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实效与学生专注力养成
2021-12-06王茹尚清华
王茹 尚清华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作为目标”[1],并提出历史教学要坚持反映时代要求的原则,即“要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新成就”[2]。徐蓝做出解读:“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培养的要求。”[3]由此可见,一线教师的历史教学中,关注和把握教学的实效性创新已显得至关重要。
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专注力养成有何关系?徐蓝认为历史教育的意义在于两点:“其一,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具有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够像一个历史学家那样去理解历史、构建自己对历史的解释;其二,当学生毕业以后,特别是不再以历史的教学与研究为其生涯或者并不从事与历史有直接关系的工作时,以往的历史学习留给他们什么样的思维品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使他们终身受用,并能够带给他们成功的人生。”[4]也就是说,历史教育的实效性是教学产生的实际效果,既含有历史知识讲授,更包含学生历史专注力的培育。实现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创新,才能更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专注力,为将学生培育为热爱本国历史、善于感知历史、学会明辨历史的人提供擎始动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社会资讯传播速度大大提升,学生群体的信息接受过程呈现着新颖多元、复杂广泛等特征。与时俱进重视教学实效的创新,是新时代对一线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讲学生乐意听、听得懂、记得住的历史课,是新时代教师贴近学生认知和生活,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科专注力的不二法门。
一、视角:“蹲下来”关注实效,以兴趣扩宽思路
2020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在官方微博中报道浙江省教育系统工作会议时,引用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陈根芳对教育工作者的“灵魂拷问”,他说:“吃鸡、英雄联盟、王者荣耀你玩过么?李现、肖战、王一博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你不知道,你就引领不了年轻一代。”此篇报道引起广泛讨论。的确,随着信息化时代发展,学生接收信息认识世界的渠道之广和速度之快,早已今非昔比,甚至存在学生对于社会热点的敏锐掌握超前于教师的情况。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既应紧抓课标准绳,又不能背离学情,重视新兴事物,在尊重学生喜好基础上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再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学生。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以通史时空架构编排教材,在课时容量、课文难度、史料征引等方面有重大变化,这对学生历史学习的专注力要求大大提高。转变教学视角,从实际学情出发,进行执教势在必行。
“蹲下来”教学以学生所爱吸引其注意力,增强历史学习意趣,及时更新话语体系,选用新颖教学材料,以学生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历史学习的专注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扩宽信息获取渠道,走进学生群体常用的如微信、微博、知乎、抖音、哔哩哔哩等软件,重点关注其中有内涵、受欢迎,深入浅出讲解历史知识的自媒体平台。对于在学生群体中知名度较高的公众人物,可以探索是否可以将其相关作品运用到历史教学中。此外,史学界学术研究动态的补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研究不是断裂突变而是循序渐进的,利于打破惯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探究精神。亦可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涵养学生家国情怀。
历史教学应更新教育者形象,怀揣育人情怀走进学生。让自己成为有趣的历史老师,努力创造出平等互动、妙趣横生的历史课堂。学生才更倾向了解和热爱历史,形成历史学习的长期专注力,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与落实。
二、方法:“活起来”运用实效,以新颖引发专注
笔者试从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后巩固三个教学阶段举例说明如何让创新教学“活起来”,及其可能对学科专注力起到的效果。
(一)新课导入
例如在导入统编版《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一课时,结合热点创造情境,师生互动导入本课内容。
师: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同学们都看庆祝仪式了么,有什么感受呢?(短暂停顿倾听答案后,示意学生停止交流)看来这场盛大的庆祝仪式让大家印象深刻,我们知道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拥有过辉煌,也曾经历过苦难,正如建党百年庆祝仪式所展示的那样,我们现在正处在充满梦想和希望的时代,而这些,离不开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和奉献,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烟云,共同走进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
这一导入在课堂伊始直接抛出问题,贴近生活,学生不受“标准答案”束缚更愿大胆分享。且建党百年庆祝仪式作为社会热點事件,师生同为亲历者和见证者,以此为问题主体,学生参与度高,调动学习思维,为活跃的课堂氛围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教师配合以语调的重音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到当今中国繁荣景象与共产党人舍生奉献无法分割,反差化情感表达,为本课学习奠定情感基调,利于家国情怀的涵养培育。
(二)新课讲授
譬如梳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脉络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使用总结课文或提炼史料的方式。但对学生而言,古今商业实态差别较大,课文史料很难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宋以前坊市的开放时间、地点、政府管理等方面的历史实态,此时可播放《长安十二时辰》中唐代长安中元节开市片段。几十秒的视频,不仅直观展示唐代坊市开放时间地点及入市资格均受政府严格管理,更能生动再现唐代服饰、饮食、风俗、对外交往等历史画面。再结合史料归纳分析,让学生根据自我特点选择性接纳,使处于不同接受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试听双层感受,以追求兼顾个体学习能力差距的平衡。
近年来,我国已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历史相关作品,有《大国崛起》、《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等内容考究的纪录片,也有《国家宝藏》、《国宝档案》、《历史那些事》、《探索发现》等意趣丰富的科普类视频。亦有《觉醒年代》、《光荣与梦想》、《解放》等受众广泛的影视作品。教师应有所甄别地选择紧扣课标和学情的教学材料,为打造一堂别开生面、妙趣横生的历史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历史从来不是单一枯燥虚无缥缈的,它是有血有肉且能指导现实的,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拉近师生距离,情景再现更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感知历史。不拘泥于教材的表面叙述,以创新教学方法为基石,可使学生扩宽历史观察视野,提升思维层次,从不同角度全方位了解历史全貌。
(三)课后巩固
历史教学不是任务性地完成课标要求,而是从长远角度将学生培养为知历史、懂历史、爱历史的人。随着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的落地和推广,教材利用问题逐渐受到重视。由于课本中教学材料的大幅增加,教师讲授新课时受限于学时,必然会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教材利用无法面面俱到,存在“教师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深入阐释与历史事件有关的内容,学生自然也无法充分理解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最后只能团圈吞枣”[5]的问题,所以教学实效性的保障还应重视课后巩固环节,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第一,提高教材利用率,将课堂中没有提及的材料布置给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并在课后作业中以相关问题进行引领,实现任务驱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以课本为基,从史料出发的学习习惯。第二,将学界最新学术动态引入课堂,以补充教学内容拓展视野,增强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能力,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第三,在课后训练形式上,可引入小论文写作,史料搜集研讨等训练和评价模式,让历史作业走出“题海”模式。
三、提升:“动起来”把握实效,以专业培育专注
历史教学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学生理解历史、探寻人生意义、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和信息化时代学情的巨大变化,对一线历史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所以,教师要“动起来”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锻炼,重视教学的实效性研究,以过硬的专业素养培育历史学科的专注力。以此为基础,笔者认为教师要实现历史教学的实效创新努力方向有三:
第一,提高信息获得的敏锐性。以宽广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紧跟时代,关注发生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热点事件,从职业角度解读,将历史知识与之结合再融入到历史教学中。
例如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欧相关报道可以用为欧洲经济区域一体化一课教学的导入。2019年“中美贸易战”的相关新闻可被引入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两个知识要点的讲解中。再如为打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阻击战,中国于2020年2月建立16个省支援武汉以外地市的对口支援关系。教师可以将此引入中国行省制度的溯源和对比教学中,更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绝佳典范,用于《中外历史纲要》的《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或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历史角度感悟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现实意义培养历史学习的专注力,促进家国情怀、民族自信的内化和强化。
第二,拓展信息获得渠道。历史教师备课时,扩大接受面和阅读量,培养踏实的积累之心,最大限度地搜集新兴材料,扩充储备,需要时信手拈来为己所用。但在搜集新兴材料过程中要注重鉴别筛选真正健康向上且贴近学生兴趣的教学材料。不能只为求新,不加考证便盲目采用,而是要谨慎小心求证其真伪性,也要透过表象关注资源背后所涵盖的价值观念是否符合课标要求。
历史教师应梳理整合不同资源用于教学设计,善于勾连教材、课堂、课外历史学习资源的内在逻辑联系和纵横关联,为学生打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宏观历史世界,使学生感悟到历史与国家、社会、个人命运都密不可分。这样既凸显历史学科的科学属性,也涵育历史教育的价值关怀。
其三,更新话语体系。教师既要用话语串联历史时空,更要用思考缝合教学内容。一堂真正好的历史课,不仅教学内容要层次分明、线索清晰、史论结合、重点突出,教学语言更要紧跟时代变化最大限度地兼顾准确性和优美性。课堂语言的设计和展开过程既要遵循高中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又要做到风趣幽默、准确简洁、发人深省,这样才能使历史教学直达人心留下深刻印象。
综上,作为历史教学工作者,应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有效利用好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教学理论和实践路径有机结合,不断探求更具实效性的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历史学科专注力。做到想学生所想,让充满生机意趣又启人明智的历史课,成为教学模式的新常态。
【注释】
[1][2]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2页。
[3][4]徐蓝:《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第10期,第26、29页。
[5]孔繁敏:《“互聯网+”时代下构建高中智慧历史课堂的对策探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年第10期,第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