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环境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2021-12-07曾鹏
曾鹏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信息化發展程度的日益提高,信息社会所要求的人员都应该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才能。重视培养高中生的信息意识,进而使高中生了解信息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了解信息的知识与专业技能,已成为一个主要任务。学校伴随着新课教学改革的推进,正面临着一场教学革命运动,怎样上好的信息技术课、怎样充分调动高中生对读书的强烈兴趣爱好与教学的主动积极性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新课改;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
引言
新课标背景下的信息课堂教学,在教学形式上应当是比较灵动变化的。由于信息课程本身是一个将人文主义和社会学有机地结合的课程,并且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注重于对实际运用情况做思辩性考察,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再"填鸭"式的满堂灌,而应该引入全新的教学方法。
一、新课改带来的影响
1、使学生更加好学、乐学。
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学生的核心素养也需要不断地提升。在不同的阶段,我国对学习者在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作了基本规定。教师应该重视如何利用各门课程所特有的优势来推动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应该只关注学生是否对某一结论已记起,对某个技能是不是已经形成。充分调动学生掌握的自主权与极积性,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有所提高、在探究中有所发现,在创造中有所获得、在教学中能够合作。
2、学科地位有所提高。
信息技术课程在新课标的之中已经不再如同以前那样仅仅知只是一门副科,已经成为了一门必修的课程。它的设置,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信息基本技能,并掌握好电脑等这些工具,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学业打下良好基础。身为一名高中生,他必须在该科目上取得一定学分,才算是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否则他就无法毕业。这一规定表明国家对于信息化的教育已经逐渐重视了起来,因此新课改对于老师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教学内容的变化。
在新课教材中,每个学科构成均采取了"模块式"化的形式。信息学科共有一个必修课教学模块和五个选修课教学模块,选修课部分包括"算法与编程"、多媒体教学信息应用"、"网络信息应用"、"数据分析信息管理技能"和"人工智能初步",每个模块二学时。必修课部分有"信息基本"一个主要模块,学习者需要修满所有四门信息课程的总学时,方可获得毕业资格。而选修教材则是对信息素养培训的继续,是支撑个人发展的重要学习平台,从教材总量上和内容上都做到了教材的多样化,能够适应各个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喜好与需要,给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带来了方便,从而形成有个体化的教材学习计划。
4、教学方法的变化。
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时,学生完全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因此,由于我们在讲授"图像处理软件"的单元时,从软件中就已给学生详尽讲述了各类绘图技能与软件的实际应用,所以,在课程后期,对于图象处理软件的教学,可以引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两种应用软件的比较,发现二者的差异点,并从中找到解决的办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综合处理信息内涵的能力,也使学生对所学的信息内容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二、新课标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对策
1、转变教师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明确提出了以培养中学生信息技术素质为总目标的新课标。这就是说,在新课程下,教师课堂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只停留在介绍信息技术上,而是教学生在何种情形下选用了怎样的信息技术工具与方法(如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管理、传达与交换)。所以,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重心转到怎样训练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上来,而不仅是方法与技巧。
为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途径,新课标指出:注重通过合作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使学习者在对信息的收集、处理、管理、表达和互动过程中理解信息,体验信息文化,提高信息意识,尤其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和教学实践设计问题,使学生在实际活动过程中学会运用电子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与办法。同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电子计算机积极地运用于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科技创新等实际活动之中。这就需要信息技术老师既要通过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教学理念,改变传统,主动改革教学方式,同时又要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型,即教师从学生初始的认知传播者,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参加者、指导、合作伙伴。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理念对中国高中信息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资讯技术课所要讲授的知识可谓是浩瀚无边,但我们不可能全面了解所有内容,只有无限提升,才能不断掌握。而且,信息技术教师也不可能学到所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更不可能在每一个知识点都深入研究后再去教他们。同理,学校的知识技能也不可以全部依靠老师的指导掌握。所以,学生们为了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并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就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的教学模式。老师首先要让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处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新信息,从而克服学生自身的缺点。只有这样,高中学生才能适应信息技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讲解“文件下载”的时候,也是以文章的下载作为示范,让学生学起来很容易。此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很多网站上都有精美的图片,但是这样的图片怎么下载?很多同学认为小菜一碟,自己动手去想想,就会明白问题是不容易解决的。有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画是难以简单模仿下来的。要善于挖掘,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引入趣味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爱好是最佳的教师。"兴趣爱好才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动力来源,是学习者才能训练和提高的先决条件。有了兴趣爱好,就可以激发学习者的探索求知愿望,从而激励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加课堂教学,探索未知学科应用领域。课程能否顺利的导入,直接决定着一节课的成效,每节课我们都要力图通过同学们最感兴趣事情来引导学生进行,例如学习在互联网上下载软件,课程上只是讲述了下载的方式,这样并没有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更不必谈产生学习趣味了。我们可作出如下设计:学生通常对音乐、歌声感兴趣,我们也可以用一种传播一首很流行、很受学生喜爱的曲子,这个方法应该会立竿见影,同学会立刻被引导起来,簇拥在计算机前,一边聆听,一边窃窃私语,这时我们可趁机给他们简单介绍使用广播器听音乐的方式,可是学生机上没有音乐,也没有广播器,怎么办啊,我们在网上下载一个。课程也就这么悄悄引入了,把同学们讲得全神贯注,做得专心致志地,学生不但可以学习并下载应用软件,还可以安装应用软件,学习趣味也就极大地提高了。
结语
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对信息管理的创新能力,还可以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学生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技能处理社会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也能够得以展现。
参考文献:
[1]基于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研究[J].毛靖添.电脑迷.2017(10)
[2]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J].高林.学周刊.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