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川未明童话对“外语+”专业的美育培养

2021-12-06余蕾昕任香沂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日语教学童话美育

余蕾昕 任香沂

内容摘要:小川未明被誉为日本的“安徒生”,但由于其童话很多带有悲剧色彩,是否适于儿童阅读仍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作品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具有文学性、美学性和现实性的多重价值。本文将围绕小川未明童话,结合当代外语学习者需求,尝试去探究小川未明童话中的美育价值,来为国内日语专业及日语交叉学科的学习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川未明 童话 美育 日语教学 大学生

2019年国家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一环,就是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能够顺应时代所需,在掌握日语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审美情趣和创意表达能力?是本文在琢磨和思考的问题。

小川未明的童话知名度高,在日本儿童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与影响,其作品风格独特,容易理解,适合广泛人群进行阅读,现有文献资料充足,本文坚持在对此谨慎考虑的基础上提出论点。

在日本儿童文学领域,小川未名的重要性不必多言。然其褒贬不一,因为他在充溢浪漫和神秘的童话中,别出心裁地挖掘出人类感情的源泉,超出了儿童文学的范畴。本文坚持在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辩证思考,致力于揭示其作品对美育乃至思想文化的重要影响,并为新文科背景下“日语+”专业同学的美育发展提供资鉴。

一.小川未明及其童话

小川未明(1882-1961),日本著名童话作家,小说家,被誉为“日本童话之父”、“日本的安徒生”。小川未明童话思路开阔,烂漫而又生机勃勃,语言凝练精简,充溢热情、正直、仁爱和温柔的情感。同时,其文字间浪漫神秘的气氛极具特色。作为日本现代童话创作的先驱者,小川未明在日本儿童文学领域的贡献非常之大,具有深远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小川未明童话在中国的首个译文是由张晓天翻译的《蜘蛛与草花》,在1924年刊登于《小说月报》,可以说是中国对小川未明的童话最早的译介,对于我国当时外国儿童文学的引进具有非凡意义。①我国文学界的这一活动始于清末民初,1925年4月,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结社——文学研究会——出版的外国童话集《牧羊儿》,就收录了三篇小川未明的童话作品。张晓天1929年发表了三篇《小川未明童话文学论》,因此可以说是将小川未明介绍至中国的第一人,只不过当时国内并没有人注意到小川未明的童话的真实价值。1932年1月,张晓天翻译出版四册《小川未明童话集》,是小川未明童话在中国的第一个单行本。这是中国学界在论及五四翻译文学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参考,该书也在国内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上个世纪30年代,小川未明的一些童话翻译还被重新编入了国语教材,很多名人在其文学著作中都客观地评价过这些小川未明的艺术活动。由于时间和历史上的原因,此后的40多年,小川未明的艺术作品已经在中国销声匿迹,没有什么新的发展。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初,各种对外国儿童语言文学翻译和传播的活动才重新蓬勃发展。至今我国所有权威人士出版的小川未明童话选集,基本上已遍及全部日本儿童选集。本文研究过程中,拟采用张晓天译本。

小川未明的童话,如《金环》《牛女》《铁环》《大螃蟹》《抵达港口的黑人》《星星们的对话》等,有时有较于黑暗和抽象的描述,被认为不适合儿童阅读,也因此,其作品颇有争议。但是,对于以日语专业大学生为代表的日语学习者而言,深刻的意蕴却更增加了其阅读研究的意义。

二.小川未明童话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小川未明作品《没有时钟的村庄》②,讲述了发生在一个没有时钟而只能通过太阳的上升趋势来判断时间的村庄的故事,天马行空。故事中的人物只有“村里的人”“有钱人”“男人”等抽象的名称,很难从中看出特别丰富的人物信息。这种模糊的写法留给读者无限的空白,让读者在阅读中思考更多。

同时,“太阳”和“时钟”在这部作品中是对立的。“太阳”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时钟”则是近现代化的产物。没有时钟的生活状态十分原始,也与大自然更为贴近。文章最后村民选择回到传统的依赖日升日落来判断时间的生活,也与文章最初的生活状态相照应。故事中村民传统的生活状态和自在悠游的精神风貌,令人联想起中国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民谣《击壤歌》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③描绘的场景。不论是写法上通过抽象达到留白的质朴,还是村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淳朴民风,无不令人感受到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生活智慧。

小川未明许多的童话中都营造了淳朴自然的氛围。中国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领会到亲切的中华文化的影子,感知到自隋唐传入日本的中华文化的气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日本文化的交流,使得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异国作者的文章中领略到中华文化,侧面上也增强了对本国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④文化自信并不只是一句口号、一个理論名词。目前,加强新文科建设,把握新时代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文化与人才,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现代文明所提倡的中华文化自信有其深厚根基,是可以真正践行的。阅读小川未明的作品,无形之中培育了日语学习者的文化自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小川未明童话有利于日语学习者夯实文化建设的根基,同时也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对于塑造大学生健康思想,巩固国家文化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三.小川未明童话折射社会与人性之美

小川未明创作的童话中所营造的现实美是独特的。本文认为现实美包括社情风俗美与人性善恶的美感。在小川未明的笔下,现实和人性在美感层面上交相呼应。

《野蔷薇》讲述了两位敌国戍边人物的故事。故事中的野蔷薇见证了两人的友谊,与美好的人性交相辉映,象征着友情,真诚等人性中美好的部分。野蔷薇的开放,反衬出人类战争和人性中丑陋的一面。但死亡之吻不会怜惜任何人,野蔷薇的枯萎算作青年士兵的陪葬。

现实美在现实景色和人性之间反复跳跃又相互呼应,这是小川未明作品中常见的写作方式。在小川未明很多的童话作品中,都能明显地看到这种将现实美揉入文章中的做法。在《黑色的人影与红雪橇》中,黑色的人影映射人性冷漠、自私的一面。红雪撬象征人性中的冒生命危险救助同伴的善良品质。在《老爷的茶碗》中,粗制的茶碗也代表着人性中朴实无华的品质。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小川未明童话相较于西方童话更加朴素现实。与此同时,除《雪原少年》之外、其作品多为简短干练的短篇童话。简洁的故事利于阅读者记忆,且容易使读者在生活中对于类似物品产生联想记忆,唤醒对于故事中的事物和情节的记忆,从而达到持久的“美育”目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短幅、不费时却又好记忆的作品,更容易被大众阅读和传播。

日本文坛在上世纪60年代后,小川未明作为儿童文学领域的著名人物,成为年轻一代儿童作家批判的对象。新一代作家从现实主义立场和欧美幻想故事体系层面对小川未明的作品进行否定。其作品在揭露现实社会人性美的同时,也不吝啬描绘人性的丑陋,例如《野薔薇》中因战争死亡的青年,或者在《红蜡烛与美人鱼》中,被贪婪夫妇售卖给商人的美人鱼。涉及战争与人性方面的话题总是复杂而沉重,类似的童话体裁是更适合成人阅读而非儿童的。

也因此,小川未明童话作品相较于儿童或者青少年,更能迎合类似大学生群体的阅读需求。研究表明大学生阅读趋数字化、碎片化、稀少化和功利化。这种趋势下,短篇幅、易读懂、具有一定现实性和深度的文章将更好的适应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读者可以通过其文字感受到当时日本的社会风貌以及思潮,这对于日语学习者而言,是一种了解对象国的有效途径。

同时,日本经典文化符号“物哀⑤”在小川未明的作品中广泛存在。“美好的事物总是越快的消逝”所传递的哀伤、悲情之美在一些中国文学作品中也能找到影子,但又有一定差别。这种传递信息和感情的方式,是别具一格的。更适用与开拓国内学生视野,有效地提高审美包容度,以达到更全面地美育效果。

四.小川未明童话对感知抽象美的熏陶

小川未明的童话充满浪漫与神秘的气氛,读他的作品往往有一种拨云见日之感。在幻想包裹的外表下蕴含的是对人性善恶的批判和思考,他将作品中所展现的童真、正义、道德、伦理藏匿在幻想的故事当中,读起来晦涩难懂。但只要理解了小川未明的童话观,研究分析其作品里的抽象事物,就不难理解作者笔下的这份艺术美了。

小川未明认为童话应从童心出发,尊重儿童的世界观。也阐明了自己的童话观:“通过创作诉诸这种纯真感情的闪光和自然的良心的裁断,并表现少儿时代特有的梦幻世界的故事,使读者沉醉于美与忧愁的氛围之中,这即是我所追求的童话。依据纯情的儿童的良心来裁判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即是此艺术所具有的伦理观。”⑥这让小川未明的童话既富有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同时也最直率地传递感情:“面对美丽的东西就直率地认为美丽,遇到悲伤的事情便感到悲伤,对正义的事情便激起感慨。”⑦

《红鸟》是小川未明的一篇散文童话,“我”看见了红鸟便想起了姐姐,这本该是两样毫不相干的事物,但作者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期间关联不在于“红鸟”与姐姐的相似之处,而是“我”对姐姐的深切思念。此时的“我”所看到的景象也好,红鸟的鸣叫也好,抑或颠簸而来的马车和袅袅升起的黑烟,都满载着“我”对姐姐的思念。

这种文字所渲染出的抽象艺术美的氛围能够给儿童带来共鸣,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就像小川未明的童话世界那样色彩艳丽、一尘不染、充满未知。但小川未明的童话更准确的分类应该是“成人童话”,能够引起当代大学生的思考,大学生们能够看见那份温情背后的哀伤,完整之下的破碎,人内心的挣扎。“童话一生可以读两次。”第一次以孩童纯真的眼光去看,可以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第二次让大学生以历经世事的眼光去看,可以窥见童话中的谎言,人性中的黑暗面,同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大学生对抽象美的感知能力。

除了从童心出发进行创作这一立场,小川未明童话中抽象的艺术美还体现在基于现实的丰富想象。《红蜡烛与美人鱼》这部作品以幻想生物美人鱼的视角描绘了人性的美好和残酷,美人鱼是虚幻的,人们在利益面前表现出来的利欲熏心却显得如此真实。小美人鱼在幸福的生活中画出精致图案的蜡烛为人们带来祝福,在即将被抓走的惶恐中随手一涂的红蜡烛给人们带来诅咒。对小川未明童话中抽象的艺术美深入研究,会发现其本质是赤裸裸的现实。想象与现实是相互映射的。小川未明童话中难以参透的那些意象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性的复杂多变。许多篇故事当中那些善良纯真的人并不能拥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他们大多走向了黑暗,这一点也与传统的童话有所区别。但正是其复杂性,丰富了其中审美的层次。

小川未明作为日本儿童文学的奠基人,擅于透过儿童的内心去剖析世界,因此其作品在充满诗意的语言中往往具有讽刺意义,即依据纯真儿童的内心来判断明与暗,善与恶。即使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这种方式也依然适用。阅读与研究小川未明的作品,以成人的视角重读童话,用不同民族的角度去审视世界,有助于提升审美素养和文学修养,在悲剧中感受美好,在残酷中感受温暖,在孤独中感受爱,从而在提升外语能力的同时,加强美育素质的培养。

小川未明童话不管在文字表达还是在氛围塑造上都拥有出色的表现,是培养“日语+”专业人才审美能力的绝佳材料。在用日语原文阅读小川未明童话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体会小川未明精彩的文字表达,而且还可以接受审美方面的熏陶,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认知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在培养日语学习者的外语语言技能和审美能力方面也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诗化的日语表达,深刻的警示意义可以为青年大学生提供砥砺灵魂的优秀典范。

参考文献

[1]高洪霞.小川未明童话在中国的最初二十年——以张晓天的译介活动为中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9):81-83.

[2]赵净净.小川未明童话与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与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2.

[3]张晓天(译).小川未明童话集:鱼与天鹅[M].新中国书局,1932.

[4]张晓天(译).小川未明童话集:黑人与红雪车[M].新中国书局,1932.

[5]王敏.日本儿童文学中的童心主义[J].外国文学研究1986(10).

[6]李真.日本大正时期小川未明童话作品分析——以《红蜡烛和人鱼姑娘》为例[J].科技信息2010(31).

[7]朱光潜.谈美[M].中华书局2010.

[8]袁萍.現代阅读趋势探析[J].传承,2009(12):144-145.

[9]高洪霞,靳丛林.日本文学童话对民间文学的继承与创造性重建——以小川未明的《红蜡烛与美人鱼》为例[J].华夏文化论坛,2017(02):411-417.

[10]孙大青.关于小川未明童话创作中的“消极”色彩研究[D].南京大学,2012.

[11]谢妮妮,程岭.核心素养下大学生阅读倾向分析与矫正策略[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41(07):55-56.

[12]杜丽娜.日本文学中物哀的美学分析[J].青年文学家,2021(12):102-103.

[13]小川未明『生活の火:小川未明感想録』[M].精華書院、1922.

[14]小川未明『人間性のために』[M].二松堂書店、1923.

[15]小川未明『常に自然は語る』[M].日本童話協会,1930.

[16]小川未明『定本小川未明童話全集1-6』[M].講談社、1976.11-1977.5.

[17]高橋依子「小川未明童話にみる母親像」[J].『女子教育』1990.4.

[18]小埜裕二『小川未明全童話』[M].日外アソシエーツ株式会社,2012.12.

[19]小川未明『小川未明新収童話集123』[M].日外アソシエーツ株式会社,2014.

注 释

①高洪霞.小川未明童话在中国的最初二十年——以张晓天的译介活动为中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9):81-83.

②小川未明.時計のない村[EB/OL].https://mp.weixin.qq.com/s/0Wjp9XUZu1rYdOCqNm2Gvw.2020-06-22/2021-8-18.

③师纶选.历代咏史诗五百首.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4页.

④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习近平.人民日报,2015(002).

⑤物哀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もとおりのりなが)提出的文学理念,是指情感主观接触外界事物时,自然而然或情不自禁地产生的幽深玄静的情感.

⑥王新禧.为小川未明《千代纸之春》所做的译序[J].2012(12).

⑦王新禧.小川未明《千代纸之春》所做的作者简介[J].2012(12).

本文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专业的美育培养方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姚露、朱瑞仪、石永琪,参与本文撰写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日语教学童话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午夜童话镇
日语借词对汉语及日语教学的影响分析
浅析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日语教学中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