际,习近平指出要善于因地制宜,注重精准发力。2015年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对精准扶贫作了深刻论述,他强调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2016年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采取系统措施,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2017年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贫困治理要防止形式主义,不能做表面文章。2018年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习近平再次深刻论述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2019年习近平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对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等做了科学论述。2020年,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减贫工作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

二、习近平贫困治理思想的科学内涵

(一)坚持党对贫困治理的领导,形成贫困治理第一线的“战斗堡垒”

把解决贫困问题摆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集中彰显。而党的领导是一切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以发挥的关键力量。习近平一再强调在贫困治理中要借助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发挥党组织在贫困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实行五级书记抓扶贫,为贫困治理提供根本保障。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为此,在贫困治理中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选好配强贫困村“带头人”,不断夯实贫困治理的组织基础。还能获得巨大的溢出效应,在贫困治理一线锻炼和培养干部,在贫困治理中提高基层贫困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坚持精准发力,找准贫困治理的路子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就是实事求是。对于贫困治理更要从实际出发,找准贫困原因,结合实际找准脱贫策略,对贫困问题精准发力。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时就提出,要使弱鸟先飞必须走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进入新时代,随着贫困治理背景改变,习近平指出要了解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明确贫困治理对象及其所面临的困难;找准致贫原因,分析贫困人口的优势与劣势,精确定位贫困治理靶向,对症下药,精准发力。习近平强调贫困治理的关键在于精准,提出“六个精准”,覆盖了贫困治理的对象识别、帮扶和管理各环节,涉及贫困治理主体、客体和途径等因素,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四个核心问题。

(三) 坚持社会动员,构建全社会参与的贫困治理格局

贫困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涉及经济,还涉及文化、政治和个体情况等方方面面。单单依靠某一种力量是很难做好贫困治理的。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要坚持社会动员,构建全社会参与的贫困治理格局。全社会参与贫困治理的力量来自政府和社会,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军队和武警部队等多方面力量;全社会参与贫困治理的运行方式是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推进。全社会参与的贫困治理格局在贫困治理力量、贫困治理内容、贫困治理方式上做到全国一盘棋,让贫困治理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习近平在福建开创的“闽宁协作”、向贫困村派第一书记等实践就是全社会参与的贫困治理协作帮扶的典型范例。

(四)激发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贫困群体的主观能动性

贫困群体既是贫困治理的客观对象,也是推动贫困治理的主体。要把激发贫困群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发展能力作为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这样的贫困治理成效才能可持续。习近平多次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扶志的关键是树立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理念;扶智的根本手段就是发展教育,帮助困难群体学习致富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自身的长处和潜力,增强自身造血能力。习近平在宁德时就提出要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和长处,发展特色农业、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和服务业,改造老茶园、种植水果、发展海洋捕捞和滩涂养殖等,推动贫困治理从“输血”式贫困治理向“造血”式贫困治理转变。

(五)严肃纪律严格考核,让贫困治理成效经得起历史检验

廉洁扶贫是习近平贫困治理思想的内在要求,其核心是对贫困治理过程和贫困治理结果的严肃管理和严格考核。习近平指出要在贫困治理中实施经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贫困治理涉及大规模的资金运转,分配使用中难免会出现贪污挪用、虚报冒领、挥霍浪费、优亲厚友等腐败现象。贫困治理过程中存在的腐败行为既影响到贫困治理的成效,更是对党和国家形象的损害,危害无穷。因此要建立起对贫困治理的严格监督问责和惩处机制,加强对贫困治理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同时对于贫困治理中出现的违法乱纪、贪污腐败行为严厉惩处,坚决杜绝贫困治理中各种不负责任、不顾长远的行为,让贫困治理成效经得起历史检验。

三、历史贡献

习近平贫困治理思想是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下,以马克思贫困治理思想为基础,按照中国贫困治理的实际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贫困治理思想继承和创新,创造性地形成了科学体系,给马克思贫困治理思想赋予了新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时代价值。

(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贫困治理思想

马克思最早从制度层面分析了资本主义贫困问题,并提出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贫困治理目标。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产生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将贫困的根源归结为异化,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异化、劳动者与劳动过程异化、人与人的关系异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显现,贫穷问题频发。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就要从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出发,用新的生产关系来代替,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1]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不仅满足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化解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的矛盾,让劳动回归实现人价值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虽然马克思对当时的无产阶级贫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于中国的贫困问题而言,并没有可供直接借鉴的现成经验。习近平在坚持马克思贫困治理思想的基础上,至少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贫困治理思想进行了发展。一是在贫困治理和社会主义制度关系上,习近平认为贫困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贫困治理的必由之路。二是在贫困治理和生产力关系上,习近平认为发展是贫困治理的总办法,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等重要论断,将贫困治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三是在贫困治理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上,习近平提出坚持志智双扶提升贫困对象的内生动力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实现贫困治理的最终价值。[2]

(二)丰富和创新了中国特色贫困治理思想的内涵

在马克思主义贫困治理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贫困治理思想和实践主要围绕推翻封建地主所有制,为贫困群众争取土地这个核心开展。毛泽东同志在党内最早关注和研究贫困问题,上个世纪30年代,他就在中国农村进行了系列社會调查,分析和论证中国贫困实际问题,主张通过土地革命来解决贫困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将贫困治理作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结合不同的历史背景提出了不同时期贫困治理的目标、任务、途径,构成了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的重要内容。毛泽东着重从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调整两方面来思考中国的贫困治理,他指出富,是共同的富;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丰富了共同富裕的思想,提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主张在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发展的进程中治理贫困。江泽民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他将贫困治理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尤其重视开发式扶贫。胡锦涛强调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他提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赋予了贫困治理新的内涵。习近平立足新时代中国贫困问题的新特征和贫困治理的深层次问题、矛盾,创造性地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提出内源扶贫、生态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等思想理念以及共建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创新了我国贫困治理的战略途径、战略地位,赋予贫困治理新的时代内涵与特征,推动了我国贫困治理思想的创新和丰富发展。

(三)为国际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

贫困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共同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习近平贫困治理思想为指导,把贫困治理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贫困治理举措,如期完成了我国新时代贫困治理目标任务,也提前10年完成世界2030年减贫目标,对世界减贫事业贡献率高达七成,充分证明了贫困治理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这样的贫困治理实践和成效为人类贫困治理探索了新的路径,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中国的贫困治理充分认可,他认为中国的贫困治理经验是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借鉴,也是全世界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唯一途径。[3]习近平也指出要共同消除许多国家民众依然面临的贫困问题,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4]202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多维贫困指数》报告指出在今天仍有13亿人生活在多维贫困中。当前,国内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全球贫困治理已成为世界面临的重大时代问题。新时期,习近平贫困治理思想在根植于国内外贫困治理思想的基础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等重要思想为核心,创造性地提出了精准、综合、高效、长远的贫困治理新思路,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贫困治理中国经验, [5]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复制和推广。近年来,我们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和一系列国际发展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贫困治理,已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贫困治理领域的援助和支持。[6]中国减贫经验进一步赋能全球贫困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张桥,范鸿达.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新贡献[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7).

[3]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3-07.

[4]习近平.携手建设更美好的世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唐伍任,孟娜,李楚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贫困治理观:理论渊源、逻辑意蕴和当代价值[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12).

[6]万建武.走新时代共同富裕道路的成功实践与创新发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3).

[责任编辑、校对:党婷]

猜你喜欢

贫困治理中国
互异与共融:民间组织参与藏区贫困治理的能力比较与路径探究
贫困治理视角下中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综述
精准扶贫背景下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研究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农村贫困治理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精准扶贫
中国贫困家庭类型需求和服务支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