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内镜下和ME-NBI下的早期胃癌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及早期胃癌的危险因素
2021-12-08邹启云
陈 旭 王 贺 邹启云
胃癌是一类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早期阶段临床表现、特征无显著特异性,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预后极差[1]。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经积极有效的干预后患者5年生存率约90%,故EGC诊断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其预后的关键[2-3]。临床报道显示,淋巴结转移在EGC患者预后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低分化癌、脉管浸润等因素均可独立影响淋巴结转移[4-5]。当下我国早期胃癌诊断率处于低水平,究其原因,可能与EGC筛查系统建设不完善、操作不当等原因联系紧密[6]。白光内镜是筛查EGC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该技术下,EGC通常表现为Ⅱc型[7]。EGC、癌前病变采用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ME)-内镜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进行观察分析,主要表现为血管或微结构不规则,存在分界线[8]。然而目前关于白光内镜下和ME-NBI下的EGC病灶的形态学特征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对其进行探究,并进一步对影响EGC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患者160例,其中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75例,平均年龄(41.48±9.85)岁。入组标准:①经内镜等检查后确诊为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②年龄18周岁及以上;③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④研究前均将相关内容告知患者或家属,并获得知情同意书;⑤均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要求。排除标准:①排除心肺功能障碍者;②排除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者;③排除凝血功能异常、发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者;④排除合并心肌梗死、高血压等疾病者。按照术后病理结果,将160例患者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组,EGC组。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内经粘膜下剥离术,术前由麻醉医师评估心肺功能,且停用阿司匹林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1 w以上;采用腹部CT排除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术前禁食8~10 h。
应用NBI划定病灶范围,同时采取FlushKnife在病灶边界外5 mm处进行标记;取靛胭脂盐水于标记处外侧实施多次粘膜下注射,直至病灶抬起。取FlushKnife实施环周切开,循病灶边界处标记点切开病灶外策源粘膜,采用FlushKnife实施粘膜下层剥离,谨慎区分血管并予以电凝以防出血,将病灶完整切除;取电凝止血钳电凝手术创面、边缘裸露的血管,手术结束后吸净胃内残留气体及液体,同时采用大头针固定剥离后的标本,测量病灶大小,并予以福尔法林固定,送至病理科诊断。
术后所有患者均禁食48 h及禁水24 h,若患者术中发生肌层损伤、穿孔等需采用抗生素治疗。术后患者需采用抑酸、补液干预。
术后两个月需常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胃粘膜保护剂治疗,术后3个月、6个月、21个月时复查胃镜。
1.3 观察指标
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析160例患者内镜下病灶大小。
分析白光内镜及ME-NBI下病灶特点,白光内镜:Ⅰ型、Ⅱa型、Ⅱb型、Ⅱc、Ⅱa+Ⅱc型;ME-NBI:微结构、微血管规则,微结构不规则,微血管不规则,微结构、微血管均不规则。
分析影响早期胃癌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病灶大小,胃粘膜萎缩、淋巴结转移、TNM分期。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包分析本研究相关数据,采用χ2检验性别、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计数资料,应用Logistic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早期胃癌的危险因素,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81个EG及GIN病灶大小分析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181个病灶中存在106个LGIN、28个HGIN、41个HGC,见表1。
表1 181个EG及GIN病灶大小分析/个
2.2 胃癌患者白光内镜下病灶特点分析
白光内镜下EGC病灶形态学特征主要表现为Ⅱc型,占48.78%(20/41),见表2。
表2 胃癌患者白光内镜下病灶特点分析/个
2.3 胃癌患者ME-NBI下病灶特点分析
ME-NBI下EGC病灶形态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病变和周围粘膜间具有边界线,且表面微结构与微血管均不规则,见表3。
表3 胃癌患者ME-NBI下病灶特点分析/个
2.4 EGC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Logistic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病灶大小、胃粘膜萎缩均可作为影响早期胃癌患者的危险因素,见表4。
表4 EGC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胃癌起病主要由遗传、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其临床症状及体征不显著是导致该疾病漏诊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9]。故胃癌早期评估、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临床报道显示,年轻胃癌患者中弥漫型及低分化胃癌所占百分比较高,且临床预后较差[10]。另有报道显示,年轻胃癌患者发生警报性临床表现得机率较低,且不进行常规胃镜检查,进而导致诸多年轻患者在确诊时已失去最佳治疗时机[11]。故胃癌早期检测极为重要,尤其是对于年轻患者。临床文献显示,为进一步减少早期胃癌漏诊率,增加检出率,对存在上腹部轻微表现、不规律饮食、吸烟、胃癌家族史和40岁以上的人群实施常规胃镜筛查。针对伴随诸多危险因素而实施胃镜检查的患者,内镜医师需在白光内镜下谨慎认真的观察胃癌好发位置,同时亦需注意易漏诊的胃癌相关部位,注意正面观察及倒镜观察,需进一步旋转镜身并通过进镜拉镜等实施全面观察,以防止漏诊,发现可以病灶后,需认真观察内镜下形态和表面黏膜状况,并联合ME-NBI分析是否存在明确分界线,在可疑病灶处多次进行活检,有利于及时发现胃癌[12]。临床研究显示,针对白光内镜下可疑病灶充分采用ME-NBI、色素内镜进行胃镜精检,可明显增加早期胃癌检出率[13]。癌前病变包括LGIN、HGIN两种类型,是指主要指可能发生胃恶性肿瘤转化的异常组织形态学变化。按照相关分类标准,确诊为LGIN的人群,通常进行随访或内镜下治疗;确诊为HGIN 的人群,多采用内镜切除或外科手术干预。早期胃癌及上皮瘤样病变病灶在白光内镜、ME-NBI和色素内镜下的症状分辨性较低。临床研究显示,若白光内镜对病灶边界及表面结构显示模糊时可采用染色内镜、放大NBI观察并评估病灶边界及表面结构,并进一步判断病灶良性或恶性。然而针对微小胃癌,表面不规则只有30%左右,需要借助清晰地边界及色调改变来判断病灶,除此之外,亦需要应用染色内镜和放大NBI来对病灶性质进行评估[14]。临床研究证实,病灶中若存在白色不透明物质时,可联合NBI放大内镜观察白色不透明物质是否规律,进而评估病变良恶性[15]。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181个病灶中存在106个LGIN、28个HGIN、41个HGC。且白光内镜下EGC病灶形态学特征主要表现为Ⅱc型,占48.78%(20/41)。故白光内镜表现为Ⅱc型的病灶,需行ME-NBI、色素内镜等认真谨慎观察。ME-NBI下EGC病灶形态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病变和周围粘膜间具有边界线,且表面微结构与微血管均不规则。除此之外,我们通过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早期胃癌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病灶大小、胃粘膜萎缩均可作为影响早期胃癌患者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白光内镜下EGC病灶形态学特征主要表现为Ⅱc型,ME-NBI下EGC病灶形态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病变和周围粘膜间具有边界线,且表面微结构与微血管均不规则,幽门螺杆菌感染、病灶大小、胃粘膜萎缩均可作为影响早期胃癌患者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