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
2021-12-08梁晓银
梁晓银
(广东水沐清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000)
1 问题的提出
在城市发展的历程中,大众对园林规划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规划风景园林,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优化城市的环境,为更多民众提供有效的锻炼场所。尤其是大众对生活品质需求的提升,很多民众都选择在闲暇的时候,接触大自然,建立更广阔的延伸空间[1]。乡村景观表现出原始性、多样性、实用性的特点。乡村景观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可以有效地将优美的田园风光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进一步传承历史,展现独特的个人审美观念和品味,有利于提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审美价值,丰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人文内涵,促进生态环境与乡村经济和谐统一,突出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融合,延续传递自然田园风光,展示乡村耕作的场景[2]。但是,在实践的历程中,存在建设资金与建设人才相对不足,规划设计工作存在千篇一律的问题。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失衡,乡村文化景观的缺失,乡村居民生活生产遭受影响,乡村景观设计与乡村地区实际情况产生脱节,不仅出现格格不入的情况,也出现过度模仿发达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模式的现象和问题。鉴于此,如何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因地制宜,融入适合当地的乡村景观建设就成为当前趋势下,众多学者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与内容。
2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路径
2.1 加强农业体验
在乡村景观中,应当将农业特点进行展现。此外,还需要在实践中,感知农村生活的独特情怀。通过果蔬的采摘收取相应的费用,不仅可以满足大众的体验需求,还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劳动成果的加工,保持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加入一些乡村地区的特色文化,合理地融合居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城市居民由于自身城市压力过大,对田园的生活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希望得到和增加农业发展体验。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对应的体验,不仅可以展现园林景观的特色性,还可以有效地优化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关系,增强乡村体验感,让游客感受耕种的不易和乐趣。例如:在一些省市中每年都会举办一些农博会,这些展览场地实施设计的时候,就需要立足实际,并且展现对应的乡村景观特色,将不一样的品种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江苏南通“桑树村芦”景点,就是结合现实的需要,将当地的特色实施保留,并且建立“农房”。“农房”的建设正好与周围的环境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其中,像桑树、茶树、棉花、向日葵等植物,都获得大众的一致好评,为生态基地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3],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前进的动力,并且成为生态基地的焦点。在乡村特点的基础上,当地还会定期举办“农耕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大家分享喜悦,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民众的体验感,增强城市居民的向往,加深乡村生活真实感受,满足趣味性的发展需要。
2.2 在园林景观中融入原始自然风光
在不同的地区中,存在不一样的地理特点,在时代的变迁下,乡村文化形成,承载着巨大的动力。乡村景观属于长期以来,对大自然产品的优化,需要在民俗、历史、经济、习惯的演变下,承载不一样的历史事件,提升风景园林的品味。在设计的时候,需要让乡村文化和地域农业生产文化达到有效的传承,满足新鲜元素的发展需求。对于大众来说,大量堆砌精雕细琢过后的建筑,在长期的欣赏下,很容易导致审美疲劳的问题出现。只有相关的人员,保留乡村原始的部分,重视树木、花草、山石等自然景观之间的相互协调,尊重园林植物的生长路径,那么才可以在全新的视野下,加大植物规律的建设,促进对应的生长和重视,合理地将自然元素融入其中,保持可持续的发展基础。例如:上海黄浦江畔的上海后滩湿地公园,就是结合当地的原始自然风光,在世博会的基础上,建立传统的梯田形式,并且最大限度地解决江堤至水面的高度问题,江水在层层的梯田过滤以后,不仅可以将农耕文明呈现出来,还可以有效地起到净化水质与防洪的主要作用,将属于自己的特色呈现到大家的面前。此外,当地还结合实际的情况,建立客服基地,以“开心农场”为蓝本,建立主题式的发展路径,满足农业旅游项目的建设需求,保持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减少复制性,达到规划与保护的主要境界。
2.3 规划考虑生态和经济
需要结合实际的发展需要,全方位开发当地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这些非物质性的艺术景观的建设,修建一些纪念小品,有利于当地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建设。创建原有景观生态系统,结合现代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良好处理地域聚落景观和乡村景观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确定当地的生态系统,合理地规划,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秉承以人为本为发展原则,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例如:景观灯、景观雕塑、休闲区域等,都可以为民众提供一个与生态互动的交流空间,延续乡村景观的文化特色,保持创造性设计与工作指导[4]。
2.4 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
“把乡村带入城市”属于当前发展趋势,乡村景观的引入,不仅是大自然的一种回归,也是减少城市压力的一种体现。规划设计风景园林的时候,需要根据现实的发展需求,将生态与经济效益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设计城市居民乡村娱乐活动的发展和建设,满足乡村建设和城市发展的统一延续。很多园林建设区都处于半开放的状态,适当加入新的景观设计,即可达到满意的建设效果。此外,还需要在生态发展的使用下,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5]。为了达到经济效益,就可以有效地将乡村景观纳入园林设计当中,提供手工艺品和具有特色的美食,建立“农家乐”活动。也就是说,在体验民宿带来的新鲜感的时候,还可以有效地发展户外的娱乐活动,满足乡土风情的建设,融合不一样的思维逻辑。避免重复和循环的问题出现,顺应现代化社会生态发展的延伸趋势。合理地点缀乡村文化,设计出有新意的风景园林,表现独一无二的特色,体现乡村文化的韵味。例如:上林垟村保留村庄格局“七田一水两分山”,几幢历史古宅基本上保存完好,路面状况较好,交通便捷,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也是周超凡的故居。其他的部分,需要合理的结合当地的风格实施优化建设。延续乡村历史文脉,深化风景园林设计的人文价值。融合中医文化知识,加以开发、整改为民宿和餐饮。设计生产体验区域,延续农耕文明的传统。实现规模化种植,形成整齐有序的农田景观。在“CSA 社区”的基础上,建立创意农场,提高互动,提升游客的游玩乐趣。理解农业制造生产实践,重新融入农耕文明当中。加强景观管理规划,体现乡村风光的审美价值。构建AB 区建筑外立面,发展美丽田园建设,建立管治体系,使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中保持延续性[6]。
3 未来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3.1 生态宜居型
此种方式,就是在乡村居住景观的基础上,有效地将乡村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结合到一起,在真实的环境中,保持合理的规划性建设,并且满足当地地貌的发展需求,在合理的生产区域下,整体地布局,满足现实生产的发展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环境建设的质量,利用植被优势,营造良好的环境。
3.2 休闲观光型
在当前的思维逻辑下,乡村旅游景观模式的样式也开始向多元化的视野延伸和发展。从当前的发展路径中,特色地区果蔬采摘、观光体验、垂钓等都属于一些休闲项目的范畴,在整体的规划中,分为不一样的区域类型,提升了乡村历史文化的体验感,向多种视觉的方向持续发展。这些不同的类型中,都实现了当地资源的充分利用[5]。
3.3 村镇社区服务型
将乡村地区和城镇地区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后,就容易保持便捷的生活社区特征,并且加大地方的资源保护。合理地配置资源,最大限度提升新型社区适应性,符合当前的发展路径,达到返璞归真的自然感受,促进城镇化发展[7]。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规划建设的历程中,需要合理融入乡村景观,并且保持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在舒适、和谐、稳定的氛围下,净化城市的空气,拉动当地的经济。在环保的基础上,让城市居民亲密地接触大自然。传承乡村文化,增强乡村体验感,统一规划乡村景观。强化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延续当地历史文化,吸引外来人才投入,促进当地经济的长效发展,推动社会的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