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训练对脑瘫患儿肺顺应性影响的研究
2021-12-07林菲张靖罗明李俊
林菲 张靖 罗明 李俊
摘要:目的:探究呼吸训练对脑瘫患儿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间在我院儿童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60例符合0~3岁脑性瘫痪诊断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常规训练加呼吸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潮气量、总顺应性、躯干控制能力(TCM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潮气量、总顺应性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CM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训练能够改善脑瘫患儿的肺顺应性,并提升其运动功能。
关键词:呼吸训练;脑瘫;肺顺应性;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107-2306(2021)12--01
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及活动受限症候群,主要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可引起肌肉、运动异常及姿势异常,降低肺活动度,加之胸廓变形,导致通气效率降低,呼吸道阻力增加,使得肺顺应性降低。因此,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促使患儿的语言、运动、智力等功能达到最佳状态。呼吸训练主要是通过加强对呼吸机尤其是膈肌的训练,达到提升患儿呼吸功能、维持躯干稳定的目的,目前已在临床得到良好的应用。基于上述背景,为进一步探究呼吸训练而脑瘫患儿肺顺应性的影响,本文对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患儿开展研究,将常规康复治疗及加用呼吸训练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2019年12月间,在我院儿童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0-3岁脑瘫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0~3岁;②脑瘫诊断符合2015年《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制定标准;③取得患儿家长知情同意;④配合康复治疗满12周。排除标准:①就诊时合并呼吸系统或循环系统疾病;②不配合康复治疗者;③合并其他重要器官功能损害或器质性疾病者;④合并严重感染,病情危急患儿。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0~3岁,平均(1.52±0.41)岁;痉挛型四肢瘫11例,痉挛型偏瘫2例,不随意运动型8例,共济失调型2例,混合型7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0~3岁,平均(1.43±0.38)岁;痉挛型四肢瘫12例,痉挛型偏瘫1例,不随意运动型10例,共济失调型1例,混合型6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脑瘫分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运动疗法、手功能训练、引导式教育、传统中医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持续治疗12周。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呼吸训练:腹式呼吸:患儿仰卧位吸气时,治疗师双手置于患儿腹部,双手随腹部而向外扩张;呼气时腹部塌陷,同时双手逐渐向腹部加压,促进横膈上移。②抗阻呼气训练:采用吹气球、吹泡泡、吹风车、吹玩具小喇叭等,可由小到大,由轻渐重。③局部呼吸训练:治疗师将手放于患儿胸部,在吸气时施加压力,以增加胸部局部的呼吸功能,调整胸廓形态。持续训练12周。
1.3 观察指标
1.3.1 肺功能指标 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肺功能监测仪对通气功能指标(潮气量)、呼吸力学指标(总顺应性)进行检测。
1.3.2 躯干控制能力:于治疗前、后采用躯干控制测量量表(TCMS)进行评估,总分58分,躯干控制能力与分值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潮气量、总顺应性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躯干控制能力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TCM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24.3%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存在通气功能、呼吸运动学指标改变,痉挛型脑瘫患儿由于胸廓结构异常,是导致呼吸障碍的常见因素。低年龄短脑瘫患儿,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运动障碍,长期卧床,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几率。由此可见,脑瘫患儿的呼吸功能下降,并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故加强对脑瘫患儿呼吸功能的相关干预尤为重要。近年来,核心稳定性训练在临床得到良好的应用,主要是在运动中通过控制骨盆及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性姿态,为四肢创造支点,并协调四肢发力,促使力量达到最佳的产生、传递及控制状态;而呼吸训练能够促使呼吸相关肌群尤其是膈肌的肌力提升,达到改善患儿呼吸功能的目的。
本研究对部分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呼吸训练,结果显示治疗12周后,该组潮气量、总肺顺应性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同时期的常规组,提示呼吸训练有利于提升脑瘫患儿的肺顺应性。呼吸训练通过脑瘫患儿存在的呼吸功能下降的问题主要为呼吸肌无力或麻痹导致的限制性通气障碍,呼吸肌相关肌群有膈肌、腹壁肌、肋间肌、胸部肌群等,其中膈肌是人体最重要的呼吸肌,可受意识控制。呼吸训练通过加强相关肌群的训练,收缩时膈顶下降,使胸腔产生负压而促进患儿的自主呼吸;舒张时膈顶恢复原位,协助呼气,脑瘫患儿胸廓控制能力得到提高,能保持良好的换气和通气状态,诱发呼吸肌及膈肌的正常运动,从而提升患儿的肺顺应性及肺功能。本研究还发现,治疗12周后,呼吸训练组TCM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同时期的常规组,提示呼吸训练有利于增强患儿的躯干控制能力。呼吸肌也是核心肌群,在核心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核心肌群收缩时,膈肌收缩能够对胸、腹腔压力产生调节作用,提升脊柱及骨盆组织的强度,有利于提升躯干的稳定性。在既往的研究中,发现通过规律的呼吸训练,能够提升患儿的肺顺应性及躯干控制能力,在脑瘫患儿的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呼吸训练有利于提升脑瘫患儿的膈肌肌力,在提升肺顺应性及躯干控制躯干稳定性方面均有着显著优势。
参考文献:
[1]侯梅,罗光金,赵建慧.脑瘫患儿言语障碍的评估与管理[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9,17(3):171-174,192
[2]李晓霞,吴琪.腹内压训练和呼吸训练在脑瘫患儿康复训练中的意义[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11):2120-2122.
[3]吴建贤.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九部分第四章 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第七节 伴随障碍的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3):373-376.
[4]刘起山,刘牡凤,陈小芳,等.呼吸训练治疗脑瘫患儿构音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8,33(3):227-229.
[5]朱斐斐.腹内压训练和呼吸训练在脑瘫患儿康复训练中的意义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6):91.
[6]乔云飞,徐亭亭.免疫调节联合推拿治疗脑瘫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31(10):1596-1600.
[7]刘起山,莫昊风,陈小芳.呼吸训练对脑瘫患儿吞咽障碍的干预效果分析[J].康复学报,2019,29(1):27-32.
[8]王景刚,贠国俊,叶天航,等.呼吸肌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21,36(7):423-426.
项目名称: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
课题编号:z20170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