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泰晤士河毛蟹泛滥的治理困境及启示
2021-12-08李林櫆韩家炳
李林櫆 韩家炳
[摘 要]人类活动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是全球环境变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毛蟹正式进入欧洲水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自1935年毛蟹在英国泰晤士河正式被捕获之后,由于毛蟹缺乏天敌、繁殖速度过快、活动能力强及其本身受污染严重难以为英国人广泛消费和政府管制等原因,致使其泛滥繁衍,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英国政府虽然较早意识到毛蟹对泰晤士河水域环境造成的威胁,自1934年以来也不断推出治理措施,但由于毛蟹强大的繁衍与迁徙能力等原因,治理过程困难重重且至今仍未解决。英国泰晤士河毛蟹泛滥的治理困境启示人们:仅仅通过政府决策治理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环境问题往往收效甚微,环境治理离不开群众的力量。
[关键词]英国泰晤士河;毛蟹泛滥;生态危机;环境治理
著名环境史学家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Alfred W. Crosby)在《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中写道:“世上任何地方,如果先前与世隔绝,一旦向外开放,都会在自然天平上出现如此极端的摇摆逆转。”①克罗斯比这里意指旧世界的动植物在新航路开辟之后移居到新世界出现的急速变化现象。地处西欧的英国和遥远的东亚原本天各一方,交集甚少,英国泰晤士河水文生态系统也与东亚水域不甚相干。但是,自地理大发现以来,泰晤士河水系就不再是孤立的生态系统。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泰晤士河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外在挑战,②原产自东亚水域毛蟹的过量繁殖及其治理就是其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毛蟹学名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 Milne-Edwards),③又名“河蟹”“清水大闸蟹”“螃蟹”,“是我国传统的水产珍品”。①毛蟹是一种原产于东亚的淡水生物,但其“极度的广盐性”使得它们能够适应多变的海洋环境,在海水中繁殖后代。②欧美学者研究表明,成年的毛蟹偏爱淡水河流和湖泊,它们往往会迁徙到河口繁殖。蟹卵在微咸水中孵化,发育中的幼虫逐渐回到淡水中。③毛蟹在历史上何时出现已不可考,但国内外对于其发源于东亚水域这一看法基本不存异议。
毛蟹常被国人称为“大闸蟹”,因其味美和营养丰富而颇受百姓喜爱。著名作家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说:“蟹是美味,人人喜爱,无间南北,不分雅俗。”④恰恰是由于毛蟹的这种大众性和实用性,不少学者将目光转向毛蟹研究。国内学者较多关注毛蟹的生态养殖和蟹养殖技術,他们的研究成果多从生物科学、农业等角度探析毛蟹物种自身特性和培育方式,成果颇为丰硕,⑤鲜有从环境史或全球史的角度来分析毛蟹区域间迁徙历程,对毛蟹在东亚水域以外区域生存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也寥寥无几。⑥本文拟从环境史视角出发,回顾与分析毛蟹在英国泰晤士河水域的生存与繁衍历程,以及英国官方和民间治理毛蟹泛滥的措施及其产生的影响。
一、泰晤士河毛蟹的迁入及泛滥
英国泰晤士河(the River Thames of Britain)毛蟹的迁入及泛滥问题并不是近十来年的事情,欲探究其缘起,须先明晰毛蟹何时抵达欧洲。美国权威期刊《自然》(Nature)早在1934年发表的无署名短文《中华绒螯蟹》(“The Chinese Mitten Crab”)认为,毛蟹在1912年以某种未知方式首次抵达德国阿勒河(Aller River)。⑦1976年《自然》杂志刊登的《绒螯蟹在英国重现》(“Chinese Mitten Crab Reappears in Britain”)一文又指出,毛蟹原产于中国福建省沿海至韩国西海岸海域之间,在欧洲最早于1912年德国威悉河(Weser River,阿勒河属其支流)被发现,这标志着毛蟹正式“入住”欧洲水域,且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①至于毛蟹以何种方式跨越半个地球抵达欧洲这一历史疑问,已有学者进行了深究。研究表明:毛蟹最初可能是无意间随轮船压舱水(ballast water)进入了欧洲,也可能是人为引入的。②这种看法得到其他学者的进一步证实,不过也有学者表示毛蟹可能是通过商业船只的压载舱抵达欧洲的。③毛蟹这种物种“不适合通过自然方式穿越海洋”,④这意味着人类活动是其能扩张到欧洲的唯一解释。
毛蟹在1912年就开始了自己的异地生活,但是欧洲人们直到1923年才将这种蟹辨认出来,之后毛蟹很快就在易北河(Elbe River)、威悉河、莱茵河(Rhine River)和奥得河(Oder River)等水域扎根繁衍,并沿着北海和波罗的海海岸线不断繁殖,⑤到1931年汉堡(Hamburg)已能捕获超70万只蟹。⑥西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代表区,全年温和潮湿的气候利于毛蟹食物的生长,也因为温暖的洋流以及破碎的地形,使得毛蟹在欧洲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快速扩张,在荷兰、比利时、法国、丹麦和芬兰等水域迅速扎根,⑦之后又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塞维利亚等地区被发现。⑧
英国发现毛蟹的时间比其他国家要迟。在20世纪20年代,尤其是30年代,当其他一些欧洲国家毛蟹数量激增时,英国似乎还找不到这一物种。直到1935年,第一只雌性毛蟹才在英国泰晤士河切尔西(Chelsea)地段的一个发电站附近被发现,这只蟹自此打开了毛蟹在泰晤士河的“大门”。⑨英国泰晤士河毛蟹发现时间为何较其他相近水域迟?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与当时英国糟糕的河流环境有关,受污染的河流环境不利于毛蟹繁殖生长。纵然早在1876年英国就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河流污染防治法即《1876年河流防污法》(The Rivers Pollution Prevention Acts,1876),开启了治理河流污染专门立法的进程,但治理并非一蹴而就。一直到二战后,英国政府才真正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来全面治理泰晤士河河流环境。⑩由此可知,20世纪前半叶毛蟹在污水遍布的泰晤士河扩散缓慢是合理的。一直到1949年,毛蟹的身影才又在约克郡卡斯特福德(Castleford)附近的南菲尔德水库(Southfields Reservoir)再次被发现。①据记载,20世纪70年代以前,毛蟹似乎只在泰晤士河中存在,英国其他地方的毛蟹寥寥无几;到70年代,泰晤士河毛蟹的数量开始增加,并建立了种群。②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泰晤士河毛蟹的数量相对稳定,彼时有关毛蟹的研究和报道屈指可数。但从1976年英国两位研究员英格尔(R. W. Ingle)和安德鲁斯(M. J. Andrews)在西瑟罗克电站(West Thurrock Power Station)③的冷却水取水口处截取了3只雄性毛蟹样本开始,毛蟹的调查研究以及新闻报道逐渐增加。1982年,安德鲁斯团队再次在西瑟罗克发电站采集捕获了一只产卵蟹,并记录了其他20个蟹样本。后来不少样本都被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收入名录。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毛蟹在英国水域被发现。⑤到1996年,该物种在泰晤士河集水区的支流上游被发现,这些支流来自于西部65公里的斯泰恩斯(Staines)河畔的科尔内河(Colne)以及北部和东部的一些河流。⑥毛蟹开始在泰晤士河的干流和支流大面积扩散,⑦到2002年已比比皆是,以至于在伦敦市中心堤岸附近潮间带的石头下面都很容易拾到幼蟹,⑧一时间英国几乎所有水域都能找到毛蟹的身影。
二、泰晤士河毛蟹泛滥的原因与影响
毛蟹在泰晤士河泛滥的原因何在?一是因为毛蟹繁殖速度过快。雄性和雌性毛蟹在夏末会向下游迁徙,在潮汐河口处达到性成熟,交配时间从10月开始一直持续到翌年2月,之后在春天回到微咸的水域产卵。雌性蟹一次会产25万至100万只卵,⑨如此高的产卵量,即使由于各种原因其孵化率和成活率不高,最终成年蟹的数量也很可观。二是因为英国人饮食习惯的差异。中国人对吃河蟹习以为常,甚至吃大闸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一种传统饮食文化,①且大多数人工养殖的河蟹是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被消费的。②然而对于英国人来说,吃蟹一事并没有形成一种普遍的主观认同,这意味着毛蟹作为一种食物的消耗量并不高。三是因为毛蟹本身受污染严重。欧洲食物标准较高,进超市和餐桌的蟹要经过层层检测,但无论是泰晤士河还是其他河流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污染问题,而毛蟹对食物并不挑剔,因此它们体内往往残存着包括塑料在内的各种垃圾。③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泰晤士河毛蟹的市场需求大打折扣,捕捞量减少。四是因为政府的管制。江河水塘的捕捞权是需要经过官方认可的,英国个人无论是捕蟹还是捕鱼都需要获得英国环境署(the Environment Agency)颁发的捕鱼资格证,违者可能会受到处罚,这种情况导致私人捕捞极其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私人捕捞毛蟹的行为。五是因为毛蟹活动能力非常强。④毛蟹在水中一天内能爬行十几公里,再加上欧洲大陆轮廓破碎、水网密布,更便于毛蟹繁衍迁徙,加速其扩张范围,以至于在泰晤士河各条支流都能找到大量从外来水系“搬家”过来的毛蟹。六是因为不同环境下天敌的减少。生态系统经过数千上万年甚至更久的演变,才形成了现在相对平衡的状态。而毛蟹从东亚原生生态环境系统迁移到西欧,原来的鱼类和鸟类天敌出现差异,食物链天平发生倾斜,毛蟹的繁衍表现出毫无拘束的特征。
毛蟹迅速向全球各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⑤不仅仅是扩张到英国及其周边的一些水系,还在欧洲各国肆意繁殖。远道而来的毛蟹,不仅在其原生范围之内可能携带多种能感染人类的病菌,⑥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而且“这一物种的迅速建立和传播,对其他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生存条件的耐受性以及它们的周期性种群动态”都造成了巨大威胁。①对毛蟹扩张进程的研究分析,不仅是对其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类似现实问题的再思考。毛蟹“对它们入侵的系統有许多不利的生态和社会经济影响”,②作为问题重灾区的英国泰晤士河,其情形更为严重。
首先,对英国泰晤士河生态系统而言,毛蟹的迁入大大破坏了原生环境的生态平衡。毛蟹通过捕食和争夺生存空间,很可能会对淡水和海洋系统中的本地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群带来影响,③也可能导致鲑鱼和鳟鱼产卵时使用的砾石流淤塞。体型庞大且具有很强攻击性的毛蟹“空降”泰晤士河,无疑直接威胁到河内许多原生淡水动植物,包括产在海底的鱼卵和本土小龙虾,④故有人将毛蟹看作从“海洋栖息地向淡水栖息地过渡的最极端的例子之一”。⑤此外,毛蟹是全能杂食动物,食物包括鱼的尸体、藻类及大型植物、生活垃圾、陆生碎屑、无脊椎动物以及其他动物的食物和渔民的鱼饵等。⑥通过对1995年10月至1996年2月期间在泰晤士河流域收集的毛蟹内脏样本进行分析,证实其体内不仅存在鱼骨、藻类,还有例如塑料、橡胶和钓鱼线等人工制品,在许多情况下还能发现淤泥,这些实验结果无疑佐证了泰晤士河毛蟹食物摄取之杂。⑦而受污染严重的杂食毛蟹还是某些动物的食物来源,这表明毛蟹的迁入还可间接影响当地生物链的稳定。
其次,毛蟹在泰晤士河恣意繁衍的行为还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毛蟹强大坚硬的蟹爪能摧毁原有的河床堤坝设施,也会对河流沿岸的堤岸和土方工程造成破坏。⑧修复防洪设施和受损河岸以及对土地进行复垦,都意味着高额的经济投入。前文已提及毛蟹可能会导致鲑鱼和鳟鱼产卵时使用的砾石流淤塞。不仅如此,渔民捕捞作业时往往捕捉到对其“无价值”的毛蟹,这就增加了其工作难度。渔网缠在毛蟹身上,毛蟹通过切割渔网的方式逃脱,也给渔民带来不少经济损失。此外,毛蟹可能还会阻塞发电站冷却水的抽取通道。⑨一言以蔽之,毛蟹的到来扰乱了泰晤士河流域生态秩序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它们锋利的爪子不仅会损坏渔具,也会破坏河岸堤坝,它们强大的异地生存能力还能改变原生环境,与本土物种争夺生存空间。①
三、泰晤士河毛蟹泛滥治理困境
毛蟹是否会在英国水域泛滥繁衍?今天看来答案是肯定的。英国农业和渔业部于1934年6月发布的一份关于毛蟹的渔业通知指出,它“无论如何不会是英国动物群中受欢迎的新成员”,并警醒大众毛蟹在迁徙过程中对河岸和渔业作业的损害,呼吁社会限制其数量。②由此可见,英国政府早已注意到毛蟹泛滥的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措施,③但是并没有从源头进行遏制,为其后来泛滥繁衍埋下了祸根。
防治毛蟹泛滥,预防处于第一位,④有效预防是控制外来物种进入新地区的最佳方法。⑤“由于环境的快速变化,了解和预测物种入侵、扩张范围是现代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挑战。”⑥面对毛蟹在英国水域步步紧逼的情形,一些专家进行了跟踪监测与记录,并发表了一系列相关成果。⑦这些专家监测与调查得到的有关泰晤士河中毛蟹数量、大小、繁衍状况、迁徙期以及受污染等方面的数据,为未来泰晤士河毛蟹的防控提供了依据。⑧还有研究表示,英国梅德韦(Medway)和亨伯(Humber)的河口地带已经报告了毛蟹的入侵,认为通过深入调查分析泰晤士河毛蟹问题能为英国其他有外来物种问题的河流集水区提供治理经验。①如前文所言,有学者认为最初毛蟹很有可能是从大洋彼岸随轮船压舱水抵达德国,之后同样通过这种方式向欧洲其他水域扩张。②因此欲预防毛蟹泛滥,还亟需国际合作。从地理层面看,泰晤士河绝对不是孤立的水域,英国作为一个岛国,水网密布,水系四通八达,即使是着重治理目前毛蟹泛滥的泰晤士河,但凭借毛蟹强大的“远航”能力,它也能在短时间内重新从附近邻国邻海迁徙到泰晤士河,以致原有的努力前功尽弃。而且必须要提出的一点是,“随着这种物种分布扩大,制定控制传播的计划将变得越来越难以实施”。③所以,英国正致力于通过国际合作预防毛蟹二次入侵和交叉繁衍。但是近年来英国正处于脱欧浪潮之中,政治层面的变动明显会影响欧盟国间的国际环境合作,对泰晤士河环境治理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为毛蟹并不仅仅只待在泰晤士河中,它会到处迁徙游动。若能加强欧盟各国间的合作固然更好,但焦头烂额的英国政府缺乏自身的稳定性,难以制定长远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再者,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也成为制定和实施有效防治计划的障碍之一。④泰晤士河毛蟹治理绝不是一届政府抑或是一朝一夕之事。“船舶压舱水转运是促使毛蟹在欧洲大陆和英国之间持续扩散的一个重要因素”,⑤这也意味着航运业的规范化以及国际合作同样极为重要。一言以蔽之,对毛蟹的防治需要长久持续的努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英国政府的行政效率,也从侧面考量了英国的民主制度。
面对毛蟹在泰晤士河的举家迁徙与就地繁衍情况,很多学者和社会人士认为,英国人只要将其捕捞并当成商品销售即可,这样不仅可以获取经济利益,还可缓解泰晤士河的生态压力。但“商业治蟹”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而是面临重重困境。在泰晤士河毛蟹的天敌不多,这不仅在一定意义上提高了其孵化率和存活率,也有益于毛蟹的商业量产。不过泰晤士河的毛蟹体内可能存在垃圾和病毒,⑥并非有益于人体健康。但保罗·克拉克(Paul F. Clark)指出,某些干净水域地区成年毛蟹仍具较高的商业价值。“在中国、日本和新加坡的高级餐厅里,一只条件合适的成熟雌河蟹最高可卖到40美元”,①这里当然指的是经过检测的个头品相较好的毛蟹。克拉克认为,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下,“商业治蟹”是一条减少泰晤士河毛蟹数量的可行之法,但他本人对这种“治蟹”之法存疑,比如因为渔民捕捞毛蟹的同时不可能只捕捉毛蟹,其他泰晤士河珍贵物种也会随之被捕获,这意味着商业开发河蟹可能会损害泰晤士河珍贵物种的生存,②其中就包括欧盟委员会明令保护的鳗鱼。③当然,商业开发毛蟹也可以为泰晤士河从事鳗鱼捕捞的渔民提供一种替代渔业,同时减少对鳗鱼的影响。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商业捕蟹除了可以为泰晤士河鳗鱼渔民提供一个可能有价值的替代生存方法之外,还能起到生态保护的作用。但在捕捞毛蟹时误捕和变相捕捞鳗鱼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是一种十分矛盾的状况,给“商业治蟹”治理方法带来极大的阻碍。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现实因素都给“商业治蟹”设置了障碍,例如商业捕蟹需要对捕捞设备、渔民、贸易商和餐馆进行严格控制,因此做到捕捞规范化需要政府和民间双方的共同努力。
鉴于毛蟹“将来有可能在英国所有主要的河口定居”的严峻形势,④英国相关政府和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al,Food & Rural Affairs)联合发布公告称,英国政府确认将欧盟立法纳入英国法律《2019年外来入侵物种(执法和许可)令》[Invasive Alien Species(Enforcement and Permitting)Order 2019]当中,并于2019年12月1日生效。其中公示的14种外来物种中,毛蟹赫然在列。英国政府指出,外来物种的入侵威胁着一些稀有物种的生存,并破坏了一些最敏感的生态系统,有损生物多样性。外来入侵物种对英国国内外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的影响,农业、建筑业和国家水道等在内的各个领域都受到外来物种的冲击。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英国将继续履行其国际义务,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伙伴国与其他国家密切合作,保护其本土野生动物和森林景观。⑤
详细研读这份《2019年外来入侵物种(执法和许可)令》,能感受到英国政府的诚意与决心,但也从中看到其不切实际的一面。英国政府这份最新的许可令虽从政策层面对外来入侵物种作出规定,但并未细化与落实到毛蟹这一特殊物种身上,也未提出治理毛蟹的具体措施,更未设立独立的专业机构或行政部门来落实这份许可令中的内容,这些“形而上”的致命缺点最终会导致这份行政命令成为摆设。治理毛蟹需要从思想上动员,使大众广泛参与,毕竟一只母蟹一胎能产25万至100万只卵,而政府和渔民毕竟人数有限、能力也有限。政府在毛蟹宣传工作上的缺位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蟹防治的进程和效率。“在20世纪30年代,成千上万只毛蟹在欧洲堤坝周围的陆地上迁徙,不仅是提高公众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①也是动员民众的好机会,但英国政府却不善于在毛蟹繁殖旺季抓住宣传的机会。
四、结语
外来入侵物种可能会损害经济、环境,或有损人体健康。泰晤士河的毛蟹虽无法确定是否主动引进,但自1935年第一次被发现开始,就在泰晤士河“安营扎寨”并肆意繁衍。②由于新环境缺乏天敌和其他生存障碍,进入21世纪后毛蟹出现泛滥繁殖的态势,这不仅对泰晤士河的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损害,更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跨国使者”毛蟹在泰晤士河的治理工作可谓一波三折。英国政府虽然很早就意识到这一问题,但是直至今天仍未解决。虽然这是英国本土问题,但几十年来血淋淋的教训不能不令人警醒。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大浪潮之中,沿海内陆诸多地域存在与他国频繁交流的契机,这也意味存在物种迁徙及异地泛滥繁衍的隐患,而“人类活动导致的外来物种入侵是全球变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③虽说并不是所有外来物种都会像泰晤士河的毛蟹一样带来巨大的生态和经济后果,但是与治理相比,预防显得更加经济和有效。泰晤士河毛蟹泛滥治理困境的实例也警示人们:仅仅通过政府决策来治理外来物种往往收效甚微,务必要发动民众共同参与到环境治理当中,环境治理离不开群众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邻近地区的生态多样性,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感谢清华大学历史系梅雪芹教授对本文的写作提出宝贵的修改建議!)
责任编辑:胡颖峰 吴杰华(特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