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氟烷和丙泊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宫颈癌患者术后苏醒、免疫水平的影响

2021-12-08王贵罗樊顺克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副反应氟烷全麻

王贵罗 樊顺克

宫颈癌是妇科较为多见的恶性肿瘤,占全球癌症的10%,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1]。宫颈癌主要发病人群倾向于老年人,但近些年来逐渐年轻化。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并确诊已至中晚期[2]。腹腔镜因为创伤小、操作简便以及安全的优势,已逐渐成为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3]。但腹腔镜因为人工腹的构建以及术中的牵拉,导致患者出现应激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通气和循环,更严重甚至影响预后恢复[4]。目前腹腔镜采用的是全身麻醉,但对于交感神经-肾上腺素髓质系统的阻滞效果一般,容易引起血压异常[5]。在肺癌、子宫癌等手术中,常常运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6]。因此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76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七氟烷和丙泊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宫颈癌患者术后苏醒、免疫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中华妇产科学》[7]中宫颈癌诊断标准;②患者于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③患者无麻醉禁忌证。排除标准:①患者既往存在麻醉药物过敏史;②患者已接受放化疗治疗;③患者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④患者存在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无法配合治疗;⑤患者资料不完整。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38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9.11±2.31)岁,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Ⅰb期12例、Ⅱa期26例,BMI指数:19~23 kg/m2,平均BMI指数(21.29±0.62)kg/m2;观察组38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9.09±2.28)岁,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Ⅰb期11例、Ⅱa期27例,BMI指数:19~23 kg/m2,平均BMI指数(21.32±0.58)kg/m2。2组患者年龄、BMI指数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为患者创建静脉通道,静脉推注阿托品0.5 mg,并对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心律、心电图等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全麻,术前接受麻醉诱导,静脉推注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0.3 μg/kg+苯磺顺阿曲库铵0.15 mg/kg+丙泊酚注射液2 mg/kg+咪达锉注射液0.04 mg/kg,观察患者肌肉松弛效果较好时,则开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潮气量保持8~10 ml/kg,呼吸频率保持在12次/min,二氧化碳分压保持在4.2~5.4 kPa,氧流量保持在1.5 l/min。术中为患者持续吸入七氟烷2%~5%+丙泊酚4~12 mg/(kg·h)。关闭腹腔时停止吸入七氟烷和丙泊酚,患者意识清楚、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潮气量正常后则拔掉气管插管。

观察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患者采用左侧卧位,以第12腰椎间隙作为穿刺点,头侧放置3 cm硬膜外导管,当回抽无血和脑脊液时即可确认完成。协助患者采用平卧位,注射盐酸利多卡因2% 5 ml硬膜外给药,在后续确认无不良反应后,注射盐酸罗哌卡因0.4% 7 ml,确保麻醉平面为第7胸椎到第3腰椎,随后开始全身麻醉,与对照组方法一致,术中根据硬膜外阻滞情况给予5~8 ml 0.4%罗哌卡因。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术后苏醒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胃肠恢复时间)。对比2组患者麻醉前和术后12 h、24 h免疫水平变化;对比2组患者麻醉质量和术后麻醉副反应发生率。

(1)术后苏醒情况:由相关护士详细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

(2)免疫水平变化对比:在患者麻醉前以及术后12 h、24 h抽取空腹静脉全血,高速离心分层,分离血清,送至检验科,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的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CD3+、CD4+/CD8+。

(3)麻醉质量对比:以患者术中肌肉松弛和不适反应为标准,优:患者术中肌肉松弛良好、未出现不适反应,手术顺利完成;良:患者术中肌肉松弛存在微度不适合牵拉效果,但对手术干扰较小;差:术中不适反应明显,同时需要接受镇痛才能进行手术。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4)术后麻醉副反应发生率对比:由相关护士详细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浑身乏力等副反应,麻醉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浑身乏力)/总例数×100%。

1.4 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苏醒情况对比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和胃肠恢复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苏醒情况对比

2.2 2组患者麻醉前与手术后12 h、24 h免疫水平变化对比

2组患者麻醉前CD3+、CD4+/CD8+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组患者CD3+、CD4+/CD8+水平均降低,但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水平更高;术后24 h,2组患者CD3+、CD4+/CD8+水平均升高,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麻醉前与手术后12 h、24 h免疫水平变化对比

2.3 2组患者麻醉质量对比

对照组优良率为73.68%(28/38),观察组为94.73%(3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33,P=0.011)。见表3。

表3 2组患者麻醉质量对比(例,%)

2.4 2组患者麻醉副反应对比

对照组恶心2例、呕吐1例,麻醉副反应发生率为7.89%(3/38);观察组恶心1例、呕吐1例,副反应发生率为5.26%(2/38)。2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214,P=0.643)。

3 讨论

近些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日益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8]。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手段,具有快捷、安全等优势,但因为在全麻下,容易引起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张力亢奋,手术过程中也容易因为对腹膜的牵拉而导致腹腔神经丛亢奋,出现血压波动异常以及心动过缓等风险[9-12]。所以探求更为有效的麻醉方法是目前宫颈癌的研究重点。

硬膜外阻滞麻醉是1种新型麻醉方式,将局麻药物注射进入硬膜外腔,对脊神经根进行阻滞,对脊神经根支配区域进行暂时的阻滞[13]。齐英军等[14]研究发现,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相比于单纯全麻患者,对于患者血糖、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明显更小,麻醉效果显著。Ackermann等[15]得出,硬膜外注射利多卡因能够有效降低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对于患者呼吸循环的稳定、疼痛的降低以及痉挛的控制更为显著。本研究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清醒时间显著更短,说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于患者的术后麻醉恢复更优。宫颈癌肿瘤的转移、增殖均与患者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联系。有研究认为,肿瘤患者接受静脉麻醉,可能影响到T淋巴细胞,出现免疫抑制,进而增加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16]。本研究显示,术后12 h,2组患者CD3+、CD4+/CD8+水平均降低,但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显著更高;术后24 h,2组患者CD3+、CD4+/CD8+水平均升高,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显著更高。我们推测可能因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够促进儿茶酚胺的生成,降低手术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减轻对免疫能力的抑制[17-18]。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可以采用局麻药物抑制钠离子通道活性,从而顶替阿片药物的效果,能够帮助可逆性阻滞神经的传导,镇痛效果良好[19-20]。本研究显示,相比于对照组优良率,观察组显著更高,表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麻醉质量较高。本研究显示,对照组麻醉副反应发生率与观察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安全性较高。本研究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镇痛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但本次研究因为病例收集较少或为回顾性研究,实验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综上所述,七氟烷和丙泊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宫颈癌患者麻醉质量较高,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对患者免疫水平影响较小,并且不会增加麻醉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与运用。

猜你喜欢

副反应氟烷全麻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不同浓度七氟烷对人骨肉瘤saos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晚产褥期与经后放置活性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比较分析
强制免疫副反应死亡补偿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