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的商科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2021-12-08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商科通识工科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1731]

一、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商科类通识课程目标与要求

2016年,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第十八个正式成员,标志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开始和国际理念同频共振、标准实质等效、模式和而不同,正在实现从跟跑、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2017年,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我国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路径[1]。新工科建设是应对新经济的挑战,从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和面向未来发展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行动计划[2]。其主要目标是主动布局、设置和建设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面向未来发展的工程学科和专业,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跨界整合能力、高素质的各类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3]。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提高新时代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成为现阶段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截至2019年7月,全国本科工科毕业生人数约占世界总数的38%,可以说,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工程教育供给体系[4]。在国家全力推进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新形势下,承担着提升学生“非技术能力(通用技能)”的通识教育面临着升级改造的巨大挑战。

与专门技能相比,通用技能的内容更加丰富抽象,更加关注人的生活、道德、情感、理智等方面,更强调人如何与自我、他人、工作、社会和谐相处。高等教育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承载专门技能的专业课程和通用技能的通识课程对学生而言同等重要,而从长远来看,后者的价值和效力更大,更有利于职业发展行稳致远,更有利于为新经济提供强劲工程人才保障[5]。因此,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高等教育更需要加强和重视学生通用技能的培养,更应该关注通识课程对学生非技术能力的培养, 并且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建构了大学生核心通识素养结构[6]。

参考《华盛顿协议》制定的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以下简称《认证标准》)包括了12条毕业要求,详细描述了学生毕业时应掌握的知识、达到的能力和具备的素质。其中,专门技能和通用技能兼而有之,而“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工程与社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等8项毕业要求直接涉及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非技术能力,即通用技能的培养与发展(见表1)。

表 1 工程教育认证12条毕业要求对应的技能类型

例如,“职业规范”对工科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都提出了要求。“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是指工程团体的人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职业操守。虽然不同工程领域对此有更细化的解读,但其核心要义相同,即诚实公正、诚信守则。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除了要求具备一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之外,更应该强调工程职业的道德和规范,尤其是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又如,“个人和团队”要求学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强调多学科背景是因为工程项目的研发和实施通常涉及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人员,即便是某学科或某个人承担的工程创新和产品研发项目,其后续的中试、生产、市场、服务等也需要不同学科的人员协作,因此学生需要具备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工作的能力。

二、“成电方案”通识教育对商科类课程的建设要求

经过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三部曲,“新工科”建设正进入扎扎实实再深化阶段。地方和高校创新推进,以典型带动突破,“天大方案”“成电方案”“F计划”等正式发布并全力推进[4]。其中,“成电方案”是电子科技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的新工科建设方案。该方案提出了学校新工科建设的总体思路:以“工科的新要求+新的工科专业”为核心,以“唤起好奇,激发潜能”为主旋律,聚焦创新引领性人才的核心素养,构建从新生项目课程开始的、逐级挑战的新工科项目课程体系(New Engineering Curriculums)、跨界融合的人才培养生态(New Ecosystem)、优势集聚的人才培养环境(New Environment)于一体的贯通融合、迭代升级的“New E3”新工科教育创新体系,全面系统推进新工科建设与改革[7]。

(一)成电特色核心通识课程体系

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发布《电子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的整体规划与实施要求,建设了文史哲学与文化传承、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自然科学与数学、工程教育与实践创新、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创新创业教育等6大模块70余门课程,形成了具有成电特色的核心通识课程体系(见图1)。课程体系注重文理结合、科学与人文融合,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等学科,涉及方法论、逻辑学、系统工程、组织行为学、领导学等内容。

图 1 成电特色核心通识课程体系

2019年底,面向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电子科技大学提出“实施通识教育升级版,形成通识教育成电模式”的目标,从商科类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举措、进度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拓展提升“工科+商业与企业管理”的跨学科知识结构、素质和思维,进一步完善“工科+商科”的商科类通识课程体系建设。

(二)商科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要求与目标

“成电方案”明确指出,要构建通识教育与(工程)领导力培养体系,打造通识教育升级版,即聚焦新时代工程创新引领性人才的通用能力与素养和领导力培养,面向新工科建设新需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模块的通识课程建设,拓展提升“工科+商业与企业管理”的跨学科知识结构、素质和思维。其中,商科类通识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明确为:面向工程教育认证“非技术能力”的相关要求,遵循“成电方案”的总体建设思路,精心设计商科类通识课程体系,提升学生跨学科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和领导力。

实现该目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落实“成电方案”中关于通识课程建设目标和要求,参照《认证标准》中“非技术能力”培养的毕业要求,把体系中的通识课程与认证标准的毕业要求在纵横两个维度进行对应分析,在整合调整现有课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设新课,形成相对完整且具有“工科+商业与企业管理”的跨学科知识结构、素质和思维的商科类核心通识课程体系。二是立足国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落实教育部关于“课程思政”的相关要求,将通识课程的知识植根于真、善、美的优秀文化土壤之中,让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实现“知行合一”。三是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线,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课程体系。坚持学校新工科建设底色,升级改造创新与创业类通识课程,在兼顾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同时,提供形式灵活、层次递进、内涵相扣的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创新和创业的兴趣、潜力和活力。

三、“成电方案”商科类通识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是实现毕业要求的基本单元。《认证标准》明确指出,课程体系必须包含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基于此,电子科技大学对商科类通识课程体系进行升级改造,通过顶层设计课程体系、优化修订课程大纲、分阶段实施教学、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等方式构建具有跨学科特色,旨在提升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商科类通识课程体系。

(一)顶层设计课程体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面向新工科建设的新需求,参照“成电方案”提出的“STEM+A+B”跨学科培养模式,聚焦新时代工程创新引领性人才的通用能力与素养培养,将《认证标准》中的通用技能要求与“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对标,重新构建具有模块化特点的“工科+商业与企业管理”商科类通识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分为“经济金融与法”“创新与创业”“组织与社会”“跨学科交叉”四个模块,每个模块3~4门课程,包含已经建设的9门课程和准备建设的4门课程(见图2)。

图 2 “工科+商业与企业管理”的商科类通识课程体系

13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认证标准中“非技术能力”相关要求进行匹配,分组纳入相应模块。对应《认证标准》的技能类型,每个模块各有教学内容的侧重。“经济金融与法”模块侧重于职业规范、项目管理、研究等技能类型;“创新与创业”模块侧重于工程与社会、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技能类型;“组织与社会”模块着重于问题分析、项目管理、沟通等技能类型;“跨学科交叉”模块着重于综合提升学生跨领域的多项技能。面对日新月异的环境和快速迭代的知识,“终身学习”将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模块与模块之间保持独立,未来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或修改不会影响模块之间的关系,确保课程体系接口开放、与时俱进,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行业产业的变化及新工科相关学科的发展[8]。

(二)优化修订课程大纲

1. 优化升级现有课程。组织通识课程负责人对现有9门课程的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安排与要求、考核方式进行全面梳理,如表2所示。在此基础上,每门课程对标《认证标准》,详细列举课程目标对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和方法之间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和增减相关内容,实现现有通识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

表 2 现有9门商科类通识课程情况

2. 开发建设新课程。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培养标准的实现来完成,而培养标准的实现需要课程体系的有效支撑和每一门课程的具体贡献[9]。经过多轮座谈和充分调研,在已经建设的9门通识课程基础上,需要再增加4门课程,实现商科类通识课程群的拓展建设,提升学生“工科+商科”的跨学科知识结构和思维。准备开发新建的课程包括:体现跨学科交叉特色的“产品经理思维”“供应链管理”“服务管理”,强调社会责任的“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

3. 梳理形成对标关系。在《认证标准》中,每项毕业要求的实现不可能依靠单一的某门课程,而是多门课程按照一定逻辑顺序连贯实施、相互作用、共同支撑的结果。反之,一门课程的作用发挥也是多元的,课程目标可能源于多条毕业要求,能够为多项毕业要求的实现做出具体贡献。因此,需要厘清每门课程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对标关系,将关联的课程设置在相同模块之中,共同实现毕业要求(见表3)。

表 3 商科类通识课程与认证标准毕业要求的对标关系

(三)分阶段实施教学

所有课程全部建设完成后,商科类通识课程体系将按照学生学期(主要集中在1~6学期),实行分模块、分学期、逐级递进的方式提供课程清单进行限选学习(见表4)。各模块至少选择一门课程进行修读。跨学科交叉课程应尽早开始,因为跨学科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保持对科学和工程的兴趣。

表 4 商科类通识课程分模块课程安排

1~4学期:主要开设“跨学科交叉”模块课程。其中“产品经理思维”为基于项目的新生课程,限大一学生修读;“工程管理”“供应链管理”“服务管理”可根据情况任意修读。

2~6学期:主要开设“创新与创业”模块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1-3年级。“创业管理”“技术与创业管理”“创业过程模拟与实训”是逐级递进的三门课程,学生如对创新与创业感兴趣,可进行连续修读。

1~3学期:主要开设“经济金融与法律”模块课程,包括“经济学概论”“风险投资与创业融资”“知识产权管理”课程,供学生任意修读。

2~4学期:主要开设“组织与社会”模块课程,包括“营销管理:互联网思维与应用”“领导力与管理思维创新”“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等课程,供学生任意修读。

(四)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高等教育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新经济时代,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工程人才如何在纷繁复杂中保持真、善、美,这对通用技能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商科类通识课程与经济管理领域密切相关,教师正确的价值引领是学生树立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因此,商科类通识课程更需要将课程思政融入通识课程,守护思想的温度[10],实现推进课程思政教育在通识教育中的全覆盖,如表5所示。

表 5 商科类通识课程中“课程思政”元素举例

“创业管理”课程避免机械式的大水漫灌,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打动学生,入脑入心:樊建川投入巨资在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创立建川博物馆,通过一个个藏品展现个体生命温度,体现了“提高历史像素”的创业情怀与使命担当;俞敏洪在北京一间10平米的破屋中开始创业,在寒风中喝二锅头贴小广告,诠释了创业的坚持和团队精神。“风险投资与创业融资”课程使用身边学子的创新创业实践案例,重温田客科技的创业之旅,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创业者的视野、胸襟与艰辛,明白了创业者不仅需要通过承担风险、敢于创新、整合资源来获取经济收益,更需要在创业过程中承担社会责任,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加深入的沉浸式体验,进而对课程学习更感兴趣、更有获得感。“工程管理”课程审视中国高铁、扶贫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这些项目本身就带有中国优秀文化基因,具有极高的课程思政价值,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工程管理领域的故事,帮助他们从中得出实践真理并更好地传承与弘扬。“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加入科学伦理与知识产权制度、商业道德与不正当竞争、技术垄断与激励创新等内容,结合社会热点,讨论生物剽窃、基因编辑婴儿等涉及我国根本利益和关系人类社会发展命运的典型热点案例,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与道德观。

四、结语

通识教育在本科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通识课程是促进工程教育课程融合的抓手,能够实现现有工程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现传统工科教育提质增效的应然选择,是应对新工科建设个性挑战、泛在挑战与目标挑战的重要突破口[10]。作为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跨学科知识、能力、素质的商科类通识课程体系设定了详细明确的建设目标,并将建设目标具化为详细的思路和举措,从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大纲、课程思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该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既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又体现了“成电方案”中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实现了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对进一步提高工科学生商科类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对培养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的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跨学科、综合性和多元化将是通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与时俱进地对通识教育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和调整。整合背后的深层逻辑是改变以往支离破碎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方式,避免学生学习零碎且不系统的知识,实现真正的综合,达成通识教育的最初理念。

猜你喜欢

商科通识工科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中国学生商科留学报告》:中国留学生扎堆商科热度不减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