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香粳100性状特点及主要栽培技术

2021-12-07谢根荣

湖北农机化 2021年15期
关键词:飞虱秧田大田

谢根荣

(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农村工作局,江苏 苏州 215127)

1 性状特点

1.1 性状

该品种株高在103 cm,主茎总叶片数为17.2叶,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叶色淡绿,灌浆速度快,熟色好,较抗病抗。手插秧5月18日左右播种,28~30 d秧龄,9月上旬齐穗,11月初收获,全生育期164~166 d,为中熟晚粳良种。经田间考察,每667 m2有效穗22万左右,每穗实粒数在122粒左右,结实率90%~95%,千粒重27.8g左右,该品种较耐肥抗倒,亩施纯N在17.5 kg,引种示范5年来,未发生过倒伏问题。一般每667 m2产量在550~600 kg,高产田块、丰产方每667 m2产量可达650~700 kg,穗粒重三者比较协调。抗病方面,经接种鉴定及大田自然检测,对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有较好抗性,经示范种植大田推广,十分适宜苏州中南部地区推广种植,并深受广大种植户、种植单位青睐。

1.2 特点

(1)高产稳产丰产性好。该品种引种以来,在全镇示范推广种植,表现了高产稳产、适应性好、抗逆性强等特点。2016年引进示范种植0.833 hm2,获平均每667 m2产651.5 kg,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1.71%,2017年扩大种植面积达21.71 hm2,获平均每667 m2产612.7 kg,较对照常农粳7号增产3.7%,2018年扩大面积到47.87 hm2,获每667 m2产605.5 kg,较对照常农粳7号,增产3.51%,2019年种植面积达71.5 hm2,获平均每667 m2产601.1 kg,较对照常农粳7号增产3.62%,2020年实种面积达84.9 hm2,获平均每667 m2产621.5 kg,其中有0.833 hm2高产田获平均每667 m2产678.1 kg,16.67 hm2。丰产方获平均每667 m2产655.7 kg,经5年的引种试验,示范种植及大面积推广,证实苏香粳100确实是一个高产稳产丰产性好的水稻良种。

(2)米质好、品质优。苏香粳100米质,2017年经市粮食部门再次检测,其米质理化指标:出糙率85.5%;精米率75.1%;整精米率67.2%;粒长5.1 mm;长宽比1.72;垩白度5.3%,垩白率58.3%;碱消值6.6级;胶稠度95.7 mm;直链淀粉含量9.8%;透明度一级;香味扑鼻;作优质稻米开发。该品种轧米烧饭吃柔软爽口,烧粥吃粘稠好吃,米质深受广大群众青睐。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适时播种,培育适龄秧苗

(1)人工手插秧。一般5月中下旬播种,每667 m2大田用种3~4 kg,秧龄28~30 d,6月中旬移栽,如果用于直播稻一般6月5~10日播种,用种量75 kg/hm2左右。

(2)机插秧。壮秧标准播种为5月28~30 d,15~18 d秧龄,叶含3~4叶,苗高12~16 cm,白根多且盘结度好(秧块卷起不断,提起不散,盘根带土厚度为2~2.2 cm)。

苗床准备:秧大田比例为1∶100,畦田宽度为140~150 cm,沟深10 cm,沟宽30~40 cm,四周围沟深15 cm,畦面要求达到“平实光”的要求。育秧物资:每亩大田用种3.5~4 kg,需要塑料硬盘25张(硬盘内径为58×25 cm)育秧专用,基质每亩80 kg,并准备幅宽160 cm的白色无纺布4 m。种子处理及播种:对应播种抢晴天出晒种子2~3 d,以促进种子发芽率和整齐度。药剂浸种:用17%杀螟乙蒜15 g,加吡虫啉20 g,兑水4.5 kg,可浸种子2.5~3 kg,浸足48 h,捞出即可催芽,如高温催芽,破胸即可。如常温催芽,则露白即可播种。适时播种:根据机插秧要求,该品种确定播种期为5月22~25日,6月8~10日移栽。秧田管理:灌水,水浆管理揭膜前秧田保持湿润,灌平沟争全苗。揭膜后干湿交替以干为主,保持秧苗不卷叶为原则。施肥:育秧期一般追肥2次,第1次在揭膜炼苗1 d后,施好断奶肥,每667 m2施尿素5 kg,第二次在移栽前2~3 d追施起身肥,每667 m2追施尿素7.5 kg,病虫防治:用好两次药,揭膜时防治灰飞虱一次,移栽时用好起身药,确保秧苗带药下田,起身药是用20%氯虫苯甲酰胺10 g加25%吡蚜酮20 g,兑水60 kg喷雾,以防治秧田期灰飞虱,白背飞虱,蓟马、大螟、二化螟等虫害。对于插秧田在移栽前3~4 d灌上深水,以利拔秧时省力少伤秧苗。

2.2 科学施肥,N、P、K 3要素合理搭配

为夺取苏香粳100高产稳产,对该品种栽培首先进行测土配方测定,然后进行配方施肥,按每667 m2大田施纯N 17 kg左右,其中三元复合肥25 kg,施肥原则掌握“前重,中稳,后控的原则”实施N、P、K 3要素和有机肥搭配使用,基肥中施经腐熟的猪粪20担。分蘖肥分2次追施,第一次在移栽后3~5 d,结合施除草药,每667 m2追施尿素10~20 kg,18~20 d后进行第二次追肥,每亩追尿素8~10 kg,三元复合肥25 kg,8月5日追穗肥每667 m2尿素5~6 kg。

2.3 管好水浆,搁好田

该品种管水原则为“浅水插秧 深水活棵”,活棵以后以浅水勤灌,促分蘖发棵,中期灌水仍以浅水勤灌进行。7月20日左右,只要达到够苗即进行搁田,搁田标准为“田进麻丝尺 田中不污脚”基本达到清水硬板的要求。后期灌水以湿润灌溉、干湿交替进行,割稻前7 d放干田中水,以确保该品种清秀挺拔,杆青籽黄,活熟到老的熟相。

2.4 认真抓好大田期间病虫草害防治工作

大田前期使用20%氯虫苯甲酰胺10 g+25%吡蚜酮20 g+30%苯酰甲环唑。丙环唑20 ml,8%井岗霉素200 ml,兑水60 kg喷雾,以防治大螟、二化螟,飞虱,纵卷叶虫及纹枯病。

大田孕穗期防治:每667 m2施用25%甲维茚虫威12.5 g+25%吡蚜酮40 g+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20 ml+24%井冈霉素50 ml兑水60 kg,大机喷雾,以防治纵卷叶虫,褐飞虱,纹枯病。

2.5 适时收获

苏香粳100属中熟晚粳,生育期较长,必须达到杆青籽黄才能适时收获。过早收割籽粒充实不足,整精米率低,产品质量下降,收获过后透明度下降,垩百度增加,米质也会下降。一般收获标准在11月上旬,当籽粒黄熟在95%左右收获,才能确保产量和质量。

猜你喜欢

飞虱秧田大田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感怀
大田百余名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家长”
一瓶水的微笑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商河县夏玉米灰飞虱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