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践行陶行知闲暇教育思想的思考

2021-12-08朱建人富伟良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闲暇陶行知双减

朱建人 富伟良

(1.嘉兴教育学院,浙江 嘉兴 314051;2.桐乡市教育局,浙江 桐乡 314500)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校内课后托管服务在义务教育阶段陆续推开,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在实质意义上获得普遍减轻。目前,许多人将“双减”当成教改的目的之一,并没有更深入地思考“双减”背景下学生有了空余时间后的教育问题。于是,不少学校开始布置各类所谓的“素质教育作业”,以取代学科教学作业,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减负以后怎么办?教师的回答通常是“应该把学生管起来”。表层“减负”目的一旦达到,便可能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在学生身上增加另一种更加沉重的时间和精力上的“负担”,而教师和家长同样会在新负担之下疲于奔命,不得歇息。

一、“双减”之下,闲暇教育正当时

能否将“双减”作为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条件,实施一种让学生开心、教师省心、家长放心的教育改革策略?笔者以为,可将“闲暇教育”纳入整个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中,让“双减”成为学生过上自主、自由、自动的“闲暇生活”的必备条件。让学生在陶行知的儿童“六大解放”思想的引领下,富有个性地自由支配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彻底改变“时间+汗水”的功利化、短视化的中小学教学模式。

一是理性看待闲暇教育。受传统“苦读文化”影响,在我国的成人视界里,儿童一旦有了闲暇,便是“没出息”的征兆。“业精于勤荒于嬉”是家喻户晓的古训,“休闲”则是“浪费时间”“不干正经事”的代名词。反思21 世纪初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闲暇教育”完全没有进入课程体系,以致今天在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双减”之时,也没有做好“把闲暇还给孩子”的任何思想准备。

二是教育与闲暇息息相关。舶来的School(学校)一词,最早源自古希腊文schole,其本意是“休闲时间”。再从信息时代教育功能观、目的观的变化来看,完全可以深切地认识到闲暇对于儿童终身发展的重要性。一个人的自我判断力、决策力与行动力,大都是在闲暇活动之中习以成性的。无论是学习力、创造力的发展,还是生活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闲暇教育。

三是闲暇系儿童享有之权利。1992 年,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在我国正式生效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缔约国认识到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少有人关心学生的当下生活状况,学生“读书累、休闲少、负担重”,一直是基础教育的顽症。一种最为普遍的做法是想方设法把原本应该属于学生的时间,由学校或者家长控制起来。这种大包大揽式的教育,尽管看起来安全而有效,甚至貌似富有积极意义,但其实质是以限制学生自主发展、牺牲学生当下生活质量为代价的。因此,在“双减”政策强势推进的今天,积极践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的闲暇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可行路径。

二、陶行知的闲暇教育与儿童解放思想

陶行知的闲暇教育与儿童解放思想,在提出的时间顺序上有先后,但其思想实质是完全相通的。早在1918 年1 月,陶行知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中就提到:“有关于职业之生活,即有关于职业之教育;有关于消闲之生活,即有关于消闲之教育;有关于社交之生活,即有关于社交之教育;有关于天然界之生活,即有关于天然界之教育。”[1]他列举出人生的四种教育形式,消闲教育虽然在文中没有具体的论述,但可窥见闲暇教育思想之端倪。闲暇教育乃陶行知列举的四大教育之一。他最早提出儿童解放思想,是在1944 年9 月。当时,他在儿童福利工作人员会议上作“创造的儿童教育”专题演讲,第一次提出解放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的“五大解放”。其后经过修正,增加了“解放眼睛”,形成儿童“六大解放”思想。“六大解放”成为其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和创造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同时是他后期致力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在他的《创造的社会教育》《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民主教育》《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等多篇文章中均有相关论述。

纵观陶行知的教育著述,从1918 年的消闲教育的提出,到后来倡导儿童“六大解放”的主张,其思想发展的轨迹是一以贯之的。在陶行知看来,“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2]解放儿童的时间是首要任务,是“六大解放”之首。唯有解放儿童的时间,才能让学生从容地思考;唯有解放儿童的时间,才能让学生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唯有解放儿童的时间,才能让学生尽享学习的乐趣。解放儿童的时间,为的是给学生更多的闲暇,实现更大的创造,这正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行知闲暇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其生活力培植的教育目的观、儿童本位的学生发展观、创造力培养的教育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

(一)基于生活力培植的教育目的观

陶行知在1921 年发表的《中学教育实验之必要》一文中,明确指出闲暇教育对于学生生活力培植的重要性。他指出:“人当忙时不会走歧路,一遇空闲,危险就来了。所以古时教育,注重闲时的修养,现今的教育,也注重空闲时的消遣方法。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种种正当娱乐的良好习惯,使他习与性成,将来离校之后,继续将他空闲时的精神,归纳在这种正当娱乐当中,这是很重要的教育。”[1]他还多次强调:“我们应该慢慢地走,然后才能吸收沿途中所接触的事物、所欣赏的风景。”[2]“还要有空玩玩,才算是有点做人的味道。”[2]陶行知强调的闲暇教育,是基于人的终身发展的生活力培植所需,也是为提升人生的生活质量所用。对学生而言,注重闲时的修养与消遣方法的培养,是未来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准备。

(二)缘于“儿童本位”的学生发展观

陶行知的学生发展观是以“儿童本位”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在陶行知眼里,儿童是“活”的人,是现代社会的小主人,他们有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因此,他十分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他认为:“儿童的世界是要由儿童自己动手去创造。我们要停止一切束缚,使儿童可以自由活动,这儿童的世界,才有出现的可能。”[3]他还特别指出:“我们培植儿童的时候,若拘束太过,则儿童形容枯槁;如果让他跑,让他跳,让他玩耍,他就能长得活泼有精神。”[1]陶行知的儿童“六大解放”思想,正是其儿童观的集中反映。在有关“六大解放”的论述中,他以最重的笔墨,论述儿童时间的解放:“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2]陶行知非常明确地提出,要站在儿童的视角,为儿童提供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不只是提升他们当下生活质量,更要使儿童获得学习活动的自主权,促进其和谐发展。

(三)源自创造力培养的教育价值观

陶行知十分崇尚教育的“创造”价值,认为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意义所在:“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在陶行知心目中,“儿童是新时代之创造者,不是旧时代之继承者。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儿童生活是创造、建设、生长,不是继承、享福、做少爷”。[5]因此,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劳力上劳心,以获得创造的秉性。

在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中,他将闲暇教育付诸教育实践。他在《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创校旨趣》中,对晓庄学校的全部教学生活作了介绍:“上午大部分时间阅书。所阅之书,一为学校规定者;一为随各个人自己性之所好者。下午工作有农事及简单仪器制造、到民间去等。晚上有平民夜校及做笔记、日记等。”[5]陶行知秉承闲暇教育理念,以自主、自立、自动的精神,获得学习的成效。同时,陶行知极力反对“杀人的会考制度”,他批评说:“现在中学校有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一连考几个学校……日间由先生督课,晚上由家长督课,为的都是准备赶考……”,[2]其结果是“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2]陶行知希望解放儿童的时间,极力反对过分的考试制度存在,就是要把儿童从为考试而学习的深渊中解放出来。正是在这样的育人理念引领下,无论是晓庄学校还是育才学校、山海工学团,都培育出一批具有远见卓识和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三、陶行知闲暇教育思想对“双减”教改的启示

“双减”政策的出台,把我国的教育改革推上了快车道,也为中小学生实现“六大解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在这样的历史时期,积极践行陶行知的闲暇教育和儿童“六大解放”思想,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关键能力的培养、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他们当下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其初衷就是要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进而获得自主发展的可能性。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一个基本事实是,尽管学生的学科作业量已经明显减轻,但在课后托管服务参与率超过85%的校园内,学生在普遍意义上并没有获得自主自由活动的权利,并且在校时间明显延长,这恰恰是有悖于“双减”初衷的。因此,需要从陶行知闲暇教育思想中汲取营养,主动更新教育理念,努力创新育人方式,以增强学校与家庭教育中的闲暇教育意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闲暇生活能力,从而推动当下的教育改革朝着真正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行。

(一)丰富校园课余活动,以提高学生闲暇生活质量

“减负”不但要减轻学生的作业量,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丰富校园生活、学会自主学习。因此,需要尽可能地丰富学校教育资源,创设更多有利于学生自由活动的教育条件,让学生在减少作业的同时,放飞自我,放牧心灵,以获得自主安排闲暇生活的能力,提高当下校园生活的质量,进而在自主、自由、自动的闲暇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格基础。其中,在校园课余时间,尤其是当下的课后托管服务时间内,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各类活动社团,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举措。

要让课后服务内容有温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实践性的学习需求,开展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供学生自愿选择。在课后服务内容安排上,要聚焦生活力的培植。如开设种植课程,感悟生命的成长;进行手工编织,体验劳动的快乐;开展科技探究,发现科学的奥秘……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闲暇还给学生,让课后服务成为学生张扬个性、放飞自我的跑道。引进公益性社会组织和群团组织,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专业优势,如戏曲艺术、传统体育、武术、人工智能等项目,既可以减轻教师负担,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闲暇教育注入生机与动力,让学生在人生的大道上跳得更高,跑得更远。

校园文化中的闲暇教育元素,能让学生对校园生活产生归属感与幸福感。校园不仅应成为学生愉快的学习乐园,更应该是幸福的精神家园。在学校文化环境中,应注重学生闲暇活动条件的创设,以满足他们自由、自主开展活动的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闲暇文化活动,培育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并且在良好的竞争氛围之中,不断培植和提升学生的闲暇能力。学校组织积极向上的闲暇活动,自然而然地影响班级文化、课余活动文化,让每一位学生培养适合自己个性的爱好。在与志趣相同的小伙伴的切磋交往中,在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和家长的点拨下,让学生获得闲暇生活能力,提高当下生活质量。

(二)引领家庭休闲生活,以增强家长闲暇教育意识

儿童的大部分闲暇时光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家庭应该是闲暇教育的主阵地。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日趋激烈的教育“内卷”现状,导致家长对孩子学业发展的高度焦虑,出现遍地“鸡娃”现象。学生在家庭中所处的环境,依然缺乏应有的宽松。即便是在“双减”以后,许多家长依然焦虑于孩子学业的竞争,而并未对孩子的当下生活质量予以更多的关注。因此,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倡导在家庭生活中给孩子留有更大的自由活动的时空,同样是闲暇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

事实上,家长普遍具有丰富多样的闲暇能力。有的喜欢体育、美食,有的喜欢摄影、养花……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闲暇氛围,充分利用家长的闲暇技能,以使孩子过上高雅、丰富的家庭闲暇生活,是完全可能的。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家庭闲暇亲子活动,或者组建家庭之间的闲暇亲子活动联盟,都是提升家庭闲暇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如开展班级层面的假日亲子小队活动,让学生在同伴互助中领略社会这篇大文章的精彩夺目,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中积淀历史的底蕴,在参观文化古迹中体悟社会的变迁与发展。要让学生停下脚步,慢慢欣赏沿途的风景,看清楚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想明白生活的真谛。学生是参与的主体,活动策划都需要学生自主完成,而家长的身份更多是协助者。学生作为时间管理者,如何安排时间,如何管理时间,也是闲暇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校或社区创设条件,及时将优秀的家庭闲暇活动在网络媒体上展示交流,将家庭闲暇教育成果在线上线下各种平台上加以展示,能够让更多家庭拓展家庭闲暇生活视野,引领提升家庭闲暇教育质量。当家长参与孩子的闲暇活动过程时,他们将很快体会到闲暇活动对孩子生命成长的价值,真切领悟到让孩子学会休闲的重要意义。

(三)倡导社区教育服务,以丰富校外闲暇教育资源

社区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生活是儿童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双减”之后,大量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收缩”,为学生开辟了一个相对清净宽松的生活环境,但同时潜藏着可能让学生无所适从的休闲危机。因此,社区教育环境的优化和教育资源的丰富,既是学校闲暇教育延伸的必然需要,更是家庭闲暇教育的重要条件。充分发挥社区对儿童发展的独到的闲暇教育优势,积极将儿童闲暇教育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使之成为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项目,以服务于学校和家庭对儿童的教育,应当是当今社会社区生活的必然样态。

相对于家庭闲暇活动的个别化而言,社区闲暇活动更关注群体化效应。其中,学生在社区内自由组建个性化的闲暇生活小队,是行之有效的载体。这样的小队应该是学生自发组成的非正式群体,社区工作者或学校教师只是以“参谋”的角色介入,而不直接进行干预。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稳定或者是松散的组合。闲暇生活小队活动,不但使学生相互启迪智慧,形成互补优势,而且能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陶行知说:“过康健的生活便是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受艺术的教育……”[5]社区为学生闲暇教育服务的一个重要选项,便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活动环境的创设。但社区文化建设普遍存在严重的成人化倾向,适用于中小学生的文化娱乐设施少得可怜,包括当下的住宅小区建设,也大多以景观优美为首选标准,几乎很难找到能够提供给本小区儿童尽性玩耍的场所。这样的问题需要在小区设计开发之时便予以关注。相信只要政府重视,未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必定会紧跟步伐,此类问题的解决应该并不困难。

四、结语

著名教育学者周贝隆指出:“足够的闲暇、玩耍,不但是青少年享有美好童年和青春的天赋权利,也是现代教育必具的特点。光有闲暇、玩耍,不一定能造就人才;但负担过重,玩耍不足,将导致扼杀天才,挫伤个性则也是必然的……但我国的传统教育如不改弦易辙,窃以为,不管有多少潜在的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也都是出不来的!”[6]将“双减”政策持续推行下去,切实把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减下来,使今天的少年儿童以自主、自动的形式和积极、良好的情态度过闲暇时光,应是所有教育者亟需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双减”工作的落地见效,对于闲暇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定将为教育的现代化开辟出一个令人神往的崭新天地。因此,以陶行知先生的闲暇教育思想作引领,积极推进闲暇教育,应该尽快成为全社会的教育共识!

猜你喜欢

闲暇陶行知双减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人在何时最清醒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闲暇拾笔寄娱情
闲暇时间干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