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奥会背景下中国体育话语权提升策略研究

2021-12-08孙文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话语权竞技话语

孙文杰

(淮南联合大学,安徽淮南 232001)

0 引言

体育话语权作为“话语主体在体育事务中身份和权益的象征”[1],是一个国家及其体育综合实力的表现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习惯性霸权下,无论是作为发展中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体育话语权都受到西方的排挤、打压,导致中国运动员、中国专业体育人才、中国体育媒体与中国体育文化等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一些专业的工作得不到支持、正当的诉求被忽视甚至被嘲笑等.在打造体育强国的战略下,提升中国体育话语权是助力中国体育发展与民族体育走向世界的有效举措之一.当前打造体育强国战略的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实施内容之一,就是要在提升中国竞技体育成绩的同时,以同等的体育话语权为世界体育发展做出中国特色的贡献.中国体育实力的国际前茅与中国体育话语权的国际低微的尴尬现实,在委屈中国竞技体育的同时,也制约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化.举办国际赛事、培养国际体育机构专业人才、培养国家体育行政机构体育发言人与提高专业体育媒体人的国际体育话语技巧和能力等,是中国体育走向世界与中国体育话语权提高的有效举措.

1 体育话语权的内容

由于体育话语权是“国家内部体育支撑力”的内在权力与体育自身各要素话语权的外在权力的统一[2],其内容自然包括体育内驱发展的体育专业话语权与体育外驱发展的体育氛围话语权.

1.1 国际体育规则制定与执行权

能参与更多体育项目规则的制定并在某种智能岗位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规则,是一个国家体育话语权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的体育实力突出表现之一[3].包括体育项目的国际赛事级别与类型、体育项目的技能范围、体育项目的竞技规则、体育项目的场地与器材要求、项目竞技中运动员资格要求、赛事颁奖、项目新闻发布与赛事中各种违规违纪的处罚细则等.尽管在相关规则的制定中,需要参与人员具有国际视野,但每个参与者必定首先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即先立足本国该项目发展的实际开展工作,并作出有利于本国项目发展及其成绩判定的各种影响等[4].

1.2 国际赛事组织与裁判权

在既定的规则下,参与组织与裁判各种项目的赛事,是体育话语权的集中、高调与权威的体现.对于承办地的组织者及其参赛者有“地主之仪”的东道主体育话语优势,对于参与赛事组织与裁判者的国家或参赛方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在赛事组织中一个国家参与的人数越多、项目越多、裁判人员越多,其体育话语权从赛事组织开始一直到赛事结束的全程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5].其他的如各种赛事规则及其项目技能、器材与场地等要求的因地制宜,在本国运动员与工作人员出现违规违纪情况下的利己处罚,以及本国体育媒体采访的优先权等.

1.3 国内各种体育机构与体育媒体的话语权

国内体育机构包括国家体育行政机构、专业体育学校、专业项目竞技的国家队、省队、俱乐部,以及某专业竞技项目队所属的组织(如八一队所属的部队)等;体育媒体包括专业体育媒体、综合媒体的体育栏目、国内体育机构官方网站的媒体工作者等.其话语权包括:在国际赛事官方平台官宣权、对国际赛事中的运动员、工作人员与其他相关事项的采编权、对于赛事过程、参与人员与结果的质疑权、对赛事全程中可能疑点的调查权等,成为维护一个国家体育权益与宣传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渠道.

1.4 国内体育机构、各种国际赛事参与人员与竞技运动员等主体的自主申辩权

在国际体育活动与赛事中,因为西方体育霸权与民族文化冲突等因素,会制造一些误解、偏见、歧视甚至恶意违规的现象,如裁判执法、工作人员的工作与对运动员处理等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6].国内体育机构作为国内向各种国际赛事选派人员与竞技运动员的组织,应该积极地代表组织与相关委员会或组织提出官方的交涉,运动员与其受委屈的相关人员等可以直接向相关组委会或官方机构提出申诉等.另外,也可以向组委会所隶属的官方组织、体育仲裁机构与新闻媒体等提出申诉,以争取更多机构、组织与个人的理解和支持.

2 中国体育话语权尴尬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造成中国体育话语权与中国国际地位不相匹配的原因是多样性的,既有现代竞技体育源发于西方的历史性原因,也有中国自身不重视体育话语权的内在性原因.

2.1 中国竞技体育重专业技能、轻话语权的传统,造成竞技体育失语

尽管中国已经走在了迈向体育强国的大路上,但中国体育话语权并没有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取得同步进展,甚至远远落后于中国竞技体育,既不能成为竞技体育发展的强大推力,也不能为民族体育文化走向世界保驾护航.其成因有:首先,在一定时期,中国把体育专业技能的发展与体育成绩的追求作为中国体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在从体育兴起到体育大国的发展历程中,中国重视现代体育项目的引进、教育、竞技专业运动员的培养与国际赛事的参加等工作,即使有专业的体育院校、综合高校有专业体育院系、专业的中等体育学校与某种项目的专业培训机构等,其教育教学与各种体育实践也都以培养体育专技人才与取得优异体育成绩为主.其次,缺乏话语权意识.从官方而言,各级体育行政机构(如国家体育总局、省市县级的体育局)、各级各类学校等,在很长的时期内都缺乏对体育话语权的全面认知与重视.既缺乏防患于未然的话语权运筹,也缺乏保护运动员权益的主动出击,导致国内运动员等受到“委屈”时,只能被动应对甚至“挨打”的局面.从群众而言,只有在自己国家的运动员或其他工作人员受到不公正待遇后,才有强烈爱国情感与民族精神迸发的维权意识,但也只能是如个人建议、道义声讨等舆论支持,没有日常的与体育发展动态一致的话语意识.

2.2 中国体育媒体专业话语能力弱与技巧拙,导致话语权被挤压

中国体育媒体的体育话语能力弱与缺乏话语技巧是在中国体育发展历程中较为突出的弱点甚至缺陷之一,导致面对各种不利于中国体育发展的问题[7],话语权被西方媒体与各种赛事的官方组织或仲裁组织所挤压,总被西方媒体与各类国际赛事组织中的偏见者“牵着鼻子走”.其成因有:首先,体育话语权认知偏差.把各种体育新闻资讯的采编权与报道权直接作为体育话语权,是一些媒体人甚至专业体育媒体的偏差认知.这些新闻报道充其量也只是一种信息的搜集与传播,对提升中国体育、中国运动员及在国际赛事组织中的中国工作人员的地位与权威并没有起到助力作用.如在世锦赛的百米接力赛中苏炳添被英国选手肘击影响成绩的现象,中国体育媒体也只能提出抗议性的发泄,并不能对最终结果做出影响,甚至都不能让英国队或英国选手受到处罚等.其次,体育话语权研究与实践滞后.对体育话语权的内容、含义、内涵、外延、话语技术、话语艺术、话语结果类型、与话语权运用途径及其效果等,缺乏系统的研究与长期成功积累的实践经验,能有效发挥话语权的体育媒体从业者更少,不能在国际上有效地达成话语权所追求的积极效果[8].

2.3 西方体育霸强势,导致专业运动员话语被忽略

体育话语权霸权是现代体育项目在各种国际赛事占据主导地位的习惯性霸权体现之一,直接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弱小国家的体育话语权被欺凌的现状.即使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国际地位已经远远高于一般的发达国家,但在国际体育社会上中国专业运动员的话语权依然是弱小甚至直接被歧视.其成因有:首先,西方体育话语霸权压制中国体育的崛起.由于现代体育项目及其国际赛事起源并兴盛于西方发达国家,出于维护国家体育霸权地位、保护既得体育利益与争取更多预期体育利益的目的,在各种国际体育组织与国际赛事的临时机构中,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作人员不仅霸占机构的核心位置,还占据绝对多数且绝对表决权的优势,致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即使有着比较实权的职位,也处在被架空或被“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尴尬处境中[9].其次,西方运动员对中国运动员的恶意排挤.这在各种国际赛事中几乎是常见现象,无论是在赛事的过程中,还是在领奖台上,那些看似有意无意的干扰甚至破坏现象时有发生,如其他国家获奖选手不与中国获奖选手握手致意,在中国选手领奖时升其他国家的国旗等.尤其在一起接受媒体采访中,尽管中国运动员的成绩非常优异,仍然被强加更多能引发更多误解的恶意猜测,如服用违规药品、比赛技术犯规等.

2.4 国际体育专业机构中国人员少,体育行政机构缺乏专业话语能力

由于国际体育机构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下成立并运转的,所谓的“西方民主”尤其是“表决”的民主,成为决策并执行相关法规与规则的主要形式,相关机构中一个国家及其同盟国参与人数越多,其体育话语权也就相对越大.造成各类国际体育机构人数少的成因有:首先,设置中国专业人才入职的各种障碍,减少中国体育人才对国际体育机构与国际赛事的影响[10].一直以来,在国际体育机构中,具有决策权的工作人员在提名、表决阶段就隔离在外,一般工作人员则以障碍重重的招聘资格被剔除,中国体育专业人才在国际体育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已经相当有限了.其次,国内体育行政机构长于国内的“管理”工作,却没有真正应对国际体育事件的话语能力[11].这是国内体育行政机构的“弱项”之一.各级各类体育机构在国内体育工作中能做到与时俱进、突破创新,但在国际体育事务中却缺乏自信,对西方国家亦步亦趋,表现为业务能力强、话语能力弱的瘸腿现象.如在出现中国运动员或相关工作人员受质疑的情况下,并不能及时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为争取与保护相关人员的权益做出积极地努力.

3 冬奥会背景下中国体育话语权提升策略

在中国取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的背景下,在总结以往与当前话语权教训的基础上,当前中国通过“扩大中国体育法治文化影响力、规则外向约束力、对外合作能力”等方式,去争取与打造“内化型”与“外溢型”统一的话语权.

3.1 强化国内体育媒体与海外华人的国际体育活动能力

在“西方体育话语‘单一化’主导”的话语霸权背景下,“体育全球化所带来的负和博弈风险”成为制约全球体育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12].为打破西方单一话语霸权的现状,直接博弈的提升策略有:首先,国内体育媒体的专业舆论博弈策略.作为对体育发展、竞技体育、体育规则与各类体育国际机构及其运用具有深入了解的体育媒体,在国外媒体、国际重大社交场合等平台上,对各种国际赛事、各种国际体育事件与知名运动员等,做出舆论引导、规则完善建议、问题观察与对策思考、机构改革探察与项目运动技能和对抗战略战术提升等专业与权威的话语,如开展关于运动员力量训练与战术训练相结合的学术研究等,以期在各种情况下的体育话语博弈中能赢得更多的信任与支持[13].其次,海外华人及其社团支持华人媒体与国内媒体外文版的博弈策略.海外华人及其社团、与其所创办的媒体等主体,由于其长期在海外生活、学习与工作,熟悉各种国际体育机构及其相关人员的思维方式、工作模式等,能根据各种情况与国内各种体育机构、体育媒体与运动员等主体一起,开展具有建设性、针对性与有效性的话语权博弈,如针对发达国家裁判的“黑哨”行为进行证据确实的揭露,对颠倒黑白的国际赛事的西方权威人士给予有力地舆论抨击等,以切实提高中国体育话语在国际体育社会的影响力.

3.2 强化国内体育基础教育工作与国内各类体育机构话语意识培养,提升民族体育话语意识和话语能力

打铁还要自身硬!“国际体育话语权”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水平和国家体育地位”的重要标志[14],是国内强大的体育基础教育与国内各类体育机构尽职尽责和无私奉献的结晶.强化内在实力提升中国体育话语权的策略有:首先,在打造体育教育强国的基础上培育民族的体育话语意识.即从基础教育开始就要加强国民的体育话语权意识教育,让每个中国人从小就树立话语权的意识,成为其体育精神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必要内容之一,让其在体育学习、体育锻炼、体育竞赛与体育娱乐中,在体育文化自信的树立与不断提升中形成民族体育话语意识,能在任何时候为国家和民族的体育权益正当发声,如法理、学术、舆论、专业技能创新与合理化建议等方式[15].其次,加强国内各类体育机构的专业体育话语意识的培养.由于国内各类体育机构及其各类人员是国际体育话语权战线上的一线“战士”,对其开展系统、规范与持续的专业技能、竞技规则、体育法律法规、体育诉讼技术与体育舆论技术等方面的教育,使其能在国际体育社会上有理、有据、有节地运用与提升中国体育话语权,如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上受到不公正待遇时,能及时地固定证据、运用合法合规的方式进行申诉,避免过激方式造成不当维权的过犹不及等,既树立中国运动员良好的国际形象,又为中国体育发展创设良好的国际话语环境.

3.3 促进西方体育文化与中国体育文化的交融

以中国现在的综合国力与体育实力,可以利用各种机会“打造话语平台”以制造与抢夺“话语制高点”,进而构建中国的“体育外交话语体系”[16].强化中国体育文化输出,提升体育话语权的策略有:首先,承办各类国际体育赛事.作为各类国际赛事的东道主,是加强体育文化影响的最有力、影响最强的方式之一.在各种赛事的组织、策划、工作人员选聘与组委会内部机构设置等工作中,中国会有先入为主与让其他外国工作人员“入乡随俗”的体育话语权,如在体育竞技项目中加入中国元素、赛事官方发言人聘用中方人员、赛场裁判提高中国人员的比例等,让各类国际体育机构与西方国家习惯中国人员的存在,在给予与中国体育实力相当的尊重的同时,适应中国体育话语权的提升.其次,加强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国际交流.尽管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非常强大,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成为奥运会、亚运会与国际赛事项目的极少[17].创造各种机会与条件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世界,以体育文化的输出去逐渐销抵西方现代体育项目强势发展的“文化逆差”.如传统武术到外国的表演、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场休息期间民族体育项目的表演、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国外创办民族体育场馆与组建海外华人民族传统体育社团等,使民族体育文化成为中国体育话语权的代言人.

4 结语

2022年冬奥会在中国的举办,充分证实了中国的体育实力已经全面上了一个新台阶,是中国体育强国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体育话语权全面提升的一个时代性标志.中国需要海内外的人才全面行动起来,形成世界性的中华民族体育话语格局,既发挥中国人才的数量优势,以打造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体育话语的世界语境,也需要发挥中国体育强势发展的专业优势,以前瞻的体育科技探索、科学的体育管理与训练、优异的体育竞技成绩等,在国际体育社会树立德高望重的体育话语权威,实现中国体育话语权高声自远,及快速提升.

猜你喜欢

话语权竞技话语
画与理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雷人话语
陈年凡客创始人
花与竞技少女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