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引领,策略指导:让试卷讲评更有实效
2021-12-06张学峰王华栋
张学峰 王华栋
【课前思考】
对于试卷讲评课,大多数教师的上法都差不多:整张试卷从头至尾,每道題目都分析一下,简单的题快速过,错误多的题放慢了讲;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评析错因,强调正确的方法,重要的知识点再变化拓展练一练;有时边讲边让学生订正,有时全部讲完后再让学生统一订正,订正时教师给予指导……
上述教法,看似很扎实,但上课的教师经常会觉得不满意——自己讲得多,讲得累,学生却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强;明明自己已经讲得很清楚很到位了,但效果却很一般,学生订正时还是要出错,更别提下次换个题目再检测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讲评的内容不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哪怕教师讲得再多再累,他们怎么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光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完之后再练习,学生没有开展深度的学习,没有获得方法上的启示,他们怎么可能学得好?
试卷讲评课的正确开启方式是:不要全讲,精选学生最关注最想听的内容讲;让学生分担讲评的任务,他们参与了讲评,可使思维主动发生、知识更好掌握;课堂既重视解题思路的指导,又关注学习策略的引领,让学生的能力明显提升。
本文试以“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检测卷”为载体,就如何提升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效率进行了实践探索。
【课堂实践】
(一)数据驱动,激发兴趣
(教师用PPT呈现测试卷的空白卷)
师:这是昨天的单元测试卷,你还记得这些题目吗?猜一猜,哪道题目同学们错得最多?
在学生不同的猜测之后,教师出示错题人数统计图(如图1),请学生观察,并提问:“看到这张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4题错误率最高,我们班45个人,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出错。这道题我也错了,不过我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同学出错。
生:我发现有5道题目的出错人数比较多,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重点分析这些题目?
……
(思考:将试卷批改中得到的信息呈现给学生,能引发学生对试题的强烈关注,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教师课前对错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有利于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情况,让试卷讲评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错题深究,挖掘内涵
1.有意刺激,强调习惯
师:我们先来看看错得最多的题目(课件呈现),3.06L=( )dm3( )cm3。我们全班有28位同学做错了。这么多同学做错,你觉得原因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生:我们觉得错误原因是没有仔细审题,把题目当成了3.06L=( )dm3=( )cm3,因为我们组4人中有3人都是这样错的。
教师肯定了学生的想法,顺势提出:“要避免这样的失分,你有什么建议吗?”
生:我觉得在做完之后,可以多检查几遍。
生:我觉得简单的题目,审题时要更细心,说不定就会有陷阱。
生:我觉得在审题时,可以提醒自己读得慢一点,还可以圈一圈关键词,画一画重点句等。
师:真棒!不但提醒大家“审题要仔细”(板贴),还给出了具体的办法。那让我们仔细审题,再来做几道单位换算的题目吧。
课件呈现三道不同类型的单位换算题目,学生仔细看题,口头交流答案。
(思考:教师呈现简单题目的大面积出错现象,引发学生对“审题要仔细”的深刻感悟,并促使学生主动寻找改进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三道跟进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巩固知识,增强体验。)
2.逐步深入,引发思考
(1)读懂他人的错误。
PPT呈现错误人数排名第二的题(如图2),学生猜测错误大多出现在表面积计算中。
教师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呈现两个典型错例(如图3),引导学生观察后思考:错在哪?为什么错?
错例1:
错例2:
同桌交流后,教师组织反馈。
生:错例1算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相加后,漏减了重叠的两个面。
生:错例2用平移的方法来思考,想法很好,但算出整个图的表面积后漏减了前后两个空的面。
师:他说的空的面在哪里,大家能想象得到吗?
学生观察、想象,上黑板点出,教师借助课件动画演示,支撑理解,引导学生感受到做题时思考问题要全面、缜密。
(2)建立知识的联系。
师:刚才我们回顾了组合图形的表面积计算过程,试卷中还有哪些题也和表面积的变化有关?
出示合作要求:
①找一找,卷子里哪些题和表面积的变化有关?
②想一想,同学们可能会出现哪些错误?
③说一说,同桌交流错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指导,组织反馈。
生:我们组找到的是第7题。
(7)一个长方体,把高增加2厘米,变成了一个正方体,表面积增加48平方厘米,求原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师:太有眼光了!这是这次考试中错误第三多的题目,我们班有21位同学做错了。
学生猜测错误的做法,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再度思考,想象增加部分的面积(如图4),并请做正确的学生上台介绍思路。有两位学生上台,边用软件画图,边写算式解释自己的算法(略)。
生:我们组找到的是第8题(如图5)。我觉得做错的同学以为减少的32平方厘米只是4个面的面积,但实际上是减少了8个面。
教师告知学生这是错误第四多的题目,并借助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减少的是哪些面。
生:我们组找到的是第17题(如图6)。通风管只需要算4个面的面积,有的同学可能多算了2个面。
……
师:同学们都找得很好,分析得也很好。的确,长方体表面积計算,要根据各种实际情况,合理解答。
(思考:以整体求联的视角审视题目,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知识。试卷讲评课中,点状地、逐题地进行讲解,或就题论题式地进行分析,学生难以构建知识网络或迁移解题能力。因此,讲评一题后,让学生找寻这一类题,这样的设计让题目之间建立起了联系,让能力训练落到实处。)
(3)体验学习的策略。
师(课件回到图2):两个长方体拼在一起,会引起表面积的变化。这个单元学习中,还有哪些情况也会引起表面积的变化呢?
随着学生的回忆和介绍,课件逐步呈现搭、挖等不同情况(图略),结合图示引导学生思考表面积的求法。
小结:在表面积计算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想清楚要计算的是哪几个面,是用加法还是减法,能不能用上巧妙的方法,这其中的关键是思考要全面。(板贴:思考要全面)
(思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介绍更多与表面积计算有关的情况,在师生交流中进一步夯实刚刚获得的解题方法。整个环节的学习,还应让学生深刻体验解题时“思考要全面”的学习策略。)
3.攻克难题,提升思维
(1)聚焦难题引导理解。
教师主动呈现错误第五多的第19题(如图7),告知学生类似的题目在作业中已经遇到过,但这次错误率还是很高,看来的确很难。
学生自主讲述解题难点,表达困惑;教师通过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量;学生同桌再次交流,深刻理解解答此题的多种方法。
(2)变化要求激活思维。
师:同学们,老师想在容器B中养鱼,小鱼的体积大约是20立方厘米,老师还想在容器里面放一座高20厘米、体积约10立方分米的假山。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出一道有意思的考题吗?把你出的题与同桌分享吧!
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地编制出各种题目,题目有意思,有挑战性,同桌分享热烈。教师择机请学生介绍一些好题,组织其他同学思考,口述解题思路。
生:把假山浸到容器里,会有水溢出来吗?
生:把小鱼放到容器里,水面上升了多少?
生:放多少条这样的小鱼时,才会有水外溢?
……
(思考:以上活动,学生经历了“分析难点—解决问题—自主编题”的学习过程,既解决了问题,又发展了思维。尤其是学生通过自主出题的方式,锤炼了理解信息、整合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独立订正,加深理解
整堂课的最后5分钟时间留给学生独立订正试卷上的错题,教师巡回了解,针对个别的错误,进行单独指导(略)。
【课后反思】
实践证明,这样的试卷讲评课,学生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思维迸发,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明显。这节课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主要是在数据的精准使用、策略的有效指导等方面做出了可行的尝试。
(一)数据引领,让讲评内容得以聚焦
该课教学的基础,就是试卷讲评前,教师统计了学生答题的错误情况。从文中可以看到,整张试卷有19道题,错误率最高的有5道(错误人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很明显,教学的用力点主要就应该是这些题目。数据,让教师准确把握住了需要讲评的内容,讲评时“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得以避免,而对每道错题详细情况的了解,更让教师在课前就心中有数,充分预设了讲评的切入点、展开点和深入点。正是有了这些基础,教师才能结合题目特点和目标定位,精心编排并高质量实施了一个不循旧路、富有成效的教学过程。所以,数据精准引领,可让学生学得聚焦,教师教得高效。
(二)错题深究,让策略指导得以落实
我们知道,一个数学的知识点,可以编出各种变式的题目,因此数学题目是讲不完的,就题论题是没有意义的。唯有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的策略,尤其是获得一些学习的好策略,学生才有可能以一驭十,应对自如。基于这样的目标追求,本课中将学习策略的指导巧妙地融于学生对错题的深究过程之中。如把因不认真审题而产生错误的题目放在课始,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谈谈改进建议、尝试再次练习,如此放大过程,就是为了强化“审题要认真”的学习要求。而为了让学生切实体验“思考要全面”,课中更是以极大的板块和深入的挖掘,让学生在找错误、说解法、举一反三等学习过程中,不断感悟,最终落地生根。事实上,让学生找寻有关联的知识,自主编制有意思的考题,也是在渗透学习的策略——求联、求变。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设计灵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承担起讲评的任务,增强学习的参与度和思维的灵活性,提升合作、交流及表达的能力,也是本课设计中的一个成功之处。
其实,无论是试卷讲评课、复习课、练习课,还是新授课,具体课型可能不同,教学内容或许有别,但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要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试卷讲评课不应简单地告诉或提醒学生哪里错了,为什么错了,而要为学生准备更合适的学习材料,规划更合理的学习过程,设计更科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充满热情、蓄足思维的学习,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全面收获。
(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学校 31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