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多元化路径探析
2021-12-06任传伟张传超
任传伟 张传超
摘要:由于乡村教师所处的生活世界与城市、城镇的际遇不同,导致文化氛围、外出学习、专业再学习时间少等外在的不足,其专业发展就需要借助于“互联网+”的新时代信息化的时代优势,将传统路径转化适宜的微反思、微课、微课题、微创新、微讲座等多元路径,从而获得新知识,发展新能力,更好地为乡村教育服务。。
关键词:微反思;微课堂;微课题;微创新;微讲座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新时代提出要“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从而为教育强国奠基。然而,究于历史和地域的差异,国内逐步形成城市、城镇和乡村三种教育格局,其中,乡村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薄弱环节,在各省均衡发展验收补足教育硬件设施后,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日益变得重要。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新时代“互联网+”的信息化特点和乡村教师的实际情况,采取将行动研究等传统路径转化为适宜的“微”路径,包括微反思、微课例、微课题、微创新、微讲座等多元路徑。
一、微反思
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成长=经验+反思”,这足以说明教学反思的重要性。除却教学中的书面教学检查,教师往往会有一些灵感式的反思被遗漏掉,这种情况多在工作微信群中发生,因而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这些“微反思”的记录和整理。在“微反思”中,教师可以从三个内容展开:一是课堂教学中的反思。这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三言两语”,但就是这些碎片化的言语更能接近文本本源和教学本真。二是在课改实验中的反思。教师要进行专业成长必须跟进时代学术潮流,其中最为切近的就是课改实验。教师要注重在教学课改实验中的点滴体悟,利用这些“微反思”开启自己的专业成长智慧;三是基于自己某一段教学经历的反思。教师能够将这些“微反思”整理起来进行教育叙事总结,助力自己成为优秀教师。
二、微课堂
微课堂是促成乡村教师学科专业成长的一项基本功,是教师依据某个教学目标或学生学习困惑展开的教学行动,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包括课堂教学中的片段截取,也可以是专题制作。作为一个教学资源,微课可以通过家校群等信息化手段让学生学习和复习,也可以通过工作群让教师点评和分享,在争鸣和点赞中形成同伴互助的专业成长氛围。以微课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在微课内容的选择上要坚持生本原则,知识点的讲解要恰到好处;二是微课媒介形式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音频,其中音频更为灵活;三是微课的评价形式注意激励性,将有效的微课纳入教学资源包,推荐予以评奖。在微课教学(一般以线上为主)中,教师会逐步养成抓教学难点和培养对学生因材施教的专业素养。
三、微课题
问题即课题。微课题主要针对教学实践和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小问题,以这些小问题为抓手,起到以小见大,促进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微课题在表现特征上具有周期短、见效快、实用性强的特点,可采用行动研究和阅读的“双翼”解决策略。微课题的研究要注意三个原则:首先,微课题和其他课题一样,做好学术检索,做好研究方案;其次,在微课题的评价上要形成学校立项,进行课题的规范化管理,待有一定价值和成效后逐步推荐为县级以上课题立项;再次注重网络应用和宣传,可以是自己团队内组建微信群进行商讨,随时发现新的观点和解决办法,也可以通过微博形式宣传,树立学术自信。通过微课题研究,可以提高教师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的支架。
四、微创新
微创新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目标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提出的某个或某些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构思或教学举措。教材是静态的,就需要教师有自己独特、新颖的见解,有独到、别致的方法。微创新的实现可以经由以下途径:一是把生活引入课堂,教学才会生动,学生更易于接受;二是把观点引入课堂,思想发生碰撞;三是把体验引入课堂,促成情感共鸣;四是把方法引入课堂,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微创新活动中,教师可以逐步积累经验,将这些点滴创新进行汇总概括成微校本,而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体系,在教学中逐步养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
五、微讲座
与专家的讲座不同,微讲座是一种非正式、非正规的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是以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为主讲人的系列讲坛,时间在5—20分钟之间;题目不大,切合教学实践,讲自己的心得体会;要求不高,不强调理论上的系统性,只求有个人见解。但是,在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微讲座是迄今为止尚未得到自觉性开发的一个路径。之所以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是因为有两个原因,其一在于教师自身的原因,乡村教师知识不广博,对问题的研究缺乏深层推敲,缺乏理论概括能力,以及羞怯心理;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学校领导对教育教学现象自发行为的学术未进行发掘,缺乏“慧眼”。因而,学校领导能够在教师工作群的教师交流中要善于发现有真知灼见的心得体会,为普通教师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交流的平台,大家共同分享主讲教师的经验、学识和教育智慧,让一线教师讲自己的课堂故事,说自己的教学观点,谈自己的教育梦想。同时,微讲座既是微课题的成果展现,又是微反思的问题提示,还是微创新的思想交流。在传播路径上,微讲座形式自由,可以在教师例会上进行,也可以通过自拍的方式,通过工作群上传各自的微讲座视频。在评价措施上经学术考察后在校园网上播放,并上报高一级组织扩散,这既是一种展示,又是一种激励。
另外,以上的各项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并不是单一行为,可以贯穿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整个过程。例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目标教学,教师可以将其中的任何一个教学目标进行录制,然后交由同科(年级)教师进行“微课堂”讨论总结,进行“微反思”,逐步形成问题。问题即课题,授课教师由此形成“微课题”。经过组建团队,阅读有关书籍,查找相关专题信息,进行阅读活动,形成关于该教学目标实施的系统理论,形成研究成果,逐渐创新性地开发出“微校本”,为普及成果,“微课题”负责人可以进行“微讲座”。在这个历时性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了教师对学科教学的兴趣,扩展了知识视野,提高了教学和科研能力,因此,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这些“微”行动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述之,由于乡村教师所处的生活世界与城市、城镇的际遇不同,导致文化氛围、外出学习、专业再学习时间少等外在的不足,其专业发展就需要借助于“互联网+”的新时代信息化的时代优势,充分利用系列“微”研究获得新知识,发展新能力,更好为教育教学服务。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自筹课题《新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多元化研究》(课题批准号:YC201922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1、任传伟(1974.09—),高级教师,山东省兰陵县第十五小学校长,研究专长为教育管理。
2、张传超(1966.04—)高级教师,山东省兰陵县神山镇中心小学,研究专长为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