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宜粗不宜细
2021-12-07贺雪峰
贺雪峰
賀雪峰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当前时期农业的目标不应当是让农民从农业上致富。农民致富的机会在城市。农业主要目标除了保证粮食安全以外,就是要为全国2亿多户小农提供基本保障,为农村中老年人提供就业机会,为进城失败的农民提供返乡退路。
农村是农民祖祖辈辈居住的熟人社会,农民在村庄中有住房,有承包地,他们可以与土地结合起来,也就可以获得低成本的基本保障。尤其对于缺少城市就业机会的中老年农民,农村是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农业收入、社会交往、与自然亲密相处的地方。通过发展农村互助养老,农村还可以成为应对中国老龄化的重要阵地。
农村可以为进城农民提供退路,可以成为应对老龄化的阵地,农村也就成为了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会遭遇各种周期性危机,正是农村为中国应对周期性危机提供了最强基础。中国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非同步,而往往是一阴一阳,一正一反,一发展极一稳定器,相辅相承,相互补充的。齐步走的城乡现代化可能不仅是困难的,而且是危险的。
仅就农业来讲,最为重要的大概有两件事,一是粮食安全,二是种子安全。当前有些地区强制农民种双季稻,而当前市场上粮食过剩,尤其是非优质稻价格低迷,这种强制就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造成不良后果。决定粮食安全的根本并非现有产量而在于现有产能,即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
当前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地块分散和地权分散,难以容纳现代农业生产力的充分释放。造成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土地确权,使村社集体丧失了适应农民流动背景下进行土地调整的空间。
国家大量资源投入农村,可以分出一块作为“公服资金”,由村集体通过民主程序来使用,从而调动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国家资源下乡,只应当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美好生活应当由农民自己来创造。包办代替农民建设美好生活,是不可持续的。
制定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应当相对灵活,留有余地,分区域分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