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理想信念的历史风范分析*

2021-12-07苏秋爽雷家军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振兴中华马列主义先驱

苏秋爽,雷家军

(浙江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是指在新中国成立前就义或逝世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均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运动领袖,或为党的创始人,或为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等运动的杰出领导人。[1]中国共产党的先驱领袖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用生命和鲜血去践行,不仅在当时促进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而且也为现如今的共产党人指明了努力前进的方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信念支撑。

一、马列主义与群众观念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作为共产党人的先锋战士,坚定对马列主义的信仰,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理论,认识到马列主义是引领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思想武器。在中国积贫积弱的悲惨时代,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看到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对自由解放的迫切需要,也看到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力量,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信和革命勇气,相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坚持将马列主义与群众观念相结合的理想信念,不仅是马列主义内在本质的要求,而且是中国近代劳动群众的需求,更是中国历史的推动。

马列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3]共产党先驱领袖坚信马列主义是中国的光明出路,始终坚持对马列主义信仰的理想信念。随着十月革命的爆发,李大钊在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决定开始运用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他坚信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通往革命胜利的光明之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正是李大钊等一批革命家的努力,使一大批先进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同时把马克思主义同工农群众结合起来,促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始终坚持群众观念的理想信念,为革命的胜利,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奠定了丰厚的群众基础。高君宇认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中国革命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他指出:“惟有亲切于群众利益的革命党,才不会在革命的群众前落伍!革命是要为了群众利益的!”[4]不仅阐述出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主力军,也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历史使命,有助于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同时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为中国无产阶级实现革命目标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坚持将马列主义与群众观念相结合的理想信念,以马列主义为思想武器指导中国无产阶级获得解放与自由,就是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将马列主义深入人民群众心中。为了让中国人民更好地理解和相信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通过《新青年》、开展讲座等,不断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了解马列主义拓宽了道路。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绝大功绩,就是指明“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做不到的”。[5]李大钊坚持马列主义与群众观念相结合,不仅反映了他对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党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坚定信仰马列主义与群众观念相结合的理想信念,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让马列主义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促进中国无产阶级获得自由与解放,从而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坚持马列主义与群众观念相结合的理想信念,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坚持将马列主义与群众观念相结合的理想信念,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指明了中国未来的方向,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重要动力,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群众路线也是马列主义与群众观念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了在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重要性。学习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的理想信念,坚持走群众路线,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供理论源泉,不仅增强了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心,而且有助于提高中国人民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自信心,实现文化自强,同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二、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相结合

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的使命,也是他们始终坚信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是掌握先进理论知识的一群人,他们坚定即使面对危难的情况,中华民族也绝不会灭亡,坚定民族复兴的理想信念;坚信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坚信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相信无产阶级的先进性,相信中国共产党终会带领着中华各民族的人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救亡图存的本质是振兴中华,只有国家兴盛,救亡图存的目标才算真正实现。坚持将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相结合的理想信念,不仅是国家、民族、人民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规定。

救亡图存,是他们在面临祖国危难时深信不疑的理想信念。张太雷出生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深受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压迫的年代。在武昌起义前一天,他带头剪掉辫子,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宣传革命,动员人民群众,推翻清王朝的统治。1921年6月,张太雷在参加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时,宣读了《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书面报告》。这份报告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从中国实际出发,全面分析和总结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中国国情,系统地提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目标、力量、前途和战略,为救亡图存和革命的胜利提供理论支撑。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组织并参与救亡图存运动,不仅延缓了中国成为殖民地的过程,而且促进了国人的觉醒,也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建立兴中会时提出的挽救国家危亡的口号,是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长期革命的最终目的,也是他们一直坚信的理想信念。五四运动之后,邓中夏专注于马克思主义。当时,他仔细阅读国内杂志刊登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19年8月,邓中夏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从自然科学、进化史、哲学、思想史和其他研究,制定了一个庞大的阅读计划。通过不懈的努力,对马列主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坚信马列主义是振兴中华的康庄大道,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运动相结合,为振兴中华夯实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坚持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相结合的理想信念,看到了救亡图存的本质是振兴中华,促进国家兴盛、发达,而不仅仅是保证国家不灭亡。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建设强国,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团结,需要全国各民族的团结一致。1919年9月9日,恽代英在致王光祈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很相信要做事是少不了一种势力的,我已往、现在、将来,便都是以养成一种善势力为目的 …… 我的职业是最便于养成善势力的事业。我很信靠我的朋友的力量,一定可以养成更大的善势力。很信这善势力是中国各方面欢迎的,很信中国一定可以靠他们得救。”[6]恽代英认识到发展组织力量对拯救中国的政治意义,他努力发展组织,培养善势力,最终归宿都是为了“救国”,期望以此来改造社会,振兴国家。恽代英及其友人成立的这些小团体,为日后大团体的创建提供了组织基础。团结作为一种民族精神,一种凝聚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恽代英建立的互助社将有志之士团结起来,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提供了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坚信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相结合的理想信念,他们心中系念着祖国的危亡,探索救国兴国的道路,以便使中华民族走上自由解放、国家富强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对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相结合理想信念的坚定,促进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使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焕然一新;他们对民族振兴的坚信,吸引更多爱国的有志之士报效祖国,为祖国奉献一生。中国梦就是振兴中华理想信念的重要体现之一,正如习近平所说,“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7],也是振兴中华的最终目标。学习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的理想信念,学习他们在民族危亡时刻,仍相信祖国会更好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学习他们为振兴中华全力以赴的勇气和信心,以他们为时代楷模,提高爱国意识,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终身。

三、具体目标和高远志向相结合

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独立,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无产阶级事业的理想目标。然而,实现共产主义必须经历过许多历史阶段,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其要实现的革命目标。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不仅看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想目标,还认识到每一个革命阶段的具体目标,将具体目标与高远志向相结合,为无产阶级事业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坚持将具体目标与高远志向相结合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国情决定的,也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

目标是一切行动的指南,具体目标的实现需要从点滴做起,革命取得成功需要丰富的理论支撑且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罗亦农认为要使中国革命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罗亦农建议,“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必须专注其中一门,要求每个党员都要选择两个专题去研究,并且将研究成果寄回国内进行发表”[8]。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为中国人民熟悉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渠道,为大革命取得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群众基础,最终实现中国革命的具体目标。

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看到了中国无产阶级运动的长远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瞿秋白提出,“1919 年 5 月 4 日发动的中国学生运动,多少唤起了中国的精神力量。现代中国青年知道,新思潮已经波及到中国,未来的时代将是社会主义时代。中国青年将尽一切力量帮助中国无产阶级。”[9]瞿秋白曾经担任过党的重要领导人,也是多次聆听过列宁教诲的中国先驱领袖。他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出路,看到了中国无产阶级的高远志向,看到了中国未来的时代是社会主义的时代。

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坚持将具体目标与高远志向相结合的理想信念,他们不仅坚持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远志向,又能坚持脚踏实地的去实现每一个革命阶段的具体革命目标。1922年9月18日邓中夏提出,终极的胜利是建设共产主义的新社会。他看到无产阶级的终极胜利是把资本阶级打倒,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也看到无产阶级中工人运动的关键作用。经过五四运动,邓中夏看到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工人阶级所蕴藏的巨大力量,认识到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中坚力量,以及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最终目标,团结群众,为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坚持将高远志向与具体目标相结合的理想信念,坚定每一革命阶段目标终会实现的理想信念,为实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终极目标奉献自己的生命。坚持将高远志向与具体目标相结合的理想信念,不仅表现在对中国无产阶级终会实现共产主义的自信,还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坚持脚踏实地实现每一个革命阶段的具体目标的自信。学习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的理想信念,提高中华各民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增强中国共产党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提高对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心。新时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坚守信念,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守本心,既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的稳重,又要有长远目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眼光,抓住主要矛盾,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努力奋斗。

四、心系祖国和胸怀世界相结合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可能独立于世界之林之外。近代以来,世界历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运动的本质是具有国际性的,无产阶级的事业本身就是国际性的事业,而中国无产阶级事业具有特殊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较早的认识到这一点,坚持将心系祖国和胸怀世界相结合的理想信念,自觉承担起世界无产阶级和中国无产阶级所应承担的历史任务和共同使命,在努力完成中国无产阶级的目标的同时兼顾世界无产阶级的任务和目标。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坚持将心系祖国和胸怀世界相结合的理想信念,不仅是中国历史和国情所决定的,而且是中华民族兴盛发达的需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心系祖国,关心祖国未来的发展与走向,努力完成中国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陈潭秋一直在思考建设什么样的新社会,如何建设新社会。在他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他就渴望成为一个能澄清混浊世界的人。当他在读中学的时候,他对如何改变中国社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他认为“拯救国家是一个政治问题”,拯救中国,他认为必须用先进的思想改造社会。陈潭秋曾从党的基础、民族压迫、社会压迫、十月革命的影响四个方面概括了党产生的条件,对党的创建与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陈潭秋心系祖国,努力学习先进思想,为无产阶级事业取得成功提供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胸怀世界,用世界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发展,努力将中国纳入到世界之林之中。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之一,在法国求学期间,他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很快的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坚定的共产主义者。1922年9月,蔡和森担任《向导》的主编,这是中共中央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公共机构报纸,为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供了平台。在革命实践中,蔡和森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世界的角度看待中国社会的发展。这为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坚定心系祖国与胸怀世界相结合的理想信念,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运动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事业与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共通之处。蔡和森出国去各地进行社会调查,在法国,他考察了工人运动的基本情况,以及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的国情,探索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出路,深刻认识到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问题不能依靠资本主义制度来解决。帝国主义者希望中国成为他们的原材料生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他们不希望中国独立于解放之外。中国资本家具有阶级局限性,看不到革命的长远目标,只局限于眼前的利益,承担不起革命的历史使命。因此,蔡和森认为中国要想获得独立与解放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对于中国如何革命,蔡和森认为,中国革命的出发点是历史唯物主义。根本方法是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他始终把历史唯物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实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坚持心系祖国与胸怀世界相结合的理想信念,坚信相信祖国,相信世界的理想信念,将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任务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任务相结合,在实现中华民族解放与独立的基础上融入世界,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学习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的理想信念,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的将中华民族与世界的无产阶级运动任务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客观理性地面对世界,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古今中外的进步因素,不断创造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学习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不断创造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坚定将马列主义与群众观念相结合的理想信念,坚持将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相结合的理想信念,确信将具体目标与高远志向相结合的理想信念,相信将心系祖国与胸怀世界相结合的理想信念。他们对理想信念的坚持,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他们在中国危难时刻,坚定对祖国的信心,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他们不仅能看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最终目标,又能做到稳中求进的去实现每一个革命阶段的具体目标;他们将中国无产阶级事业与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相结合,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的发展,中华民族才得以解放和独立,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才能焕然一新,促进新中国成立的进程。对他们的理想信念的历史风范进行分析与学习,唤起新时代新青年对理想信仰的虔诚执着,激发起新青年使命担当的思想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为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振兴中华马列主义先驱
循着先驱足迹 跟党走向未来
勇闯火星之登陆先驱
孙中山的实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王力书法作品
肿瘤预防事业的先驱
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
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来龙去脉
商业职工教育的先驱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增强国防观点与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