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融合构建
2021-12-08薄海美李若宇
杨 杰,薄海美,李 辰,李若宇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0)
“互联网+”指通信技术帮助各行业各部门实现信息化,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让生产生活智能化,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1]。“智慧养老”指从满足老年人需求出发,构建各方参与、互联互通的信息交互平台,充分整合养老信息,调动养老资源,提供及时、高效、便捷、高性价比的养老服务[2-3]。“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养老是以互联网思维来探索养老服务产业,将网络通信技术用于养老产品、服务、管理、运行、监管的各个环节中去,丰富养老服务的内容,满足各类养老需求,实现“人人老有所养”,构建一个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的社会养老格局。
1 “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的优势
1.1 突破时空限制,聚集发展资源
创新推动发展,互联网可以将家庭、社区、企业联系在一起,三者可以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弥补不足之处。对养老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将会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优势。通过互联网整合线上线下的资源,政府、商家、社区、家庭围绕智慧养老云平台,以养老需求为中心,创建为养老服务的高效生态体系。以社区为单位或在几个社区之间建立养老服务中心,培训一批养老服务人员,便可以实现附近社区所有老人均能享受高质量的服务。老人通过设备可以预定上门服务,或者在发送请求后由服务人员进行远程的操控服务,将减少时间空间的限制。
1.2 养老内容丰富,可精准满足需求
互联网本身具有丰富的内容,与智能设备结合后,血压、血糖监测等健康管理服务,洗衣、做饭、清洁、购物等生活照料服务,聊天、娱乐等精神慰藉服务以及法律维权服务都可以实现[1-5]。大量的资源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与老年人个性的需求精准对接,海量数据助力开发更多智能化产品,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化的服务。现阶段,各种智能穿戴设备和软件应用已经被开发和利用,方便了老年人的生活,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将来会有更多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应用在老年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1.3 管理智能便捷,服务高效专业
互联网的存在减少中间环节,服务的主体和客体可以直接对接。新的养老服务内容、新的养老产品都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传达到有需求的老人耳边,老年人的诉求也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传达给服务企业管理者,避免了层层传达导致信息偏差。养老平台可采集养老服务的反馈评价,对服务人员是否满足需求、什么时候上门服务等问题都可以总结,提高服务的满意度。通过对养老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记录,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这些可以帮助优化流程,提高管理的质量。
1.4 平均成本更低,服务对象更广
互联网服务可以很好地照顾那些难以享受高质量服务的广泛人群,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经济实力偏弱者,使用人群具有一定的规模之后,平均成本就将会降下来,这样一来使用人群还会进一步扩大,经营成本也会更低,惠及更多人群。
2 “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养老模式的融合构建
2.1 养老服务平台构建
2.2.1构建以老年人信息为中心的基础数据平台
基础数据平台包括:老年人的个人基本信息、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信息、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信息[6],所有信息应当全面细致,准确反映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和喜好,包括隐性和显性的需求,对服务的时间和地点、服务人员、服务内容的偏好等,不断调整,及时补充。提供智能手环等移动穿戴设备实时采集老年人的位置健康信息,这些信息将可以为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提供帮助。医疗机构人员可以通过系统了解到老年人的既往和现在的实际情况,精准化服务,科学制定保障老年人健康的详细工作计划和方案。
2.2.2建立智慧养护系统操作平台
给老人发放智能终端设备,例如求救设备、手机,这些设备可以帮助老年人随时发布需求,预订服务。平台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老年人需求,智能化匹配附近相关人员最快时间去提供服务。若老年人出现摔倒、疾病发作等紧急状况,设备自动发出警报,传送位置信息和老年人疾病史给服务人员,相关人员可以及时到达指定位置展开施救,保障生命安全。平台也可通过身体健康状况、实时血压心率血糖监测等进行数据分析,对老年人危险程度进行分级,建立危急值预警制度。及时提醒服务人员,预防事故发生。系统还可以接入娱乐资源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2.2.3建立养老服务反馈和监管平台。
老人和家属通过平台对服务质量进行反馈评价,甚至投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平台管理人员通过反馈评价对服务人员进行考核排名,调动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对不合格者及时批评教育、处分处罚,规范服务人员的行为。平台可以通过反馈评价及时提升系统,增加服务的内容,推动平台质量和效益提升。
政府等监管机构通过相关系统及时了解养老情况,及时调整符合实际情况的养老政策,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标准,规范养老服务行业,对养老企业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对优秀的企业和人员进行褒奖。同时通过了解养老的薄弱环节,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支持,补齐养老短板,保障基本的养老服务,实现人人老有所养。
2.2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现阶段我国养老服务人员的学历较低,服务意识低下,职业技能不足。未来除了让服务人员时刻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外,更要使服务人员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服务的老人,对老人细致地关心和爱护。利用互联网整合养老培训资源,快速更新养老资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短时间可以培养更多的养老护理人员,解决专业养老人员缺乏的问题。现阶段无论家庭养老还是社会养老,都存在专业养老人员短缺问题。互联网培训具有资源多、更新快、可自主学习等优势。通过互联网可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老年工作者的质量和数量在短时间内可以得到很大提高。
2.3 加强企业合作,促进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
现在进行智慧养老产品研发的大多是传统的互联网企业。养老服务机构应主动采集现阶段养老的不足和需求增长点,与有相关能力的公司进行合作研发,推出符合养老个体需求的智能产品。企业要长久发展,必须注重研发,利用各种新技术开发智慧养老系统和智能终端。虽然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解决一部分研发问题,但养老产业涉及内容众多,建立一个完整的研发团队,才能创造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当前,一个企业不可能承担养老产业链上的所有产业,合作研发是最好的出路。利用大数据挖掘养老服务产业的潜能,赋能更多企业做大做强,对新时代的经济发展也将起到很好的助力作用。
2.4 统筹医疗资源信息,助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
在老年人养老需求的调查研究中,医疗保健需求排在第一位[5]。老年人由于年纪大,身体机能退化,常常患有各种疾病,因此,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一方面,能够通过互联网加强老年人与医疗机构的联系,除了线上线下就诊、定期体检和定期复查外,还能够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以便医疗机构随时查询;另一方面,医疗机构能够通过智慧养老平台发布医疗保健信息,除了对一些错误的信息进行辟谣,还能够对健康的生活习惯进行指导,教授老人科学养老知识。
综上所述,“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构建是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参与、多方协作的养老模式的融合,其核心是智慧养老平台的构建。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开发智能化的产品,既要满足老人的基本需求,又要注重不同老人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完善养老服务的标准,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不断延伸养老服务产业,以互联网的新技术新产品推动养老服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为老年人创造幸福安康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