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和抚育技术
2021-12-08程永萍
封 华,程永萍
(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介休 032000)
林业生产中,林木的生长和繁育过程,可以适当地给予人工辅助,不仅能够提高林业生产的效率,还能提高的林业生长和繁育的质量。对于林业生产而言,造林和抚育技术是确保林业生产顺利完成的重点技术。基于此,本文结合林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其中应用到的造林和抚育技术进行分析,明确实际的技术要点,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促进林业生产效率提升,详细内容如下。
1 林业生产中造林和抚育技术的意义
由于林业生产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容易受到环境、动物、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对林业幼苗的生长效率造成影响。因此,选用造林和抚育技术,使用抚育技术,对幼苗、幼树进行抚育,让其在适当的环境中成长,待其成长到可以移栽时,将其运送到造林地,再由造林技术员,将其种植到造林地,对其进行管护,确保幼苗最终能够成长为一棵大树。林业生产中,造林和抚育技术的应用,有益于林业生产的生产效率提升,通过抚育技术,可以对树木的幼苗进行初步筛选,经过筛选后,剩余的幼苗大多数是拥有较好生长能力的优质幼苗,再借助造林技术,将其培育到适宜造林地,确保它能正常成长,最终成为一棵有用的树木,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材料[1]。
我国的森林资源有地大物博的特点,森林面积多,但是人均占有面积少的问题较为明显,同时,我国对森林资源的利用需求很大,所以,对林业生产的要求就很高,因此,林业生产就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树木繁育问题树木生长问题,而选择造林与抚育技术,不仅能保证树木的初步筛选,还能确保树木的健康成长。
2 林业生产中造林和抚育的技术要点
2.1 造林技术
造林技术是林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主要是对造林技术进行利用,进而促进树木生长。
2.1.1 因地制宜的选择树种(苗)
树种(苗)是造林的关键,为此,应结合实际种植的地理空间环境,选择相应的树种(苗),采用“适地适树”的原则。每个区域的气候条件是不同的,如果树种(苗)选择不合理,就会导致树苗枯死,进而影响林业生产。因此,林业生产的造林技术应用中,应该结合造林现地的各种条件,如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和水文环境等,因地制宜的选择树种(苗)[2]。
2.1.2 优选种子,良种壮苗
林业生产的第一步,就是对造林种子的选择,如果种子不合格,那造林就必然会受到影响,造成造林成活率不高。因此,应该结合林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对种子进行合理选择,选择具有较高发芽率和成活率的种子,进而保证造林的可靠和可行及成活率。另外,壮苗是在育苗技术的基础上实施的技术类型,设置专业的苗圃地,在进行育苗管理,等到幼苗生长且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进行树苗的选择,需要剔除那些生长发育迟缓且滞后的苗木,再将萎缩的苗木剔除,进而保证造林用的苗木的品质可靠,确保造林技术可以得到全面发挥,积极提高林业生产效率。
2.1.3 整地
所谓整地,就是对苗圃地进行处理,确保育苗所能够符合施工现场的基本需求,进而确保造林可以正常进行,在整地过程中,为确保土地具有较好地服务能力,应保证土地具有足够的肥力,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土地进行是施肥,确保土地的土壤肥力条件符合苗木生长,并对土壤进行杀毒、灭菌。另外,应选择适宜的整地方式,确保土地具有较好的水分和养分,确保苗木能够健康生长。
2.1.4 密植的控制
造林过程中,为确保造林技术的合理应用,应注意苗木间距的控制,如果不能严格对苗木间距进行控制,等苗木长大以后,密植间距过近,植物间的影响过大,就会造成苗木生长不良问题。因此,造林作业中,应做好对造林用地的分析和前期的调查工作,确认相应的密植间距,再根据这一间距实施苗圃地(造林地)种植,确保苗木密植空间的优化。例如,通过扩大林木面积,合理密植的方式,实现造林空间的优化,有效提升林木的生长环境,保证林木呼吸的水平,确保空气,阳光和水分都能满足林木的需求,这样还能的对造林中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降低密植间距过大的资源浪费情况,也能改善密植间距过小的资源不足问题。如此一来,不仅能降低造林的成本,还能保证造林作业的效率。因此,综合研究林木的造林空间,对空间进行研究,计算相应的密植间距。
V=(π/4)D2Hf
上述公式是解释单株材积,其中:V-单株材积;D-直径;H-树高;f-形数。再进一步研究,可以得到单株材积与密度的之间的关系,详细的内容如下。
1/V=AN+B V=KN-a
其中:V-单株材积;N-株数;A 与B、K、a 都是参数。
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到造林中,密植间距与林木成材之间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地对林木的密植间距进行设计,保证造林的效果。
2.1.5 适时移栽
造林作业中,为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在苗木生长到一定程度,就需要进行苗木的移栽作业。一般情况下,是在春季进行苗木移栽,为保证移栽的效果,应该及时进行移栽。移栽是为了避免苗木(树木)在空气中放置的时间过长,避免树木的根部出现缺水的问题,所以在移栽时,应注意对苗木的根部的维护,适当加水,确保苗木根系不失水。另外,移栽之前,应率先做好移栽坑的挖掘,将苗木(树木)放置到坑内,应尽快回填,回填完成后,需要尽快浇水,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
2.2 林业抚育技术
抚育技术是保证苗木健康生长的关键,同时也是林业生产中的第一步,抚育技术也是保证造林成功的基础,后期抚育管理涉及的时间长,随着林业生产的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生产中,对抚育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3]。
2.2.1 幼苗抚育技术
在经过初步的种子选择之后,需要进行种子的培育工作,而培育之后,则要进行幼苗的抚育工作,这部分工作就会用到幼苗抚育技术。幼苗阶段,树木的发育不完全,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不高,抗病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做好对幼苗的抚育工作。技术人员在抚育时,应对树木的生长情况进行记录,并根据苗圃地(造林地)的生长情况,实时地对幼苗进行补苗,确保幼苗的健康生长。同时,需要保证幼苗种植时的间度正常,避免种植间度过小或过大。之后,需要对幼苗进行适时的补水,避免苗木干旱。另外,做好幼苗的防晒工作,幼苗本身对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差,过度的光照会给苗木的生长带来影响,因此,应该做好苗木的防晒工作。冬季时,需要注意气温对苗木的影响,降低冻害的影响,要做好苗木的保温工作,可以设置屏障或盖草,进而提高苗木的抗寒能力,同时还要注意防风。
2.2.2 水分的控制
苗木抚育过程中,水分控制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水分对苗木而言,有着很大的作用。如果水分过多,会导致苗木出现根系腐烂,如果水分过少,会导致苗木出现干枯、枯萎的问题。所以水分控制应该结合苗木的种类,合理地对水分进行控制,确保苗木的生长水平。除此之外,幼苗期间应注意,不能进行大量灌溉,因为,水分过多对苗木的生长是不利的,所以大面积灌溉是不需要被考虑的。所以,应该将其改为少次灌溉,同时,可以引进先进的灌溉技术,微灌溉技术,既能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又能避免大面积灌溉给苗木带来的伤害[4]。
2.2.3 除草与施肥
除草与施肥作业,是抚育工作中的基本作业。杂草的过度生长,会影响幼苗的生长,所以造林作业中,实施抚育时,应注意杂草的清理,避免杂草给苗木生长带来影响。同时,除草是幼龄树抚育管理的基础,通过除草,可为树木保证足够的土壤肥力,确保苗木的生长。施肥是保证土壤的肥力,确保苗木能够正常成长的关键。施肥作业是当前幼苗抚育的基础作业,其主要是通过向土壤中施肥,满足土壤肥力的需求。作业时,可选择机械作业,也可选择人工作业。
2.2.4 修剪和间伐
修剪工作是抚育中的基础,修剪主要是进行人工剪枝,这一工作能够改善苗木的光照和通风条件,并能降低病虫害影响,降低虫害对苗木的影响。据以往经验,一般需要1~3 年才能形成幼树。当幼苗发育为幼树时,幼树的抗病能力和抗逆能力都有所提升,但是不可否认,它们还不是成品树木,所以抗病和抗逆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同样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合理的间伐和修剪作业,能够对长势不好的树木进行剔除。同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砍滥伐的情况发生,并防止火灾的发生。适当对幼龄树木进行施肥浇水,确保幼龄树木的成长[5]。
3 结语
本文对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和抚育技术进行分析,简单分析了造林和抚育的意义,再结合实际情况,对造林和抚育技术的技术要点进行阐述,旨在推动林业生产中,造林和抚育技术的合理利用,推动林业生产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