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21-12-06鲁玲
鲁玲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也在保留原有教学的基础上,尝试了各种方法来推动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是一种将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利用图形、图像、音乐、动画等,改变以往高质量的数学灌输教学,真正做到视听结合,加强小学生记忆力。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分析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信息技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前言: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很多老师都对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改善,对于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来说,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思维方式比较形象化,他们更容易接受自己能直接感受的东西,但是数学学科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非常高,这两点之间产生了冲突,就必然要求对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进行改革。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往往无法集中,尤其是数学这种有大量知识且容易混淆的课程,小学生虽然已步入高年级,但是,大部分注意力还是受兴趣爱好的支配。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期间,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实施《小数除法》一课的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小学生展示一个乘坐出租车的图片场景,促使知识能够与小学生的生活相连,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随后,教师可以围绕图片,为小学生布置习题,如:小红需要在家门口乘坐出租车前往学校,已知出租车起步价为3元/2km,如果超出2km,则需要每km收费1.2元,小红达到学校后,共计向司机支付10.2元,那么小红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多远?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来分析题意,了解10.2元支付价格-3元起步价格,也就是将起始的2km路程减去,为10.2-3=7.2(元),而每km收费1.2元,因此,剩余价格÷每公里收费价格就是剩余公里数,为7.2÷1.2=6(km),在此基础上,与起始路程2km相加,即为总共的距离,6+2=8(km)。之后,教师可以告知小学生:“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极为常见,我们只有掌握解决方法,才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信息技术来贴近日常生活,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并且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自主地去分析、去探索数学知识,并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领悟高度概括的知识点
数学知识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比较抽象,尤其是对概念的理解,概念是一种比较基础的理论知识,如果不把它简单化,具体化,学生很难理解它的意义,在以前的数学课堂中,对于概念的教学仅仅是依靠老师的口头讲述,或者是在黑板上进行图解,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片,图形有效结合起来,还可以在其中插入一些动画和声音,这样可以让刻板的数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趣,更加直观,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形象化。比如在进行圆柱与圆锥的概念教学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举手回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形状与圆柱体类似。接下来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各种计算机特效,将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圆柱体逐渐简化为书本上所要学习的数学图形。并且可以在圆柱中标出圆锥形状,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看到圆柱和圆锥在形状上有什么区别。又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概念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长方体的三位图形表现出来,对长方体中的点,线面,以及对角线等知识点进行清楚地进行讲解。通过这些信息技术可以优化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外探究和创新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同时也可以应用于学生课外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下,进行课外自主探究。教师应当为学生布置明确的课外探究任务,在充分结合课堂教学知识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相关的数据,并完成探究任务。以人教版的小学数学《位置和方向》一课为例,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分辨方向的技巧,让学生能够准确表达方位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制作本地区的简易地图,在地图中标注家庭所在位置以及本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下,学生能够快速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任务,并且加深对位置和方向知识的理解。
创设情境教学法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常用方式,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下,教师创设的情境更具真实性,能够带给学生更加真实的学习体验。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以课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本地区近12个月的月均气温数据”作为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来源,利用贴近生活的数据拉近课堂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展示素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配上本地区不同时段的风景特点,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了解气温变化的情况,并对应到折线统计图中。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
通过信息技术便捷性,存储量大、更新快等特征的运用,可以更加全面的概括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节约授课时间,剩下的时间用来“传道、授业、解惑”,分析课上的难以理解的点,力求更上一层楼。老师不仅仅是讲授者,更是解惑者,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随意自然,方便灵活。随着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被动变为主动,多学、多看、多听、多想。不仅仅是行为上的转变,还有思想上的转变,在原有只利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更多增加运用感性思维去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方法,接受生动有趣的事物,自己去探索、提取、研究得到正确结论。从原来的学习机械性,逐渐转变为后来的灵活性,提高学习新鲜事物的接受力。例如:在开展《多边形的面积》教学时,如果知识单纯地让小学生掌握计算公式,小学生将会由于枯燥而缺乏学习的自主性,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计算过程,在视频中展示一个多边形,随后,告知小学生公式中a指的是哪一边、b指的是哪一边,如何计算获得正确面积。通过此,来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并且帮助小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这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综合保障。在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借助信息技术推动学生课前预习。有效解决以往教学过于枯燥、乏味的问题,从而协助教师将教学任务更好地完成,并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收获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新课改,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使思维更加形象化,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水琴.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家长,2019(18):127-129.
[2]何辉亮.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