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外诊断产业需求校企合作医学检验课程体系建设

2021-12-08孙美艳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校企医学

孙美艳,刘 微,郭 健,姜 琳,张 磊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体外诊断是在体外通过对人的血液、尿液、组织细胞等进行检测而获取医学检验结果,进而进行疾病的预测、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观察、健康评估的相关产品及服务[1]。体外诊断属于朝阳行业,在健康管理和疾病诊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医学检验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更新医学检验课程体系。吉林医药学院检验学院结合体外诊断产业需求,采用校企联合模式建立了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

1 体外诊断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医疗改革的进行和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临床诊疗人次日益增长,临床诊断需求不断增加,为体外诊断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体外诊断可诊断80%的临床疾病,而其医疗支出仅占医疗总支出2%。我国体外诊断产业起步晚,但增长迅速,近年来,我国体外诊断市场的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20%左右[2]。因此,我国体外诊断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其在诊断试剂自主研发方面不断实现突破,但部分相关核心原件仍要依靠进口[3]。因此,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是体外诊断产业发展的关键战略。分析体外诊断产业实际需求,培养合格的医学检验人才,改良医学检验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2 传统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特点

传统医学检验培养方案以医学检验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简单演示和验证。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多为医院检验科、第三方检验实验室及血站等[4]。这种人才培养理念忽略了对学生医学检验实践技能的系统培养,缺乏对学生发现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不利于学生创新及综合能力形成。2012年教育部提倡将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改为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由医学学位变更为理学学位,即“脱医入理”,强调了检验专业的“技术”属性和人才培养的“应用”属性。

3 体外诊断产业对医学检验人才新要求

近年来,我国体外诊断产业快速发展,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这不仅要基于医学检验基本理论,也必需依赖于分子生物学、分子诊断学、生物信息学等生物技术,例如基因芯片、高通量测序、PCR等[2]。体外诊断产业需要大量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生产、销售及咨询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有医学检验背景,更要注重生物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注重理论和生产实践结合。这恰恰是目前学生的短板,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已不足以满足需求。

4 建立校企深度合作

2017年,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发展教育事业要注重深化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的合作模式,是目前高职教育发展趋势,注重人才应用性和实效性[4]。而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相对滞后。本科生培养大多仍局限在课堂和实验室里,学生走进企业直接参与生产实践的机会有限,教师也缺乏与企业有效沟通。理论课内容与企业生产严重脱节,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企业需求。校企合作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实用性、技能性、综合性人才。

5 校企合作医学检验特色专业建设

近年来医学检验就业方向发生变化:医院检验科就业需求降低,第三方实验室及体外诊断产业需求增加,急需具有生物技术背景的医学检验人才。基于体外诊断产业特点,我们建立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对医学检验专业建设进行如下改革探索。

5.1 基于校企合作,更新课程体系

吉林医药学院检验学院于2016年被评为本科高校转型试点。四年来,各级领导到各地医院、第三方实验室及体外诊断企业广泛调研,并与宁波美康生物公司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成立“美康班”,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同时增加了学生就业机会。建立美康班后,由学校协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大纲,制定企业实训方案,旨在培养兼具医学检验和生物技术知识技能的综合性人才。在新课程体系中,增加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生物信息学等课程,减少流行病学、物理学等课程学时,增加分子生物学、分子诊断学等课程学时,强化生物医学操作技能。同时,增大实验学时比重。实验课内容力求贴近生产实践,增加设计型实验比例,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重视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5.2 重视在校教学改革,理论结合实践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主观能动性。为此,我们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融入在线教学、翻转课堂、PBL、微课等教学模式,在讨论中学习,带着问题学习。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持续学习的习惯。重视实验教学,实验内容深度融合体外诊断企业信息。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验资源,设立结合多学科内容的检验综合实验,将基因工程、分子诊断、医学检验等内容有机整合。同时,鼓励学生申请大学生课题,参与教师科研实验,提升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模拟企业运行,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5.3 校企合作指导学生见习,完善实践环节

在校学习结束后,设立为时一年的企业见习,并以见习内容作为毕业设计。设立双导师制度,企业导师负责论文选题和实践指导,学校导师负责毕业论文开题、审核修改及答辩评审。同时,待学生毕业时,学生和企业可双向选择,增加就业机会。校企联合打通了技术类人才培养过程中产、学、研等多个环节,使体外诊断人才培养有的放矢。学校教的内容是企业需要的,为企业需求量身订制,进而实现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无缝衔接。

5.4 构建“双能型”教师队伍,实现校企双向交流

校企师资共建是校企融合的必要保障。首先,我们采取了“内培外引”法完善双能型教师队伍。一方面从企业直接聘请研发人员以讲座形式为学生授课;另一方面派校内教师到企业挂职进修,完善在校授课内容。同时校企导师建立微信群,及时沟通授课内容和见习情况,实现学校和企业双向交流,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办学。

5.5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制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的评价方式,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形成性评价考核内容包含教学的所有重要目标,有利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展并随时获得阶段性教学反馈,便于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形成性评价包括在校阶段理论考试成绩、翻转课堂成绩、PBL成绩、实验测试成绩、创新能力评价、企业实习期间综合评价、毕业设计成绩、就业情况等,以多种标准综合评价教学改革效果,并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基于体外诊断产业对医学检验人才新需求,我们在医学检验课程建设中引入了校企合作模式,将人才培养分为在校教学和企业见习两方面。在校教学中我们引入新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企业见习建立校企双导师制,促进学生专业理论、实践技能双提升。学生在实习期间接触到企业生产及管理流程,很多学生毕业后留在企业就业,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用人成本。可谓实现了学校、学生和体外诊断企业的“三赢”。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校企医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医学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