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姿态

2021-12-06田晓隐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鞭炮声哭声平原

三片落叶

一片树叶落地,就有一扇门缓缓关上

灯火和药罐子在其中沉睡

夜薄凉,久病不愈的人开始怀念床

无棉花,无枕头,床板内部有路延伸

月光三千里。被趕路的脚夫一截一截地吃掉

前方是何方?去路是不是归路

再有一片树叶落地

落叶里面浮现一张脸,带着歉意

这张弧形的脸,囊括一个深邃的秋天

睡不醒的是老虎。我走在路上

是睡醒了的绵羊,和天空软绵绵的云朵

最后一片树叶落地

群山之外。雁阵搅得天空疼痛不止

落单的那只孤雁,是一柄失去灵气的兵刃

身后的炊烟被冻僵。火苗乱扭

很多的门无风自开

屠夫和猎人正在忙碌,隔夜就来的冬天

是他们怀揣的一副中药,或者火种

我得在月光下继续赶路

把背囊里的木钉全部用掉

要在石匠把碑雕好之前,钉好所有散架的棺材

最后的一片落叶,是一块冻僵了的骨头

和先前的落叶一起凝固

晶莹的骨骼让去往墓地的人原形毕露

出 行

山村的高潮时分,大约是从清晨

五点左右开始。正月初一,天亮之前

家家户户从鞭炮声中醒来,当然

也有很多守岁人彻夜不眠

谁也不知道第一挂鞭炮是谁家燃放的

除夕夜十二点一过,出天行的鞭炮声

从远方传来,天际闪闪,群山若隐若现

鞭炮声是山村的新年钟声

希望和祈祷

醒来的人满怀喜悦站在场子上,听音辨向

这挂谁家放的,那挂谁家放的

鞭炮声响在山峁上、山洼处、山沟旁……

从岭上,冲里、湾子、平埫、峡峪响起

有人住就有穿透黑夜的火光

相邻近的几家,一家放完了另一家接上

没有约定,轮番发出自己的声音

最后一挂鞭音落地

天已粉粉亮,出天行的人回到火笼

围坐烤火、喝茶,吃甜糟、抓果盘

等天亮了开始出行

出行的人手里拎着一挂挂鞭炮

鞭炮声此起彼伏在群山之间回荡,辞旧迎新

两种姿态

在平原奔跑,一切物什平行着后退

平移。跟我在老家红岩寺奔跑,完全是

不同的感受。那种跳跃。让一切事物

变形,我来自于一个魔幻的乡村

这么说。在一种撕扯中长大,惧怕

安稳。河流仿佛爱情,在山乡跳跃

折腾。来到平原,如同来到老年,平静

其实是虚无。个体实录,是否具有

个人经验,是难以窥视的瓶中露水

命运变迁即是生活所见,比如我要把

美好赠予人,总不能喋喋不休地述说

那个山村,除了遥远和朦胧,羞愧的是

记忆空白,这种缺憾恰恰是童年的缺失

饥饿、贫穷已被遗忘,小时候的宏愿

成就了一种自我报复。匮乏是对自身的

恐惧,就像每天打理体面的牙齿

村里铁匠给我讲过淬火,坚硬

篾匠有缠绕的美学,好吃佬对我说:

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在一生的奔跑中,有无数种姿态

有些被带到平原,有些被遗落在山村

自我切割两面,长久练习着平移或者跳跃

夜色中奔跑的马

在夜里,哭声是一枚钢针

窗外薄薄的凉意是一堆棉花

而我是一个深度失眠者

在暗室的一角,枯坐

可能我刚练习过穿墙术,或者

我已经从自己身体里面出去走了一圈

我听见哭声纷踏而至

钢针在游走,无缝不入

总是插在这个疾病缠身的夜晚

而从远方回来的人

在夜间沉睡,睡成一地秋意

每一粒谷物都在穗子上张开讨债的嘴巴

有多少张泛黄的脸需要眷顾

在八月的夜晚

就能看见多少个伸开的口袋

而我。在异乡深度失眠

我的哭声洒落在奔跑的马背上

只有一枚落叶作为回音从窗外飘进来

瞎子正走过麦芒

瞎子摸过平原,麦芒泛黄

钟声从远方的山腰传来

远方的山。那时,草木青葱

牛羊从山脚追随着季节向上

山顶上的人,歌声清亮,看牛羊从脚下漫上来

用平静的呼吸抵住一片白云。许下承诺

为了兑现这个承诺。山顶上的人

下山,意图走过平原,走过城市,走到海边

某个深夜,起火。烧毁了山,牛羊,挂在屋檐下的高粱

烧毁了下山人的后腰。下山人没哭,眼睛就瞎了

他正走过平原,平原上生出的麦芒

如顶针,一下一下地刺着他需要缓冲的足弓

瞎子卖艺。沿途做着似乎人们不需要的祷告

拐杖一点一点的叩敲大地,钟声总在远山响起

白 鹭

天色将晚,主人掌灯

盲人把竹杖点到一只鸟的体内

有些人一生未相见

却打马而过捎来相似的悲喜

尘世苍茫,炊烟如旧

青菜入胃,我和谁有三分相似

唯有那只鸟一动不动

草木遂意,无风自动地摇头

轻唤它:白鹭

轻唤我:看不见门路的客

梦中,虚拟返乡

梦中有大风刮过。百里村庄,空无一人

哭声从何处传来?茅草涌动,月昏黄

茫然无措。没有路标,没有站台

揣家书。沿路返回。是客还是归人

桃花不安分,一朵一朵引爆春天

村里的狗,总也叫不出第二种声音

栅栏逼仄。总想出逃,看栏外花开

看山那边,花期不同,花有百种

用瓦片斩断缠绕在篱笆墙上的风筝

石磨,轱辘,青瓦房被炊烟遮住

在远方翻滚。如一枚煎饺

被岁月煎炒,擦破皮,梦断远方

村庄。安放不了记忆。梦中时常大风吹

刮向新的荒芜。能盛放哭声,溃败在异乡的夜

一锤定音

苦命的郎中,味苦的药

一生打铁的我,衣服上全是窟窿

血液里全是铁锈的味道

铁屑如同暗伤,起于火

败于流水时光,淬火不是铁屑

而是利器本身

早熟的庄稼挂不到梁上

早起的鹊子不一定睡在树上

别说大器晚成

钝器一枚,便于将自己藏在荷包

(郎中不给自己治病

木匠不给自己修床)在乡村游荡

作为一名铁匠,过气的手艺人

在丁丁咛咛中敲打自己的曲和直

锻打的过程贯穿一生,安魂曲或秘语

白 露

用沉默藉慰离别,恰恰会打破平衡

铁轨摩擦,音律宛如离别赋

多缓慢就多焦急,反过来

一样成立,揭开杯盖抿一口

不会再有添水的动作

口含磁铁的人不停压低、抬高帽檐

无声,莲蓬子落地;多语

葵盘抖落葵花籽

明日复明日,要多长有多长的光阴

忧伤略长一寸,企盼总差一点

月亮在水中行走

像极了蛋黄在蛋清里晃动

一池水洗一滴泪的距离,想念即哲学

八月最后一夜

线装书里面有露水,潮气有起义之心

打坐的人,掌心有闷雷滚动

树桩戳在道路两旁

我丢弃了一个伐木工笨拙的手艺

背一捆柴草游荡

不能熔浆,造纸。那就点一把火

摊开书,八月最后一夜

我醉卧高楼,一支烟忽明忽暗

装腔作势,伺机攫取今夜的月色

在一部小说里面我看见一句话:

最好的提琴,总是很少被奏响。

夜晚有層次感。八月是立着的书柜

我把自己陈列在里面。揣摩书中主角的脸色

田晓隐,1985年出生,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有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西部》《广西文学》《文学教育》《边疆文学》《诗林》《作品》《滇池》等刊物。作品入选《中国诗歌排行榜》等年度选本。

猜你喜欢

鞭炮声哭声平原
那一片平原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哭声
没有鞭炮声的年
鞭炮声,一支传统的民乐
鞭炮
至于吗?
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