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

2021-12-07杨乐芝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杨乐芝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与改革,越来越多教师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丰厚博大以及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传统文化教育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于教学的目标,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以及能力的成长发展。开展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把握,对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解,通过符合学生认知情况的方式真正抓住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达到熏陶以及感染的效果,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学修养以及道德修养,让学生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文学经典品鉴

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民族之根基。中华几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文课堂教学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方式,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是需要小学教师进行有质量的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将从古诗词方面、寓言故事、和文言文的学习内容上进行讨论。

一、传统文化发展现状

在国家不断发展壮大背景下,虽然传统文化迎来了一阵发展热潮,不过同时也遇到了很多的挑战。一方面,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等难免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使得社会出现如诚信危机等问题;另一方面,因为缺乏足够的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侵袭。传统节日逐渐被遗忘,越来越冷淡,外来节日庆祝热闹非凡。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转变传统认知,认识到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方式并不是盲目的摒弃和批判,也不是束之高阁,而是应该融入人民的血脉中,与我们的言行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弘扬。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渗透途径

(一)深挖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存在很多传统文化元素,如文言文、诗歌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深入挖掘这些内容,然后结合多媒体合理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便有效加深学生的感受,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作用与魅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语文教材中,一篇篇精美的文章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并且反映了时代特点,理解文学作品需结合创造背景体会其内涵。传统文学作品的教学,教师要先带领学生探究此文本的创作背景,掌握那个时代的特点,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走进作品,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以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为例,他前期与后期创作作品在情感上与创作手法上有很大的差异。其前期的作品充满激情,满怀希望,比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是后来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生活的地方战火四起,很多百姓流离失所,其创作的诗歌就饱含悲伤之意,如“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都含有此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杜甫前后阶段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了解创作背景后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愛国情感,达到渗透传统文化精神的目的。

(二)在经典韵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教学

不少学校都有要求小学生学习经典韵文,包括三字经以及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这些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是其中蕴含了不少深刻的道理,不仅学生更喜欢,而且在经典云纹中融入传统教学,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在三字经中则提到了礼貌待人,孝顺父母以及勤奋好学等品质,这些都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描述,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正好合适,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内容。此外,三字经除了有讲述历史故事的内容外,还会对一些基本的常识进行讲解,通过三字经开展传统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而且这部著作通俗易懂,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这短短的一句话,便是讲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母亲更加重视教育孩子的环境,而且也能让学生更加重视学习环境的塑造。由于三字经中有不少故事,教师则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说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每一个句子背后的故事,提高学生的文化常识。加之三字经中有着大量的道理,这些道理均能够充分体现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则需要在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发挥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三)运用传统节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在中国文化中,传统节日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传统节日不仅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更是流传几千年凝结的优秀文化的体现,通过学习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还能对学生有个正确的思想引导。对于学生们来说,传统节日是更加易于理解的,因为传统节日是学生能接触到的文化。因此,在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时,教师更加需要重视传统文化以及传统节日的推广作用,而教学的时候教师则可以根据节日来适当插入一些传统文化要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例如:当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时候,教师便可以问问学生们,同学们知道这首古诗讲的是哪个节日吗?这时不少学生都知道这是讲重阳节的时候。接着教师便可以问问学生们,重阳节是个什么节日?大家要怎么做?学生们便会回答:重阳节要尊敬老人!接着,教师便可以为学生们讲讲敬老教育,让学生们多帮助老人家。而在元旦以及春节来临的时候,教师则可以给同学们讲讲节日的起源以及发展,让学生们了解春节万象更新的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拓展讲讲过年时候的各种习俗,包括压岁钱以及节日里要热热闹闹的由来:曾经有一种叫做年的怪物,这种怪物总是会在每年春天出来吃人,为了吓跑这种怪物,人们便会通过张灯结彩,用红色的东西,燃放鞭炮的方式来吓跑它。而压岁钱也是如此,又名压祟钱,在古代“祟”指的是不吉利的东西,通过这些钱来将来年不吉利的事情压住,也有保佑平安,辟邪驱鬼的寓意。此外,每年过春节的时候,全国各地都会为了贺新春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联欢会以及各个地域特有的表演与特色,这些特色活动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为学生们讲述了春节的由来之后,便可以让学生们写一篇有关春节的作文,加深感悟。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融入一些传统文化的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中华经典,得到中华文化的传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传统节日进行文化教学,还可以对教材进行挖掘,通过经典韵文,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这样不仅能使语文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语文教师自己也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真正提高教学的效果,让传统文化生根发芽,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曹娟.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1(32):30.

[2]郑虹.探究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教育[J].新课程,2021(32):32-33.

[3]王树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J].新课程,2021(32):34.

[4]付娟.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诵读地探讨[J].新课程,2021(32):67.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