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治理及园林绿化的探讨
2021-12-08李萍
李萍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我国北部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都分布着大面积的盐碱地,通过对我国盐碱地的不完全统计已经近1 亿hm2,而且范围仍然不断扩大。导致盐碱地的主要因素为围海造地等,比如钱塘江地区,滩涂围垦面积比较大,导致水源面积减少,虽然解决了人口用地的问题,但是同时也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使围垦的土地大部分都成为盐碱地,无法直接利用,急需对盐碱地进行改良,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进行绿化。
1 盐碱地及其危害
1.1 盐碱地
盐碱地指的是在土壤、水体以及大气等环境中含有盐分比较高的环境。一般河流或者海洋冲击的地区容易形成盐碱地,这些区域形成中河流水体中的盐分都会被留在地下水以及平原的土体中,导致水流流通不畅,同时在地面的蒸发作用下,浅层的水分会通过毛细管向地表运输和蒸发,而蒸发的过程中水分挥发后,盐分被遗留到地表,随着盐分的逐渐积累,最后形成盐碱地。从我国盐碱地的分布情况来看,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各地区盐碱化程度不同。盐碱地具体划分可以分为盐类土地和碱类土地两个部分,盐类土地中结合形成原因又可以分为沼泽、滨海、洪积以及草甸等盐类土地;而碱类土地则可以分为龟裂和草碱土两个类型。
1.2 盐碱地的危害
土壤中由于大量盐分的存在会导致土质粘滞,过于粘结的土质结构降低土壤的透气性。而且会提升土壤温度,影响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力,破坏土壤的结构和性能。具体的危害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影响植物发育。如果土壤和水分中的盐分超出植物的需求盐分时会导致植物的质膜透性以及生理等方面受到影响,破坏植物的生物结构,导致营养传输效率降低。
(2)植物组织损伤。土壤中盐分的含量过高,会导致大量的盐聚集在植物的胚轴上,特别是碳酸钾和碳酸钠的存在对植物的伤害非常大。随着pH 的提高,可以使氢氧根离子对植物造成巨大的损伤。
(3)造成生理干旱。盐碱地的土质中含有的可溶性盐比较多,提升土壤的渗透压,不仅不利于植物对外界水分的吸收,还会导致植物内部的水分向外部渗透,导致植物缺水。
2 盐碱地治理的方式
2.1 物理治理方式
(1)可以采用灌溉法的方式进行治理,了解栽植植物的生长规律和习性,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法,比如滴管灌溉、喷淋灌溉等,通过先进的灌溉技术保证灌溉效果。也可以通过在地表或者地下铺设管道网络,做好管道的控制[1]。或者加强对排水系统的建设,设置水平和竖直的排水井,合理调整水位。此外,采取灌溉与排水结合的方式有效节约水资源,实现对土质的改善。
(2)做好地面的平整工作。在地面的平整过程中需要预留一定的坡度,并设置开挖排水沟,在对盐碱地灌溉的过程中,能够将其中的盐分冲出土壤中,并顺着坡度流到坡地位置聚集,然后清理。
(3)深耕晒垡法。盐碱地的土质一般透水性都比较差,同时地质粘重,特别是一些原始盐碱地,在雨季可以对土壤深翻,使土壤结构更疏松,提升土壤的透水能力,也能够降低土壤中的盐分。
(4)采用科学的松土方法。在盐碱地的治理中可以通过科学的松土,对盐碱地土壤的土质进行改善,提升土壤性能,改善盐碱地质情况。此外也可以通过微区改土的方式,在植树前,先用塑料薄膜对树穴中的土壤进行隔离,有效预防盐碱地对树苗的影响作用。
此外,采取灌溉与排水结合的方式,可以在盐碱地开挖农渠,对农田进行灌溉,作为农田的排水通道,满足灌溉要求,同时有利于对盐碱地盐分的控制。
2.2 化学治理方式
盐碱地的改良中,化学改良的方式虽然应用比较少,但是对盐碱地治理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盐碱地的化学治理中操作方式复杂,而且耗费的经济成本高,同时还可能对土壤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磷酸钙改良方式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在盐碱地中施加磷酸钙,控制盐碱地的pH,提高植物的适应力和生长能力。通过在土壤中加入矿物性肥料也可以实现对盐碱地的中和,提升土壤中肥力的作用。或者采用有机质的改良方式,通过在盐碱地中加入有机质,比如马粪、腐叶土等方式,提升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对土壤的土质进行改良。植物改良法也是化学治理中比较常见的方法,比如可以在盐碱地中种植一些具有耐盐碱性的植物,使植物的根系可以从地下吸收水分,使地下水位降低,减小地面蒸发强度,防止盐碱地出现反盐的问题[2]。同时,植物成长后枝叶能够遮挡地面,预防地面水分蒸发,减弱地面的盐现象。比较常用的植物包括杜仲、杜梨以及馒头柳等,同时法桐、银杏以及红花槐等也可以应用到盐碱地的改良中。此外,可以通过土壤改良剂改善土质,缓解因为化学药品或者农药等造成的土质退化问题。
2.3 生物治理方式
盐碱地治理中生物治理是最有效的、无污染的治理方式。具体来说,是通过生物转换的方式改良盐碱地的土壤性质,为植物提供更健康的成长环境。可以通过紫花苜宿、田菁以及草木樨等植物对盐碱地的土质进行改善。生物治理方法投入的成本少,能够提升盐碱地的绿化效果,但是土质的转化速度慢。通过对多种治理方式的总结,最有效的改善方法为清水洗盐以及大穴征地的方式,效果比较明显,而且花费的成本低,绿化效果好。
3 盐碱地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分析
3.1 施工技术分析
(1)设置隔离层。盐碱地园林绿化施工中为了有效抑制盐分的上升,可以在树木与土壤中间铺设一层隔离层,隔离的材料中主要包括石子、煤渣等物质,要保证材料大小适中,不得含有过多的杂质。石子的大小需要控制在3cm(直径),木屑的厚度需要控制在1cm。也可以根据隔离层的铺设情况确定是否再铺设稻草或者麦秸等,一般要求敷设的厚度在50cm。
(2)客土回填。盐碱地在园林绿化的种植中需要对土地进行深耕,并做好客土的回填。盐碱地园林绿化的回填前,要先做好对盐碱地土质与植物间的隔离,防止盐分向植物中渗入。隔离层需要与塑料布紧密结合,要求塑料布顶端要超出地面,高出的距离在20cm 左右。然后在上面铺设石块,用于土壤固定,防止在回填客土的过程中导致塑料滑落。
(3)园林种植。盐碱地园林绿化中,为了提升植物的抗风沙和耐盐碱能力,保证绿化质量,苗木的选择中需要以当地常见的植物为主,提升植物的成活率。或者引入外地的适应性比较强的树种,使盐碱地的园林绿化具有层次性,在绿化的过程中使景观更优美。比如,对于沿海地区的盐碱地可以种植一些弗吉尼亚栎树等。
(4)苗木移植。盐碱地的绿化中一般采用落叶栽植的方式,栽植时间为11 月,这个季节的脱盐效果最好,同时水分也会比较充足,在苗木移栽后土壤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冻封,有效预防盐碱地反盐。相对于春天,秋季的气温更高,更有利于促进苗木生根发芽,而且到次年春天苗木根系会快速发育,苗木的成活效率比较高。同时苗木的栽植尽可能不要过深,防止盐碱地土质对植物的影响过大。浅表栽植深度比移植前的栽植印记深2cm 左右[3]。通过这种栽植方式有利于避免树根在雨水在浸渍中发生腐烂,保证根系的透气性。
3.2 养护技术分析
(1)做好园林灌溉。园林绿地的灌溉主要利用水管网线连接自来水进行灌溉,并结合盐碱地的特点,在灌溉中保证水分浇透,防止盐碱地出现反盐的问题。如果绿地种植的位置比较低洼,要做好排水工作。苗木种植完成后,先将水浇透,并根据植物生长特性,隔7~10d 浇灌一次水,浇水之后进行松土处理。第三次浇水灌溉中需要对树池封堰,防止再次反盐,同时也有利于植被对水分的摄取。
(2)加强对苗木的施肥。盐碱园林绿化改良后施肥中需要将粗肥作为主要肥料,同时将有机肥作为辅助肥料。粗肥有利于提升土质的疏松性,保证土壤良好的状态,有利于促进土壤脱盐。有机肥则有利于为植被提供养分,在腐化的过程中能够形成酸性物质对土壤的pH 进行控制,可以结合绿化情况选择合理的施肥方案。
(3)做好病虫害防治。园林绿化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病虫害问题,影响栽植质量,因此在绿化完成后需要加强对病虫害的治理。结合种植树木的常见病虫害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通过喷洒药物或者引进天敌的方式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如果出现病虫害,要结合病虫害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理方法。大部分采用喷洒农药的方式,在农药的选择中尽可能选择低毒性的药物。
4 结语
综上所述,盐碱地治理工作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园林绿化中的重要工作内容。盐碱地形成的原因比较多,在治理中需要结合盐碱化程度和地形特点等采取合理的治理手段。根据治理要求尽可能选择生物治理方式,但是由于地质情况不同,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科学选择园林种植方法,保证园林绿化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