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峡口镇峡口村发展思路及对策
2021-12-08王雷
王 雷
甘肃省临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临洮 730500
一、村情概况
(一)自然条件
临洮县峡口镇的峡口村是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5km,平均海拔2 110m,年均降水量394.3mm,年均气温5.7℃,无霜期约110d,属典型干旱山区村,是全县贫困村之一。
(二)资源概况
峡口村位于峡口镇政府所在地,有耕地491.13hm2,人均0.23hm2,均为干旱山地。全村有10个社,户籍人口634户2 288人,常住人口522户2 176人,低保户49户128人,残疾人122人。
(三)经济现状
2019年底峡口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 567元。该村群众收入来源主要以种养业收入为主,种植业主要以马铃薯、玉米为主;养殖业以牛、羊为主;种养业规模化程度不高,无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专业协会等组织;无集体经济。该村2009年曾经实施过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养牛暖棚80座,发放基础母牛80头,沼气池80眼,青贮池80个,新建村部1处。该村农作物种植以马铃薯、玉米为主,占到全村耕地的85%,种植业收入是该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
(四)基础设施建设
全村现有过境公路5km,硬化道路5km,已砂化通社道路15km,其余道路为土路。现有集雨水窖450眼,20%的农户住房属于土木结构。
(五)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村内现有小学1所(峡口小学),在校生286名,教师24名,教室24间,宿舍8间。基层组织基本健全,有1处农家书屋,现有图书1 500册,1个村级卫生室。全村2020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00%,一部分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二、精准扶贫脱贫情况
2013年底,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365人,贫困发生率为16.77%。2018年底,全村累计脱贫69户262人,其中:2014年脱贫14户62人,2015年脱贫42户152人,2016年脱贫3户11人,2017年脱贫2户8人,2018年脱贫8户29人。峡口村于2019年年底完成了整村脱贫,贫困群众脱贫96户350人,剩余4户14人已于2020年实现整体脱贫,至此,全村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16.77%降至2019年的0.64%,继而降至2020年的0。
三、制约因素
(一)经济结构单一
村所在地尽管在公路沿线,但大部分社在山区,干旱少雨,导致农业生产脆弱,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结构单一,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环境恶劣,严重影响着全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农村劳动力缺乏
从调查情况看,全村18~35岁的青年除部分在外读书之外,基本上全部在外打工,少数因病没有外出,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少年儿童和中老年人。峡口村属山区,农路较小,大型种植机械无法使用,又缺少适用对路的小型农用机械,即便有也是半机械半人工,导致机械化程度跟不上,加上劳力缺乏,因此,该村种植业发展相对滞后。
(三)农业投入不足
由于生产方式相对单一,自然资源和生产经营条件也不是太好,种种条件限制了村上经济的发展,加之群众开展农事生产时缺少资金,不管种植还是养殖规模都不是很大、水平也不是很高。
(四)农业科技水平低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且留守人员多为老弱病残,该村农户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也不是那么理想,导致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无法真正提高,自然农事生产科技含量也高不到那里去,生产效益也就理所当然的徘徊在低水平,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五)务工人员缺乏技能
由于该村自然环境条件不好,生产、经营条件限制又较多,加上种养不到位,收入有风险而且普遍较低,不如打工挣钱实在,所以该村外出打工的人员逐年增加,劳务收入成为了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可是外出打工的村民又不愿花一定时间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从事的工种基本以建筑工地、零工等为主的体力型,收入很有限。
四、有利条件
峡口村虽然地处干旱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但也有一定的有利条件可以加以利用。
(一)群众致富信心强
全村老百姓的精神状态较好,思想观念比较新,对新技术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快;广大群众思变求富、加快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对发展特色产业、拓展增收渠道的积极性很高,对改变旧貌、建设新农村的心情迫切。
(二)增收产业基础好
峡口村适宜种植马铃薯、高原夏菜,种植前景较好。近年来,该村全膜玉米、马铃薯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广大群众在种植过程中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经验,同时该村也是全镇黑地膜马铃薯示范推广种植重点村。由于该村在2009年实施过整村推进项目,群众对设施养殖也有一定的基础,因此,马铃薯和设施养殖等特色产业规模发展的基础良好。
(三)区位优势比较明显
峡口村是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5km,省道309公路穿境而过,属交通沿线重点村,有较好的交通区位优势。
五、发展思路及对策
虽然该村整体脱贫,但对于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的峡口村来说,持续壮大该村特色产业、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态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是峡口村全面发展进入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一)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广旱作农业技术、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扩大全膜玉米、马铃薯种植面积,在种植过程中采取良种良法配套,使群众从种植业中增加收入。通过能人带动,培训外出务工人员,提高务工能力,增加务工收入。发展养殖业,2009年实施了整村推进,有一定的养殖业基础,要依托项目发展具有一定养殖规模的大户,力争实现1户1项增收项目。争取到2023年,将基本形成的马铃薯、玉米、草食畜、劳务输出4大特色支柱产业充分发展起来。
(二)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一事一议”等财政项目,协助村两委改造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改善雨季道路长期泥泞不堪、车辆无法通行等问题;改善群众的饮水条件;通过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提高群众的居住条件,使住房面积人均达30m2;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将建成的标准化条件较好的卫生室医疗力量予以加强,最大程度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将修建的文化娱乐健身场所基础设施、健身器材继续完善,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大力改善生态人居环境
组织群众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绿化荒山荒沟;引导农户在房前屋后、路旁田埂栽植绿化林、防护林等;争取农村环境连片治理项目,每社在人员集中地设立垃圾台1处,并在指定地点修建堆肥场,在村舍道路配置垃圾箱、垃圾桶,改善人居化境,使村容整洁。
(四)大力提高村民科技素质
强化科技培训,发挥农业部门优势,抓住冬季农闲季节的有利时机,对农户进行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现场讲授示范、开展技术咨询等形式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及其配套的地膜覆盖种植、良种应用、标准化种植、土壤培肥、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集雨补灌、抗旱新技术应用、保护性耕作等综合配套技术作为培训重点开展科技培训,使1户有1名科技明白人。
(五)大力提升村民整体素质
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使村民树立“峡口是我家,美丽靠大家”的观念,强化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峡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培养农民创业致富的热情以及自我发展内生动力,鼓励村民做新时代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美丽峡口添砖加瓦。
六、组织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负其责
村上工作任务重,事务杂,村上要由村第一书记牵头、统一组织驻村工作队、驻村干部、村上种植大户、致富能人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动员帮扶单位,联系干部通过科技培训,通过招商引资、消费扶贫等各种方式全力搞好峡口村的经济发展。
(二)积极引导,多方推动
要精心组织,县乡村企各方参与制订全村的短期发展计划、年度发展方案、中长期发展规划,村上要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向全村农民群众耐心宣传,使全体村民对这些计划、方案、规划逐渐真正参与了解的同时提出意见建议,村上在执行的过程中根据村民的意见及时修正补充完善,形成群策群力共谋峡口未来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拓宽渠道,增强合力
针对村民生产经营资金缺乏的局面,村上要千方百计想办法,积极筹措资金,采取群众集一点、村组筹一点、能人投一点、政府补一点、银行贷一点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缓解村上面临的困境。另外,村上以村党支部为首的一班人要根据国家政策导向研究各级相关部门出台的利民政策,及时协调沟通,在农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方面积极争取项目,并以项目为村级经济发展的抓手。
(四)培育特色,壮大经济
培育特色产业也是壮大村级经济发展、提高群众收入的有效途径。村上要充分利用峡口村的种植大户、致富能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示范带动效应,鼓励这些经济能手致富不忘乡亲,对本村左邻右舍分享自己的致富经验和技能,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奔小康。同时加大规范种养殖技术的宣传,对这些经济能手积极扶持,努力培育营销大户,引导群众将特色产业培育出的特色产品推向市场,提高特色产业的商品率,进而促进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