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探究
2021-12-06姜少涛
姜少涛
摘 要: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日趋需求,特别是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行业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功能日益突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二者有效融合才能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工匠精神”;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5.025
2016年3月,“工匠精神”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全民培养“工匠精神”,并且将“工匠精神”与“一带一路”倡议紧密联系起来。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到“工匠精神”,要求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1 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内涵
1.1 高职校园文化
文化,简而言之,指人类在改造自然世界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总和。由此可见,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大学除了人才培养主要职能以外,还兼具文化传承的社会使命。高职校园文化主要是指高职院校行为主体,即全校师生员工,由古至今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价值观、职业观、道德观,通常具体体现在学校整体教风、学风、制度文化等。一般具有职业性、行业特性、地方特色等特征。
1.2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时间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全体管理者和员工共同追求的企业价值和共同认可的精神依托。具体体现在经营理念和企业制度上,其核心是企业价值观。
2 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增强教师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认识
众所周知,高等职业教育是为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各行各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企业需求人才这一目标定位,决定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融入行业优秀企业文化。当前,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这对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不仅要培养大批技术过硬的学生,更需让企业文化深入学生的脑和心。
2.2 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忠诚度,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当今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但在就业后一段时间会出现适应不了企业管理要求,倦怠情绪严重,学生频繁更换工作岗位现象严重,对职业忠诚度不高。根据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许多企业除看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外,更在意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应将企业文化要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过程,让学生提前体会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入职后的适应力,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不断提升。
2.3 有利于学校取得长远发展
高职教育当前竞争日趋激烈,各大院校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加强特色专业和内涵建设,提高学校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能够吸收优秀的行业企业文化元素,然后融入学校日常的教学、管理等各环节,形成自己在区域范围内的特色和优势,最终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职院校长远、可持续发展。
3 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是有部分高职院校在发展建设中过于强调硬件建设,不重视软件建设,尤其是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素养不高,“工匠精神”不足,不具备吃苦耐劳、勇于奉献、团结协作、创新意识等企业职工必备的基本素养。高职毕业生就业后,遇到与校园文化不同的企业文化,往往感到迷茫,需要很长时间去适应企业,不能很快融入企业中。高职院校要实现培养目标,就要融合现代企业的优秀文化理念,树立品牌意识,拥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将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实现对接,让毕业生实现“零距离”就业,已经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4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路径探究
4.1 积极提取优秀行业企业文化元素,有效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功能,行业企业需求、市场需求是高职院校的办学风向标。为了更好地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首先应该提取优秀的行业企业文化元素,特别是地方知名企业或行业内上市企业的经营理念。例如,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所在地安徽省芜湖市,当地大型上市公司,经过课题组深入调查,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强调“以数字化推动食品产业进步,以IP化促进品牌多元发展”的企业使命,公司不断致力于产品的创新,未来十年,公司将围绕“制造型自有品牌多业态零售商”的崭新定位,以数字化为驱动,重构供应链和组织,为主人带去质高、价优、新鲜、丰富、便利的快乐零食。可见,三只松鼠企业文化中强调服务和创新,于是我们把服务和创新的企业文化融入我们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
4.2 广泛构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已被证实为职业教育有效模式,广大教育工作者达成共识。虽然我们认可校企合作,但如何实践,或者说如何更合的建设校企合作仍然是需要继续探索的课题,很多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时,只是机动的、生硬地把学生送到企业实习或者在校园内建设几个实训场所供企业使用,让学生在里面开展相关实习,这些只是多数高职院校通行做法,没有将企业真正的文化要素融入日常教学中去,达不到产教真正融合。首先,学校或政府要在制度层面解决校企合作机制,通过制定规范的校企合作制度,让校企合作进入常态化。其次,学校要求专业课老师深入企业一线,学习企业先进管理经验,感受企业文化和对用人需求,在编制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日常教学和实习实训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再次,学校要经常性的邀请行业企业一线管理者或技能大师进课堂进行情境化教学,亲身讲述企业生产实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对专业和今后就业的心理距离,进而提升综合职业素质。
4.3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设计专业教学内容
学生在校的日常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把企业文化中的技术要求、管理经验、服务意识、团队合作观念等融入日常课堂和实训教学中去。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企业一线员工,他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因此,在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以企业对一线员工的职业要求为目標,设置学生在校期间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模块化训练。考核时,除了考核学生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还要兼顾学生的职业素养、服务理念、团队合作等指标,从而培养出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全方位人才。
4.4 尽可能多的采用情境化教学,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以日常教学活动或课外活动为载体。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企业工作氛围,增加其以后岗位适应性,一方面,在教学设施建设上,尽可能把教师、实训场所布置成企业工作环境,比如悬挂标识标牌、张贴企业宣传标语、企业经营理念、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等,通过这些企业感官文化的熏陶,加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性和认同感;另一方面,根据学校专业特色组织开展相应的校内技能大赛,如金融类院校组织点钞比赛,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机械类院校组织机械组装和维修技能比赛,计算机类院校开展信息类相关技能比赛,组织形式尽量企业化,或者邀请企业骨干员工共同参与比赛。通过这些组织活动的开展,拉近学生与企业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的距离,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周庆,卢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对职业教育效果发展的分析研究[J].时代农机,2017,(09).
[3]吕冰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研究[J].企业文化,2017,(2):107.
[4]丁正亚.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J].职业技术教育,2017,(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