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探讨

2021-12-08王晓飞

花卉 2021年22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林业生态

王晓飞

(包头智茂元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 包头 014030)

0 引言

在以往的林业资源开发利用中,由于开发强度过大,浪费严重,破坏了林业生态,影响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加快修复受损的林业生态,是基层林业部门的一项核心任务。除了要剖析受损原因外,还要从专业角度制定配套的修复方案,有针对性地选择科学的修复方法。不仅要恢复表面植被,而且要关注生态系统稳定、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因此,对于林业生态修复工作,要坚持速度与质量并重,才能满足环保工作的要求,加快实现绿色发展。

1 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社会经济的带动下,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目前的环境,对人们来说并没有达到理想的要求。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伴随着环境的污染,因此加深了人类社会与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导致各种自然灾害也层出不穷,严重破坏了我国生态环境的平衡。因此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各国已经将环境保护的问题提上日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从没有停止过对环境的保护工作,在森林生态保护过程当中,国家不仅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政策,而且一直在不断调整森林产业结构,此外还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了森林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发展。

2 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关联作用

2.1 林业生态修复是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

随着林业生态系统的破坏,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将陆续出现。例如,林区内树木被大量砍伐后,地表土层裸露出来,在受到雨水冲刷后就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如果发生在较陡的山坡,还有可能引发泥石流灾害。另外,林业生态系统还具有净化空气、固碳释氧、调节温度与湿度等一系列生态价值,如果遭到严重破坏,这些功能也会随之消失。对于已经遭到破坏的林区,由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开展实地调研后,明确原因、制定计划,然后组织开展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在林种空地重新栽种树木,增加树种的丰富度,保证树苗的成活率。一段时间后,林业生态系统得以恢复正常,林业的多重效益又能够稳定发挥,这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最终目的。

2.2 林业产业发展对林业生态的影响

发展林业将缓解重工业对生态的破坏,调节气候。林业产业的发展必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引起社会对林业生态的关注,从而进一步加大对林业生态的保护力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提高了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提升对林业生态环境重视的程度。人们对于以往以破坏林业生态的方式所生产的相关林业产品的需求量逐渐下降,这样不仅减少林业资源的浪费,还将改善林业生态。同时,林业产业的发展会引发人们对高质量的生态旅游和林业康养行业的需求,将进一步推动社会资本对保护林业生态的投入力度。

2.3 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是林业发展的基础

在林业改革过程中,如何保持林业生态稳定,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林业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虽然在开展工作的角度、采取的具体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不同,但是殊途同归,最终都会服务于林业事业发展。从生态恢复角度,让原本遭受破坏、利用价值降低的林业资源,通过修复后重新恢复利用价值,将林木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或者发挥生态效益,对林业事业发展有支持作用;从环境保护角度,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可以帮助基层林业单位运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对林业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避免粗放式发展,也是支持林业事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3 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人员生态保护意识薄弱

在林业生产和森林资源管理过程中,森林是林业的主体,林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对一名林业管理人员来讲,想要更快地提高林业的区域经济效益与价值,那就一定要加强绿色生态保护的意识。整个林业的生态系统之所以可以有效的抵抗外界环境所带来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林业生态系统呈现的生态多样性特征,因为它可以在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时展开一个自我恢复的功能。而最近几年以来,由于林业产业在建设的过程当中一味地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忽略了绿色生态理论的一些行为,造成了森林根本来不及去抵抗外部环境的一些变化,再加上林业的管理人员也并没有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观念来正确看待森林的生产,所以造成森林的绿色生态遭到了破坏。这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生产工作给森林绿色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很多森林区域都产生了水土流失的情况,这样一来,森林也就失去了防护林业的作用和功能,对生态环境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3.2 产业结构合理性不足

传统的林业发展观念对中国林业产生了负面影响。我国林业发展过程中没有详细的规划,导致部分地区林业产业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结构性产能缺少、区域性剩余及林地生产力分配不合理等。林业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还体现在科技创新力度不足、地区发展水平迥异等方面。尽管近几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整产业结构,但是仍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为林业产业转型发展增加了难度。

4 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

4.1 完善环境保护机制

在新常态下,为了有效提高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效果,更好地提高林业发展水平,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建立健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在一些地区,林业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甚至存在重大问题。为有效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应该建立并完善科学且精细的环境保护机制。依托环境保护机制,高效防范林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生态破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林业发展的整体质量。同时,在林业经济发展实践中,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管以及查处力度。对于不按照规范发展林业经济或者破坏林业生态环境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林业监管,通过视频监控、卫星侦查等方式提高监管成效。随着信息技术持续快速的发展,在林业保护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利用智能化信息技术辅助或者取代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更好地提升管理的全面性,确保管理无死角。同时,采用信息化技术对林业进行保护以及监管,有效打击违法犯罪,精准高效地进行现场取证,更好地警示违法犯罪分子。

4.2 注重林业生态修复工程

鉴于未来生态环境的恶化,要实现未来林业资源的保护,需要进行退耕还林等生态恢复措施。这些工作未来需要成为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首要位置,只有不断地进行生态修复保护工作,并且打击非法犯罪行为,才能够让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更好的发展。首先,为了林业部门在未来更好地推进生态保护工作进行开展,就需要观察封山禁牧、退耕还林,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放牧工作得到控制,避免山体植被出现大面积破坏的现象;其次,未来需要对违法伐木行为进行严格的惩处,首先林业执法部门需要制定出严格的法律法规,并且与公安部门、工商部门进行配合,真正站在各种意义上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林业经营市场进行规范化,在根本上打击违法伐木行为,保证木材市场能够走向标准与规范。

4.3 提高产业管理水平与质量

现阶段,我国林业产业管理仍深受传统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林业生态保护的实施和林业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林业产业社会经济及生态环保价值愈加凸显的今天,林业管理部门的职责也愈发重要。只有切实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才能实现林业生态保护工作与林业经济之间的和谐统一发展。为满足新时期林业产业建设发展需求,应高度重视林业管理部门管理水平与能力的强化提升。具体而言,各林业管理部门应更加重视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在相关规划建设工作中更好地融入生态保护理念。与此同时,在具体管理工作中也应深入贯彻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通过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及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来实现林业经济的繁荣。

4.4 构建高素质技术队伍

林业生态保护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针对林业生态保护现状,一方面,要组建更强大的林业技术队伍,招聘更多专业的林业技术人员,充实林业技术队伍,给不同的地区分派不同的技术人员,深入到基层工作,不断提高林业生态修复保护水平。另一方面,要定期对林业技术队伍进行培训和教育,尤其是对于一些新的林业修复技术、管理技术,通过培训和教育工作,传递给林业技术人员,实现“科技兴林、科技护林”目标,利用科学技术支持林业生态修复工作,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林业生态修复是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林业生态修复工作中,应做到高标准、高效率和高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林业破坏率。虽然中国林业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意识、设施和制度方面的问题,限制了林业生态修复水平的提高。因此,提高保护意识、建立保护措施和完善相应制度,是今后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林业生态
环境保护
“生态养生”娱晚年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land produces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