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研究

2021-12-08陈芳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共同体创设

陈芳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8)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语境是基本的教学原则之一。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借助多种教学资源,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学习知识。

情境教学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参与度,使学生的语言灵活且充满趣味,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情境教学始终着眼于学习者潜力的挖掘,关注的是学习者本身的需求及个体的创造力,通过营造多元化发展所需的情境,让学习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它凭借情境合适、情感共鸣的教学模式,重塑小学英语的课堂气氛,在拟现实环境中,逐步影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小学英语情境教学,以丰富多彩的情境提升教学效果,为参与者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分享,逐渐形成学习者自己的知识体系。基于学习者的知识体系与特征,让其重新评估和理解特定情境的含义,有助于提高主观能动性,提升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一、“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情境教学理论基础

“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情境教学,其内在支撑理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该理论认为,知识重构过程就是将一系列外部环境和内部学习事项重新组合并吸收,整合到已知的知识结构体系的过程。它注重创设生动活泼的仿真场景,激发参与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参与者的学习素材与生活经历相融合,让参与者的知识体系得到重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借助情境课堂的交互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新旧知识得到碰撞和融合,逐渐形成认知体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及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构成要素。学习参与者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依赖必要的学习手段和资料,并非只通过教师传授,而是通过建构学习本身的性质、规律以及内在逻辑获得知识。该理论明确提出,创设教学情境是现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情境教学,需要为不同类型的教学创设不同的情境,让课堂气氛活泼鲜活,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师生互动交流碰撞,打造积极向上的课堂。因此,可从创设情境内容、组建协作与会话小组、教学意义建构三个方面来践行情境教学。

其一,从创设情境开始,明确共同体范畴。人的知识积累要通过各类不同的情境重组完成。以一个具体的切入问题作为探讨的起点,让学习者参与各项问题的逻辑推演,成员之间合作交流,做好课程知识的解读。落实到小学英语情境教学中,通过英语课程任务目标的提出、进阶疑问清单的编排以及共同体小组的讨论,确定情境内容的创设。其二,基于共同体学习,组建协作与会话小组。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和交流,在合作实践中互相帮助,互相吸收,分享经验,发表各自的观点,逐渐过渡到共同体小组之间的交流。其三,从最小单位开始,促成意义建构。学习共同体的最大优势是以班级中的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指导。在英语教学中,兴趣小组讨论的形式完美融入“教中有学,学中有教”的良性循环中,帮助学习参与者实现意义构建,即真正意义上掌握知识的性质、规律以及内在联系。[2]从最小小组开始,巧妙引导学生与同伴之间交流和分享,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情境教学创设方法

“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课堂情境教学,侧重从辩证角度出发,通过适度的激励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演,建立思维框架以获取知识技能。[3]情境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课堂的情境创设,即人为模拟真实的课堂意境。在原有的教学环境中,可供选择的英语课堂情境模式有限,一旦导入的教学场景对学生激励不足、课堂教学指令不够清晰,就会产生学生获取的知识体系模糊的现象。情境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仿真语境的构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沟通、交流与分享,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逻辑体系。这种方式既促使小组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共同体关系,又巩固互相聆听作为共同学习的基础,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一)“事件导向型”情境教学法

“事件导向型”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案例、图片和歌曲等方式,以特定事件重现并演绎某种具体的情境,把参与者引入仿真教学课堂的教学方法。这种以特定事件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参与者在拟现实的情景中客观地认识事物,结合教师的引导性提问,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在课堂上实现情景融入。

以闽教版小学英语第三册Unit 7 Christmas Part A为例。本课教学内容是学习西方传统节日Christmas,感知西方传统文化。教师创设具有浓厚西方圣诞节气息的教学情境,与学生一同欢唱圣诞节歌曲Jingle bells,并相互问候Merry Christmas。在教学互动环节中,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享交流节日祝福语,共同制作圣诞贺卡。在结束环节,每一位学生都用心倾听同伴发言,分享自己的祝福语,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知识,培养综合语用能力。本案例创设圣诞节这一特定的事件情境,通过歌曲与问候等形式,辅以制作圣诞贺卡实物,学生互写祝福语,轻松愉悦地激发了解圣诞节相关知识的兴趣,最终达到学习西方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任务导向型”情境教学法

“任务导向型”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给学生设定多层次的任务或目标,创设某一典型的学习情景,辅以分享交流,让学生按照多层级目标,有针对性地表达、提问,使目标任务在真实情景中得到科学运用的教学方法。无独有偶,日本学者佐藤学始终坚持教育要随学生需要、期望和态度变化而变化,即让教学设计尽可能多点挑战性,他称之为冲刺挑战性课题,这同样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以闽教版小学英语第五册Unit 6 Asking the Way Part A 为例。该课设置多层次任务目标,包括基础性任务和挑战性任务。在基础性任务目标中,教师创设真实的福州地点及交通路线情境,让学生进入具体的福州景点,熟悉问路句型的基础用法,如Excuse me.How can I get to...? You can...在进阶性任务目标,即挑战性任务目标中,共同体小组合作完成福州游玩交通攻略设计:Where shall we go? How can we get there?What can we do there?再由各个话题小组整理分析问路的若干方法,引导各组之间协作交流,实现共同完成攻略设计的目标。在“任务导向型”情境教学中,教师设定多层次的任务和目标,在于为不同学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学力弱的学生尽力完成基础攻略部分,学力强的学生全力挑战小组协作的高阶目标。“任务导向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主动对话交流,找到内在学习的驱动力,促进能动学习。

三、“学习共同体”视角下情境教学的课堂策略设计

(一)方法与形式设计

1.方法设计

学习共同体情境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对各个单元小组组建及小组主题分配做安排。方法上采用组长制,每周轮换组长,各个小组按照个人积分与小组积分排序。

2.形式设计

情境教学的课堂策略形式设计,应关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阅读,让学生多次回归文本,走向深度学习。学生第一次阅读文本,初步理解内容。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阅读遇到困难时,积极寻求组内成员的帮助,形成融洽的讨论氛围。随着课程的深入,教师一一提出各类学习和知识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听、看视频,构建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实现第二次回归文本过程。整个情境课程逻辑体系建成之后,组内协作和讨论,形成共同体小组讨论结果,通过倾听分享,实现第三次回归。最后,随着学生的层级逐渐提升,教师在方法和形式上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真实生活中,续写课程内容,预期达到第四次回归文本。

以闽教版小学英语第七册Unit 8 The Universe Part A 为例。学生首先自主阅读全文,学习月球知识,完成第一次阅读。再带着问题Are there any people/trees on the moon?Is there a rabbit on the moon?第二次回归文本。共同体小组协作交流,学生提出感想后,结合学生发言重新回归文本,实现第三次回归。然后结合课程知识,迁移到真实生活中,根据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的图片开展交流,续写宇宙探险故事,丰富课堂内容,达到第四次回归。

此外,还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模式,以每个知识点为起点,将所有相关的知识分支串成逻辑树,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面。根据事先提出的一至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带着问题思考,随后抛出更加具有发散性的子问题。通过逻辑追问,逐步向核心答案靠拢,让学生在整合新旧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4]

(二)内容与效果设计

1.内容设计

基于英语情境教学的预期教学目标,课堂策略内容设计旨在构建学生的知识逻辑体系,扩展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在共同体学习小组中,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形成最终的小组观点,其他小组成员及时记录。教师引导学生及时分享、交流及反馈,进行内容的梳理和总结。

以闽教版小学英语第六册Review 1 为例,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构建以时间轴为主线的逻辑体系,将三种时态(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贯穿复习第一单元到第四单元课文的全过程。时间轴上呈现一般过去时,复习动词过去式及课文Unit 1 Winter Vacation 和Unit 2 A Visit to the Zoo;呈现一般现在时,复习现在进行时态be doing 及课文Unit 3 Easter Eggs Part B 和Unit 4 A Spring Outing Part B;呈现将来时态be going to 和will,复习Unit 3 Part A 和Unit 4 Part A。这样构建知识逻辑体系,不仅帮助学生理顺课文与课文之间的逻辑关联,而且驱动学生能动地梳理和总结知识,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2.效果设计

实践中形成的内容与达成的效果取决于追问。[5]教师应及时追问各个小组合作交流形成的观点,并作内容解析。有效的追问能驱动学生主动交流分享,不仅使学生明白观点的由来,而且理解观点背后的内涵与深层含义。因此,教师要不断把鹰架交给学生,引领学生走向理解,走向深度思考。同时,教师要养成观察学生的习惯,敏锐地捕捉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小组交流环节,教师不要急着加入小组活动,而是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只作细致地观察;发现成员落单或不在状态的情况时,予以温和提醒。在效果设计时,应及时开展情境案例内容的反思,对课堂传授内容及共同体成员习得知识作分析总结。通过驱动型的追问分析,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引领学生深度思考。

四、“学习共同体”视角下情境教学的课堂效果评估

英语情境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达到更加高效的交流沟通。学习共同体为学生提供交互平台,课堂评估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指导下的小组制度来执行,即最小单位组内讨论,对各个小组进行评定,侧面考察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情境教学法,最大程度上倾听学生表达观点,教师逐渐将以讲为学的主体地位让位给小组参与者。可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学习小组制定任务标准,对各个小组的单元学习完成情况逐一分析,由此评估英语学习是否有效。

(一)课前预习,侧重知识结构导引

情境教学的课前预习是必要的,课前知识梳理将为课堂教学构建一张完整的知识结构图。课前如若能安排一套合理的教学计划,知识学习将事半功倍。[6]

以闽教版小学英语第五册Asking the Way Part A为例。通过预习单形式,学习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单词,认识metro,train,plane,bus and ship 等单词,引导学生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交通工具单词。通过思维导图制作,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知识框架和体系。引导学生使用关键疑问代词where,how,which 等对课文知识体系进行梳理,通过Where does the woman want to go?How can she get to the train station?Which bus can she get there?等内容的追问,最终达到用所学语言进行问路与指路的导引效果。

课前预习应该多关注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本质、规律以及内在涵义。因此,情境教学的课堂预习不是一目十行的过场,而应着重强调课前预习的先行导引作用,改变从课文开头读到课文末尾的方式。预习能让知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按树型展示出来。预习应着重放在小学生感兴趣的导向上,逐渐在小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中起到导引启蒙的作用。

(二)课中阅读,侧重知识框架评估

由于学生思维角度和阅读水平参差不齐,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是必要的。小学英语阅读内容知识框架逻辑性与故事趣味性之间往往缺乏一致性,所以教师应着重考虑知识结构的构建,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内容的全局观和整体观,才不至于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失去兴趣。在情境教学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可通过音频、歌曲和图片等形式,辅助任务驱动型提问方式,为学生创设仿真的阅读环境,逐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以闽教版小学英语第七册Unit 1 The Olympic Games Part A 为例。本单元主要阅读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与理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相关背景知识、文化内涵以及运动本身的价值取向。通过本单元的阅读学习,教师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活动,提出多层次的知识框架问题。如学习整个语篇之前,提出第一个问题:Did you watch the Olympic Games?检验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初步理解。接着提出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Olympic Game?引领随后的分节听读活动。最后提出理解性问题:What color are the Olympic Flag?引导学生对文本细节的关注和理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语境推进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语篇的深入理解和感悟,并对整体知识和逻辑思维作充分演绎。在学生的知识框架评估方面,对于表现积极活跃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奖励,并帮助他们完成意识构建,共同参与到情境课堂的阅读中;对于表现薄弱的学生,最好全面考虑课堂和课后学生的表现再下定论,在此基础上,审核共同体英语学习的成效。

课中阅读的知识框架评估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全方面逻辑思维和有层次地处理阅读材料并获取信息的能力,真正做到践行“学习共同体”的本质要义,实现教师将上课主动权让位给学生的目的。

(三)课后复习,侧重知识桥梁构建

对课程内容的回顾总结是必要的。回顾是系统性的总结,课后回忆情境内容,使学生在“画面”和“事实”联动中巩固学习内容,注重搭建知识结构图形,达到构建知识的桥梁目的。[7-8]

以闽教版小学英语第七册Unit 1 The Olympic Games Part B 为例。课后复习中,侧重运用类比方式构建知识桥梁。可参照2020 年东京奥运会,回顾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相关场景,对比了解和学习北京奥运会的会徽(The Olympic Emblem)、会旗(The Olympic Flag)、吉 祥 物(Olympic Mascot)、主 题 歌(Olympic Theme Song:You and Me)以及口号(Olympic slogans:One world,one dream.Faster,higher and stronger.)等,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奥运精神和文化内涵。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重新梳理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在大脑中构建现实事物与知识体系之间的桥梁。

(四)课堂反馈与改进

对情境教学进行效果评价,目的是获取有价值的课堂反馈信息,通过有意义的正面和反面反馈信息,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与完善。教师要积极参与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情境教学活动,与组内成员之间进行知识协作与反馈,学生的认知实践才能改变和发展,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得以保障。

以闽教版小学英语第七册Unit 5 Housework Part A 为例。创设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整理房间,反复运用本课句型Let’s do some housework together.Put...in the washing machine.通过共同体小组成员反馈情况,教师创设不同的课堂情境。学生从“不会”到“会”,从“懂”到“能”,经历认识、理解、熟悉、运用的消化吸收过程,形成课堂反馈。反馈信息收集后,教师再次创设猜测物品的主人情境,使用Whose...is this/that 和Whose...are these/those 句型,不仅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而且帮助学生形成物品归位的意识,进而增强当下倡导的垃圾分类意识。创设渗透情感教育的情境课堂,实现学科育人,是笔者努力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共同体创设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