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四化”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为例
2021-12-08徐莉莉杜铁军郭奇慧
徐莉莉,杜铁军,郭奇慧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0 引言
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 年将内蒙古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在面临工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大挑战面前,人才需求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随着国家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实施,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存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不匹配,造成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问题,从而制约了教育管理水平发展和学生复合型成长,未能实现学生一专多能、多岗位就业的要求。培养食品加工技术复合型技能人才,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1 “四念四化”概述
“四念”是指引领、培养、成长、就业创业4 个建设理念,即依托高端企业引领,实施校企联合培养,促进学生复合型成长,实现学生多岗位就业创业,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理念。
“四化”是指专业类课程体系化,形成企业岗位工作职责导向的教学内容;课堂车间化,打造真实的学习环境;顶岗实习系统化,实现对实习全过程、多层次、多方式、信息化管理;校企合作全面化,形成厂校育人不分家,企业员工和学校教师共同进步。
2 确立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根据“四念四化”的教育教学模式,依托高端企业引领,与国内先进的知名企业,如蒙牛、好利来、面包新语等展开合作,接受现代化企业氛围的熏陶,熟悉相关行业先进的仪器设备、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相关经验,巩固、综合、强化实践能力,实现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校企联合把校内与实践教学密切相关的乳品生产线、啤酒生产线、纯净水生产线企业化,企业在学校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学生在企业开展实训教学或顶岗实训,教师参与企业的科研、咨询、培训、管理等工作,不仅解决了学校学生下企业学习难的问题,又为企业解决员工紧张、技术人才缺乏、厂房设备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使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实现校企合作全面化,促进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1]。
校企共同创建“大师工作室”,开展横向教育教学科研项目,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互补优化,科研与创新能力同步提升。
3 构建创新教育教学过程
3.1 课程体系化
对传统课程设置进行了全面改革,重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课程设计。
保留国家要求高职学校开设的素质类、基础类公共课程;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岗位需求对接,校企共建专业类课程,主要由首岗类和提高类两大类课程组成;实习类课程分为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3 个阶段。课程体系化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3 年 6 个学期)。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焙烤食品方向)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通过大量的调研论证,参加食品行业相关会议,多次赴国内顶级烘焙企业实地考察学习,同时调研借鉴了多所兄弟院校烘焙类课程建设情况,联合自治区内多家规模以上烘焙企业重新构建了烘焙课程体系。建设了“烘焙企业文化”“烘焙企业经营管理”“面包生产工艺”“中式面点工艺”“西式面点工艺”“蛋糕裱花基础”“烘焙质量安全管理”“烘焙营销技能”“门店管理”“门店店长管理”等共计14 门课程,形成了满足学生复合型成长的、从加工制作到质量监管再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新课程体系。
3.2 课堂车间化
课堂车间化的宗旨是让师生上课如上岗,打造真实的学习环境,充分感受和学习职业氛围,培养职业习惯。自2009 年至今,系部加大校内实验设备设施实训投入,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深度合作,通过把企业工艺流程搬进实训课堂,建设了“332N”的实训模式,即3 个食品加工实训室:烘焙食品实训室、乳制品实训室、肉制品实训室;3 条食品生产线:乳制品生产线、啤酒生产线、纯净水生产线;2 条实践主线:生产实习实践、创新创业实践;N 家实习基地(伊利、蒙牛、好利来、面包新语、鲜烤鲜麦等) 校企合作单位,实现了学生真正体验职场工作情境。课程体系化集中在人才培养的第二到第五学期。
3.3 实习系统化
总结实施了“5531+N”的学生实习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具体内容为,5 类会议是动员大会、教学主任教务科长指导教师工作会、指导教师与指导的学生工作会、学生副书记学生科长毕业班主任工作会、毕业班主任本班学生工作会;5 级人员管理是系主任、系分管领导、学生科长、教务科长与招就科长、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家长;3 个过程的管理是班主任对实习过程的管理、指导教师对实习过程的管理、系部与学院教务处学工处对实习过程的巡查管理;1 个顶岗实习手册;N 种顶岗实习联系群(微信、QQ)为班主任与学生联系群、指导教师与学生联系群、学生科与班主任联系群、教务科与指导教师联系群、实习领导小组联系群。
结合移动互联技术,构建全过程、多层次、多方式、信息化的学生实习管理系统。自上而下,过程指导,让学生带着目的和学习的动力去实习,在实习期间学有所成。
3.4 合作全面化
校企合作不仅停留在参观、考察、座谈、顶岗实习层面,更多地体现在企业全方位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的论证、设计、课程改革的层面上和考核体系的建设中来[2]。通过实施“师傅进课堂、教师下企业”工程,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升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校企共同成立大师工作室,互补短板,实现双方师资理论与实践水平的共同提升。合作全面化落实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学院引进了内蒙古奥特尔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建“校中厂”。校企共建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校企“共建、共管、共育”模式。校企双方在工学交替前,共同研讨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将实习分为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3 个阶段。认知实习在第二学期完成,学生进入企业,先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跟岗实习在第三至第五学期完成,由企业师傅带领学生到各岗位进行学习操作,每星期轮岗1 次,保证在学期结束时每位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各岗位的操作要点。顶岗实习在第六学期完成,学生进入企业参与生产实践,达到准员工要求标准。
在完成工学交替过程中,校企双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反映实际业务需求。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产品生产与经营的全过程,实现了边生产边教学,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通过工学交替,实现教学内容实用化、教学手段现场化、实训工厂企业化、实习情景真实化。
4 结语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在过去的10 多年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四念四化”教育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按照国家职教发展规划的要求,仍然有很大的发展与完善空间,需要持续思考、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