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内得法,课外提升”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以《刷子李》教学为例

2021-12-08朱秀丽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泥人张奇人刷子

朱秀丽

(漳州市玉兰学校,福建 漳州 363000)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缺乏具体方法的指导,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交代学生要读某一本书,或者只是每天布置“课外阅读半小时”。这样半放任的方式,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习惯无法养成,或者阅读不得法、不深入,对语文素养的提升收效甚微。如何把课文教学和课外阅读联结起来,落实统编版教材的编排意图,推进整本书的有效阅读呢?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研读一篇课文,学习阅读方法,让学生产生读整本书的兴趣。再延伸到课外,把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自主阅读中,实现课内阅读方法指导和课外自主阅读的衔接和整合。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创设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提高阅读的实效性,[1]即“课内得法,课外提升”。本文结合《刷子李》一课的教学,作具体阐述。

一、聚焦课文——研读一篇,习得方法

(一)体验式阅读,品奇人形象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学生直观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走进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刷子李》刻画了民间艺人刷子李刷墙技艺“神乎其神”的形象,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模仿、想象、有感情朗读等方式研读文本,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特别是正面描写刷墙动作和效果的第五自然段,可通过动作模仿、配乐朗读,引导学生想象:“你们认为此时的刷子李仿佛在做什么?”学生通过多种体验式活动,亲身感受一门手艺要是练得炉火纯青,就是艺术创作和表演,激发对刷子李这类民间手艺人的敬佩和喜爱之情,为阅读原著《俗世奇人》预热。

(二)沉浸式阅读,赏曲折情节

沉浸式阅读,即阅读时把自己当作文中的角色,沉浸到角色的内心世界中,想他所想,念他所念,在感同身受的阅读中理解文章之精妙。《刷子李》在情节设置上,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在文章开篇就把刷子李的刷墙技艺渲染得神乎其神。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写到“这只是传说,有人信有人不信”。因此,以“让我们一起来见证传说是否属实”为课堂主线,随着学习的深入,逐一印证每个传说。特别是“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这一细节的设置,可谓“一波三折”。教学时,让学生跟随徒弟曹小三的视角去发现、探究,揣摩曹小三的心理活动:在曹小三仔细搜索,发现师傅身上没有白点时,从“神圣不可侵犯”一词感受他对师傅的敬佩之情;在曹小三看见师傅裤子上竟然出现一个“白点”时,从“轰然倒下”一词感受他此时的心理由敬佩转为失望;在明白“白点”的真相后,感受曹小三对师傅的崇敬之情。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如果你是曹小三,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这样有代入感的学习过程,加深学生对刷子李高超技艺的敬佩,见识到这真是一位神乎其神的“奇人”,也享受“见证奇迹”的畅快。这让学生对作者冯骥才写的这类文章产生极大兴趣,有效激发他们阅读同类文章的期待。

(三)质疑式阅读,悟特色写法

“好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深度的阅读,提升阅读的效果。”[2]《刷子李》要求学生学习“侧面描写”的手法,教学时,可让学生用不同的记号,把描写刷子李和曹小三的语句分别标注出来,启发学生思考:“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描写曹小三呢?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后,结合本单元“交流平台”的内容,让学生习得此法,明白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除了可以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外,还可以通过描写周围人的反应,突出主要人物的特点。学生在阅读同类文章时,就能举一反三。

二、迁移学法——自读检测,链接原著

通过对《刷子李》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刷子李这位“奇人”,习得阅读方法和人物描写方法。教师趁热打铁,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自读《泥人张》,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检测。自读时,让学生沉浸到角色中,以较快的速度默读文章《泥人张》,欣赏有趣的故事情节。在了解文章大意后,让学生带着目的再读,找出侧面描写泥人张技艺高超的语句。教师质疑:“这些描写,怎么突出泥人张的技艺高超?”读后交流,再次强调:通过描写周围人的反应,突出主要人物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就是侧面描写。接着,组织交流侧面描写的语句,例如,对“有个细嗓门的”这个旁观者的语言描写,对“吃饭的人”“海张五”的动作描写等句子,学生充分发表阅读感受,畅谈所思所想,在思维碰撞中赏析泥人张技艺高超的奇人形象,巩固“侧面描写”这一人物描写方法。在学生对泥人张兴趣正浓时,教师出示《俗世奇人》一书中冯骥才自己绘制的人物插画,让学生猜一猜这些人物身上有什么绝活,在他们身上会发生什么“奇事”。苏七块、酒婆、张大力、蓝眼等个性鲜明、惟妙惟肖的人物插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想要窥探这些奇人奇事的欲望。在学生想象力迸发、畅所欲言时,教师相机推出《俗世奇人》这部书,课外自主阅读原著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三、课外延伸——阅读整本,提升素养

(一)自读,实现整本书阅读

“要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必须得法于课内而受益于课外。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起点,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1]课外,学生自读《俗世奇人》,教师利用课后服务时段、社团活动时间等组织学生一起读,以保持阅读该书的热度,吸引学生离校后延续阅读热情,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开展阅读竞赛活动,以赛促读,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进度,确保全体学生读完整本书。“学生只有在充分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够悟出文本的精髓,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3]一篇篇天津卫的奇人奇事,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心智,滋养学生的性情。

(二)交流,深度阅读理解

学生与伙伴之间的切磋、交流,有助于互相启发,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加深阅读理解与感悟。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适时提供条件,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与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3]在全班共读《俗世奇人》的过程中,定期召开“阅读交流会”,组织学生从“人物形象”“精彩情节”“特色写法”等方面展开讨论。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语段读给伙伴听,谈阅读感受;把自己的困惑提出来,听他人解读;或者评一评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说一说自己习得的人物描写方法等。在交流过程中,倾听同伴的所思所感,互相参考借鉴、启发思考,在与文本(作者)、与教师、与同伴的多重对话中,实现对经典书籍的深度阅读。

(三)展示,享受阅读成果

读完《俗世奇人》,让学生摘抄人物描写的精彩语段,画奇人形象,写读后感受,做读书画报等,然后编辑成册传阅,或者布置成班级墙报展出。举办“俗世奇人故事会”,重温沉浸式阅读体验。学生可以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介绍自己的独家绝活;邀请伙伴,合作共演书中的故事;或者扮演记者,采访书中的人物等,呈现出一个个性格迥异的奇人、一段段跌宕起伏的故事、一句句幽默风趣的语言。在课堂上以多种形式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分享的乐趣和读完整本书的成就感。

总之,“课内得法,课外提升”的阅读教学策略,有效引领学生从有乐趣、有思考、有方法地阅读“一篇”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发展进阶到阅读“一本”,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品质,提升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泥人张奇人刷子
推荐书目《俗世奇人》
三样俱全的《俗世奇人》
Look and Guess眼力大比拼
О НИХ СУДАЧИЛИ НА УЛИЦАХ
不可思议的奇人异事
论民间艺术的传人与代表性传承人
——以“泥人张”为例
大刷子洗澡记
孩子不是“泥”,家长也不是“泥人张”
泥人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