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急救技能培训平台的建立与应用

2021-12-08王洪羽万晓明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吉林医学生实训

王洪羽,刘 威,万晓明,金 宏

(吉林医药学院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吉林 吉林 132013)

随着医疗水平的高速发展,急诊急救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对急诊医生的医疗急救技术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随着患者及患者家属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能够作为医学生练习对象的患者越来越少。尤其是有些急救技术无法在正常人身上进行练习,使医学生急救技能训练过少,急救技术掌握不够熟练,从而导致急救现场恐慌感加剧。针对这种现象,吉林医药学院将综合急救技能培训平台应用到临床医学生的教学中,现报告如下。

1 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医学是一门重视实践、不断创新的学科。要把医学生培养成创新型、实践型、应用型医学人才,就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将虚拟仿真技术与医学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医学生培养的质量。

为了激发临床学生学习医学专业的兴趣和积极性,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吉林医药学院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构建了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登录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进行预习、复习及自测。该平台包括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生命支持综合实训系统在内的多个系统。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讲解进行预习,了解急救技能操作的要点及大体的抢救过程,以“第一目击者”的身份进行抢救。该软件设置了抢救的黄金时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抢救生命的紧迫感,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课后通过有效的复习及测试,使学生加深对临床急救技能抢救原理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掌握临床急救技能水平的目的。

2 建立模拟创伤急救训练室

随着创伤急救“黄金1小时”概念的提出,创伤急救技术得到了大家广泛的认可。在急救现场、转运过程中及入院初期,能够熟练正确地运用所掌握的急诊急救技术,利用现场的环境条件及急救器材快速准确、科学合理地组织并实施救治工作,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伤残死亡率的关键。

为提高医学生急救现场救治患者的能力,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建立了创伤急救训练室,配有Simman仿真模拟人、综合创伤急救模拟人、心肺复苏模拟人等急救教学设备,同时还配有救护车、担架、电除颤、简易呼吸器等一系列医疗器材,可以真实地模拟车祸、工地摔伤等急救现场。学生可以通过模拟人进行急救技能水平的练习。如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等这些必须掌握的急救技能,在真人身上无法练习,就可能借助模拟人进行练习,从而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急救技能水平。急救现场的正确判断对“黄金1小时”至关重要。如模拟车祸现场,首先学生需要正确地判断患者的受伤部位,是否只是单纯的外伤,有无内脏损伤及内出血的情况。只有正确的判断才能采取科学合理的抢救措施,才能在“黄金1小时”内给予患者正确的抢救,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在创伤患者的止血包扎搬运等抢救过程中,只有熟练掌握急救手法才能避免造成患者的二次损伤。教师和学生可以预先运用Simman仿真模拟人设置模拟病例程序。该模拟人可以自行完成实时记录、储存、打印,并根据学生在抢救过程中采取的急救措施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估,供教师和学生观看抢救措施是否正确,操作是否合理。通过训练使医学生建立临床思维,提高临场应变能力,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临床技能急救技术。

3 将急救技能操作要点做成软件、视频、教案

医学生急救技术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扎实的理论基础,只有强化理论知识才能真正地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把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技能操作要点做成软件及视频。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课下进行预习和练习,结合教材观看视频及操作要点,深入理解并掌握急救技能的理论知识,同时配合软件的练习模式进行练习,增强学生掌握急救技能的信心。该软件还具有点评等配套内容,可供学生进行课下复习时巩固理论知识、熟悉技能水平。学生通过反复地模拟练习,熟练急救技能,提高操作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错误操作,为日后临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虚拟仿真综合急救技能培训平台,构建从虚拟-仿真-真实的培训模式,逐步规范培训内容,为医学生及公众急救技能培训提供有效途径,对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急救技能水平至关重要。此平台可以不断扩大培训范围,面向公众开放,普及急救技能,使更多的人参与到院前、院内急救中。

猜你喜欢

吉林医学生实训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吉林卷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吉林出版集团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