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栋大棚杨梅标准化促早栽培技术
2021-12-07陈新炉胡佳卉
陈新炉,胡佳卉,张 启
(浙江省兰溪市经济特产技术推广中心 321100)
兰溪是中国杨梅之乡,是浙江省中西部最大杨梅主产区,2019 年栽培面积466.67hm2,产值3.9 亿元。由于成熟期受梅雨影响大,保鲜贮运困难,经济效益不高。大棚促早栽培既可提早成熟,延长采摘期,减轻集中销售压力,又能提高果农经济效益,被列为浙江省五大主推技术之一。兰溪大棚杨梅促早栽培技术推广面积67hm2,占浙江省大棚促早栽培面积的80%,成熟期比露天提早11~14d,采摘期延长15d 以上,667m2产值4~5 万元,经济效益高,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 术语和定义
1.1 连栋大棚杨梅生产技术
利用薄膜大棚或其他材料,通过改变或控制杨梅生长发育的局部环境条件,人工调控杨梅的生长和结果,改变杨梅生产的物候期,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一种生产技术。
1.2 坡地连栋钢架大棚
坡度大于15°山地杨梅园大棚,主材采用热浸镀锌圆形钢管,棚体骨架通过连接紧固件固定,覆盖塑料薄膜,形成杨梅保温避雨的独立棚体。
1.3 标准连栋钢架大棚
坡度小于15°的缓坡地或平地,采用T/ZJNJ 农用连栋钢架大棚设施技术规范建设的杨梅园大棚。
1.4 主立柱
建设钢架大棚主体骨架支柱的主要材料,管径55mm、壁厚2mm、长6m 的热浸镀锌圆形钢管。
1.5 边立柱
建设钢架大棚四周主体骨架支柱的主要材料,管径32mm、壁厚1.8mm、长6m 的热浸镀锌圆形钢管。
1.6 横档
建设钢架大棚主体骨架横梁的主要材料,管径55mm、壁厚2mm、长6m 的热浸镀锌圆形钢管。
1.7 拱杆
建设钢架大棚顶部骨架的主要材料,分为2 种:一种拱杆形状为三角形,用管径32mm、壁厚1.8mm、长7m 的热浸镀锌圆形钢管型材,冷弯折成弧度130°,高1.8m,底两端相距6m。另外一种拱杆形状为直管,管径32mm、壁厚1.8mm、长6m 的热浸镀锌圆形钢管型材。
2 建棚
2.1 建棚原则
安全、通风、透光、能抵御风雪危害,有利于农事操作。
2.2 建棚方法
坡度大于15°的山地杨梅园,采用坡地连栋钢架大棚;小于15°缓坡或平地杨梅园,采用标准连栋钢架大棚。
2.2.1 大棚主要材料要求。大棚主要材料主立柱、横档、边立柱、拱杆,要求符合T/ZJNJ 农用连栋钢架大棚设施技术规范。
2.2.2 坡地连栋钢架大棚结构。①顶部拱形坡地连栋钢架大棚:大棚顶部为拱形的,最中间顶高与肩高距离大于1m,棚顶高5.5m,肩高4~4.5m,下进风口低于2m,上出风口高于4m;顶部拱杆用直管,间距0.8m;坡度大于15°的山地,大棚长、宽为30m×30m 为宜,缓坡或平地每个大棚面积3000m2为宜。②顶部三角形坡地连栋钢架大棚:大棚肩部以下结构与顶部拱形坡地连栋钢架大棚相同,棚肩高4.3m,棚顶高5.5~5.6m,棚肩距6m,每肩1 个水槽;顶部拱杆用三角形拱杆,间距0.8m。
2.2.3 建棚方法。大棚主立柱间距3m,棚四周边立柱间距1m,入地0.2~0.5m,立柱从中间到两边逐步降低成拱形;主立柱间横档3 层,每层横档相距1.5~1.6m;第3 层横档和下立柱交叉固定点与下立柱顶点距离须小于0.2m。每隔3 个立柱之间用1 个米字形主立柱加固,棚四角用人字形主立柱加固。
2.2.4 棚膜选择。棚膜可选择聚乙烯无滴膜或聚氯乙烯无滴膜,顶膜薄膜厚度0.07~0.08mm,每年一换;边膜薄膜厚度0.1~0.12mm,可3~4 年一换。
3 产地环境选择
3.1 气候条件
有大山脉或大水体调节温度和湿度,温暖湿润,光照要求中等,年平均气温19℃左右,冬季绝对最低温高于-9℃,年降雨量1300mm 左右。杨梅根系较浅,选择相对避风的地点种植。
3.2 土壤条件
土质松软,排水佳,含有石块的砂质红壤或黄壤,pH 值为5 左右,狼蕨、杜鹃花、松、杉等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
3.3 山坡条件
以北坡、东北坡方向,坡度低于45°的山地为宜。
3.4 水分和空气条件
灌溉水质和空气质量无严重污染,应符合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的要求。
4 建园
山坡地杨梅树一般株行距5m×5m,平地杨梅树一般株行距4m×5m;杨梅园必须配置雄株或高接雄枝,移栽后果园土表铺草保墒。
5 温湿度管理
大棚覆膜期间,一般通过增加或减少开、闭膜时间,增加或减少进、出风口面积大小,调节大棚空气温湿度;杨梅采后7~11 月,将坡地连栋钢架大棚顶膜与边膜全部揭开,露天管理。
5.1 温度调节
11 月底~12 月初覆膜保温,覆膜前应浇足水,用石硫合剂或矿物油进行全面清园。1~2 月气温较低,白天棚内温度保持15~25℃,授粉时棚内最高温度不能高于30℃,最低温度不能低于25℃,果实发育期棚温必须低于35℃。
1~2 月份每天9:00 揭膜开窗通风,每天开膜时间6~7h,进风口与出风口面积大小比例一般1︰3。开花期8:00 揭膜,每天开膜时间8~9h 然后封棚膜保温,4月中旬至成熟期进风口与出风口24h 全部打开,保留顶膜。
5.2 湿度调节
冬季棚内相对湿度保持70%左右,开花期相对湿度60%左右,果实发育期相对湿度70%左右,果实成熟期55%左右。
6 花果管理
6.1 促花保果
盛花期或采收前,喷施20mg/L 赤霉素,减少落花落果。
6.2 授粉
在杨梅雄花开花前1~2d,中午湿度较低时采集雄花粉,将收集的雄花花粉密封保存在干净干燥容器内,室温储藏。
第1 次授粉,在开花初期进行,选择晴天13:00~15:00,开膜通风,棚内温度须高于25℃,相对湿度低于65%,使用吹风机或喷雾器授粉,或将雄花枝放在盛水的塑料瓶中挂到结果树上部自然授粉。
一般杨梅品种1 次,东魁杨梅可授2 次,第2 次授粉时间与第1 次授粉间隔7~10d,40%~60%雌花进入开花盛期(花瓣紫红色)进行第2 次授粉。授粉7~8d后观察坐果率,第1 次授粉有40%结果枝以上不结果,可进行第2 次授粉。
6.3 疏花
对花芽过多的杨梅树,10~11 月疏除或短截过多的结果枝。
6.4 疏果
一般在4 月上旬~5 月中旬进行人工疏果,分2~3次进行,幼果果径达到0.5cm 时开始第1 次疏果,每次间隔7~10 天,每个结果枝留1~2 个果。
7 土肥水管理
7.1 水分管理
大棚覆膜后果园每月浇灌3~4 次,5 月下旬至成熟期一般不灌水,杨梅采后适当控制肥水,减少夏梢抽发量,提高花芽质量和数量。地面可覆盖地膜保墒,土壤湿度低时,地面泼水或畦沟(深30~40cm)过水,开深沟排灌防积水,生长期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转色期至成熟采摘期土壤相对含水量55%左右。
7.2 养分管理
施肥时间比露地杨梅提早1 个月,以钾肥和有机肥为主,每年施肥3~4 次,100kg 鲜果需肥量4 月上中旬壮果肥施3kg 硫酸钾,采后施1kg 复合肥,基肥施6kg 饼肥。在滴灌时可混施浓度0.2%~0.3%含硼、锌的微量元素肥料,春季667m2施30~35kg 新鲜石灰改良土壤。
7.3 土壤管理
杨梅采前割草覆盖,也可覆反光膜,采后果园浅松土1 次,松土深度3~5cm,每2 年深翻1 次,深翻深度10~15cm。
8 整形修剪
8.1 整形
树形一般采用自然圆头形,6 月中下旬开始整形,由于大棚高度限制,露天成年结果树须将树冠高度控制在3.5~4m。锯掉以后,树冠下部萌发很多的新梢,要及时摘心,促进侧芽萌发。及时疏剪细小新梢,促进新梢健壮生长,加快新树冠形成。
8.2 修剪
杨梅采后及时短截结果枝,促发夏梢整齐萌发,当长度达到15~20cm,及时摘心控梢,促进花芽分化。每个结果母枝留1 个强健夏梢,抹除其它新梢。疏除大部分秋梢,剪除强春梢,留中庸枝,以利果实发育。9~10月,及时剪去枯枝、病虫枝、徒长枝和交叉枝。
9 防风雪危害
9.1 防风害
棚内立柱采用米字形支架,四角立柱采用人字形支架,支架采用管径55mm、壁厚2mm、长6m 的热浸镀锌圆形钢管,以增加抗拉强度;随时注意灾害性天气预报,大风来时,密封大棚,关闭并加固大棚进、出风口。
9.2 防雪害
大棚立柱底端用混凝土浇筑基座,使用三角形棚顶,有利积雪滑落。注意灾害性天气预报和大棚密封情况,及时用雪耙除雪,扫落积雪,当冻积雪大于10cm,用木棒或竹棒绑缚刀片割裂顶膜,将积雪抖落果园内,以防压塌大棚,雪后重新覆盖顶膜。
10 病虫害防治
10.1 农业防治
选择适合杨梅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增施有机肥,增强树体抗性,清除枯枝烂叶,生草覆盖,果实转色后降低空气湿度。
10.2 物理防治
人工清除害虫卵块和成虫,刮除病斑,摘除病虫枝,集中烧毁;果实硬核期后用30 目防虫网物理隔离杨梅园;2~2.67hm2设置1 盏杀虫灯诱杀害虫,高度以3m 为宜。
10.3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瓢虫类、寄生蜂类等天敌,5 月初开始3~4 天释放1 次金小蜂,以晴天早上或傍晚为宜,释放密度为140 头/66m2左右。
10.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符合TZNZ 009-2019《杨梅主要病虫防治用药规范》,杨梅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符合DB3302T 165-2016《杨梅矮化早果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1 采收及采后处理
11.1 采收
果实八成熟时采收,采收时以三指握住果实,食指顶住柄部,往下按动,轻采、轻放。
11.2 采后处理
将新采果实马上降温预冷,3℃左右预冷6h;在1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分级,轻拿轻放,剔除伤果和病果,分级后果实放入1℃左右、相对湿度90%左右的冷库冷藏;选用不超过2 层的包装盒,进行真空包装,将包装盒装入相应尺寸的大泡沫盒,盒内放入冰袋,果实与冰袋重量比例为5︰1,将泡沫盒套上硬纸包装盒,可远距离运输或网上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