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

2021-12-08

甘肃农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培育农民职业

吕 轶

甘肃财贸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要靠“新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新农民”的中坚力量,对“三农”总目标的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其规模大小、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的推进,关乎国家战略的实施进程。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人数达到2 000万人,他们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乡村振兴有力的人才支撑。但是,随着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不断壮大,其职业素养的瓶颈效应越发显现。在科技知识、劳动技能、经营素质和管理经验等方面与市场经济环境的契合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要求还存在巨大差距。事实证明,人才数量、质量任何一方滞后都不能形成合力,同步提升方能顺应新形势满足新需求。

一、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壮大的必要性

农业现代化体现在农业生产体系中应是高产、优质、低耗的,体现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应是生态良性循环,资源利用合理、转化充分高效。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科学技术做后盾,现代工业来武装,经济科学来管理。自新中国成立,经过13个“五年规划”的整体规划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在土地集约化、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高产稳产田的建设、优良品种的推广、化肥农药等现代要素的投入、强化农业科技普及应用等方面发展非常迅速[1]。新形势下,要推动全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即智慧互联、立体多维、高质高效、文旅度假的全产业链,势必要立足全局,科学统筹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以此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但从整体看,农村社会形态衍化缓慢、人地矛盾突出、城乡结构失衡严重等因素导致农业经营组织体系的现代化水平较低,小农户经营模式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规模普遍较小,科技化水平相对薄弱,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多年来我们的发展理念是以城市为核心、以增长为导向,在乡村发展中,乡村生态、文化、社会价值等未能与乡村经济同步推进,致使乡村人才流失,出现“空壳化”、经济缺乏活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建设比肩甚至超过老牌的发达国家,主要的差距在农村。欧洲、澳洲城堡庄园散布原野,乡间风景如画,富足安宁,处处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美国、日本、荷兰农村的基础设施更是扎实持久,彰显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让农村变得与城市一样宜居,一直以来是我国广大农民的追求。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农村现代化就是保证城乡持续繁荣和乡村生态宜居,实现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方位有机融合。目前,城市及周边开疆拓土迅猛,发展接近饱和,东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乡村建设不断优化升级。但西部欠发达地区乡村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管网等基础设施不配套,限制了农民生活品质的提高。除此之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乡村处于基本未“开垦”状态,这些地区地广人稀,资源多样化,开发成本低,回报周期短。随着交通、物流、通讯、金融等“最后一公里”的打通,这些“原始”状态的乡村引起了社会资本的关注。乡村建设起于村庄规划,当下新农村建设起点高、功能全,生产、生活、商业、工业分区作业,打破传统的村庄生产与生活一体的限制,彻底根除“脏、乱、差”。许多地区打造特色古镇、XX之乡、XX乡村小镇、XX花海、最美XX等观光休闲、旅游养老的村镇,积极开拓乡村新功能与新业态,发挥乡村的多功能性,走合作之路,形成规模优势、原产优势。

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也正是传统农民转为新型职业农民再到农民职业化的成长发展过程。特殊的国情、现实的约束等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小农户分散经营与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并存。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实现共同富裕,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建设现代农业农村的主力军、“领头雁”。科学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特色农产品培育和种植技术、形式多样的涉农服务等致富经验,必然吸引更多的人来学习、模仿且不断改造、创新,成为新的致富能人,一批又一批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行列中来,同时带动广大小农户进入市场、合作经营、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以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我国农业农村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在国内大循环中将大有作为。时下奇缺的是挖掘利用资源的人才,所以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真正让农民从“身份”向“职业”转化,是产业现实的迫切需要,更是完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国家战略要求。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阻碍

小农经济孕育小农意识,这种意识形态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其影响力之大覆盖面之广统治期之长实属罕见,以致成为中国人的国民性。封闭狭隘、保守僵化、民主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公共和公德意识、平均主义、惯于经验思维缺乏理性思维、重农轻商、求同和依赖顺从等的影响较深远[3]。从新文化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再经改革开放40多年,科学、民主、文化、经济取得巨大进步,但小农意识并没有因科学、民主的出现而全面消亡,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仍然主宰和调控着相当一部分人群的行为方式,极大地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和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如同果农的苹果装箱,上大下小是小农意识,大小统一是市场意识,上小下大是创新意识。每一次变化看似简单却是一场思想革命。

利益的回报如同催化剂,能促使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逐渐开始发生变化,开放的、市场的、竞争的、民主的、平等的、法制的及自由的等现代意识不断冲击农民头脑,最终使农民脱胎换骨,完成从传统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的精神蜕变。吸引和扶持农民进入市场走向合作,便是引导农民思想革命的开始。在旧思想的影响下,靠农民自愿、自主联合协作可能性不大,加之内部的利益关系不甚紧密,农村发展缓慢。这就需要切实抓好各项富民政策的落实,做好行政督查和执法检查,保障党和政府的政法、法令有效实施。通过县、乡两级农副产品市场的大力创办和完善,境内外窗口的设立和市场拓展,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营销体系的培育,“绿色通道”的畅通保障,充分地激活当地经济发展潜力。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鼓励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立,实现组团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引导敦促“老农民”逐步改变旧的思维方式和消极的价值观念,脱离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状态下的生产生活方式,适应现代化生产方式和构建内化城市、外化田园的生活方式,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农民”。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建议

(一)加快优化人才队伍的速度

现阶段,新农民成分结构复杂,有渐成规模的农机大户、现代农场主,有日臻活跃的合作社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有受政策感召的返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有服务一线默默奉献的广大农资经营人员、村级农技员、农产品质监员、农药协管员、农业信息员,有拓展新市场的下乡创业人员,还有贫困户等。他们中的佼佼者多数是实践派,虽然基础学历、市场敏锐度、创新意识等方面比较薄弱,但都创造了可观的成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制度的规范与完善,面对市场的挤压与竞争,突发事件频发等状况,格局、眼界和薄弱的职业素养便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已不能应对生产经营环境和新业态发展的要求。尽快让传统“老农”转变观念提升技能变成“新农”,让能创新、敢创业的“新农”更上一层楼加入职业农民行列,还要给爬坡阶段的合作团队和致富带头人注入新动力。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教育与培训力度,优化新型职业农民人才队伍是当务之急,大势所趋。

(二)明确目标、立足长远、全面统筹

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不再是只满足临时、短期、技能、就业的应急之策,而是规范、终身、创新、创业的持续发展所需。既是长期工程,理当立足长远。明确培育目标、任务、方向和内容,形成理论授课通俗易懂、网络教学科学实用、基地实训保障充分、资格认定严格规范、帮扶指导及时到位、政策扶持精选高效的行动一体化模式;改变旧的培育培训教学理念,增强互动、鼓励参与、诱导启发,杜绝“上课面对面,下课两不见”的现象;扎实做好国内与国外寻标定标工作,发挥好“孵化器”功能,将国外培训与经贸洽谈相结合、课堂授课与农场实训相结合;创新和丰富适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手段和工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效培训;打造由全产业链带动,刺激农民主动、发挥部门联动、依靠政府推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格局。

(三)满足农民培训需求

农业农村共同发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最基本的就是联结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融合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农村文化、生态旅游,形成全产业链,最大限度提升附加值,打造农业新业态,改造农村凋敝旧面貌。“等、靠、要”的时代一去不返,新形势倒逼新型职业农民接受先进理念、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技能。作为新兴市场主体,要尽快领悟市场规则。精于成本核算、注重品牌塑造和拥有风险意识,才能在市场中博得生存空间;通力协作、组团发展方能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生物科技、计算科学支撑智慧农业基础、法治护航、现代管理加持,事业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施精准培育,提高效率。按不同产业、层次和对象,着重进行职业技能、涉农政策法规、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的教育培训。通过科学生产、依法经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业生态平衡,促进农产品品牌化。

(四)规范培育管理,加强舆论宣传

未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必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政府的政策扶持精准、培育制度健全、舆论宣传给力缺一不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下,初、中、高“三级贯通”认定标准亟待规范,生产经营、专业技能、专业服务“三类协同”尚需全面统筹。实行职业农民数据库管理,进行全程跟踪与考核评价,并将考评结果与受训人建立密切的利益联结。比如,对考核获得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可优先享受涉农优惠扶持政策,诸如产业扶持、财政补贴、金融保险、人才奖励激励等政策措施[4]。实行定期检审和资格退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可保障受训人及时了解职业资格要求,接受再培训。对检审不合格的暂时取消资格,不再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在促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和人才培育中,发挥舆论积极导向功能,通过新媒体、融媒体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教育培训重大战略意义、教育培训特色优势和培训成果宣传。树立先进典型,彰显榜样力量,营造良好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环境与氛围。

只有新农民才能建设新农村创造新农业,让农民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让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成为拉动国家整体发展的新引擎。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升农民职业素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猜你喜欢

培育农民职业
耕牛和农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农民
职业写作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