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壁赋》与《荷塘月色》之比较

2021-12-06曾庆芳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赤壁赋荷塘月色桃花源

曾庆芳

内容摘要:苏轼的《赤壁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文言文,其艺术造诣之高,使之在近千年岁月中始终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现代散文的典范,其修辞颇具特色,令人回味无穷,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的“至美之文”。两者虽然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在写作心境、政治生活环境以及自由思想等方面却有很多共同特征,值得读者在细心比较中揣摩与品味。

关键词:《赤壁赋》 《荷塘月色》 心境 桃花源 自由

苏轼的《赤壁赋》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中学时期的必学篇目,两篇文章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可读性强。许多学者从意象、情感、语言等不同角度对两篇文本进行了解读,却少有人将两部语体不同、作者生活时代不同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在比较阅读中,笔者发现两部作品在多处都有其暗合之处,甚至透过比较,更是凸显出两位知识分子文化心态上的共通点。

一.一波三折的心境变化

公元1082年,秋高气爽,苏轼与朋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水面平静无波,于是“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轼面对浩荡辽阔的江面,心情也随之变得舒畅、自在。面对如此美景,客人以萧配乐,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山水、风月之景为苏轼带来的心灵暂时的平静,也在这箫声中重回现实,情感由乐转悲。苏子神色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主问客答,以曹孟德的史实与现实的自己对比,借客人之口,将内心的苦闷、悲怆倾泻而出。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苏轼劝慰自己,化解内心的困苦,使之终在苦涩和愁闷中释然。他不再纠结于个人,而放眼于天地万物,从“变与不变、取与不取”的角度来思考人生,摆脱了心灵的困境,获得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脱。于是“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一文中,作者的心境变化为舒畅——悲咽——达观,一波三折,借景物排解内心的苦闷,又在景中释怀。

在夏夜,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独自出门缓解忧郁,寻求心灵的净土。他来到了清华园的荷塘,见荷塘美景,写下了《荷塘月色》,文笔清丽婉约,至美至妙。因不平静的内心,朱自清在这静谧的夜晚,沿着荷塘那条幽僻的路走着,月色溶溶,这条平时有些阴森的小路也变得刚刚好。他“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带着无人理解的孤独,感受着独处的自由。他“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暂时摆脱了内心的不平静,只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作者看到了如裙的荷叶、姿态各异的荷花,月色朦胧,光影和谐,别有一番韵味,淡淡的喜悦萦绕在心中。再看周围,作者对杨柳的描述却是“阴阴的”、“烟雾”,连树缝里漏着的一两点路灯光,也是没精打采的。作者此时淡淡的忧愁与淡淡的喜悦交织在一起,荷塘中最热闹的蝉声与蛙声,也难以将他触动,“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他忽然想起了采莲的事情,江南热闹、有趣的采莲生活,因时间久远而更加美好和珍贵。“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孤独的他只能借着回忆去感受这份热闹,淡淡的惋惜与无奈在字里行间中显现。他又想起了《西洲曲》,徜徉于《西洲曲》幽美的意境中,惦记起了江南故乡。在这份回想中,他走到了自家门前,走出了平静,回到了现实。《荷塘月色》作为一篇写景散文,文辞优美,但文中许多字眼都能体现出作者心情,看出作者心境的变化。作者心境上经历了不静——求静——得静——出静四个阶段,在荷塘景色下寻“静”。

比较《赤壁赋》与《荷塘月色》,作者都是借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景物中“放空”自己,享受自由与闲适,又都发生了情绪的变化,乐——悲——喜,不平静——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喜悦——回到现实,或获得了心灵的超脱,或获得了暂时的平静,作者在夜色下,看到无边美景,文由心生,心境的转折使文章绽放出夺目的光彩,经久不衰。

二.政治与生活环境下的“桃花源”

元丰二年,苏轼因写《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锒铛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经历了牢狱之灾后,又被一纸诏书贬到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属于被看管的“犯官”。他积极入世,有着兼济天下的壮志,但被束缚在这荒芜之地,他的思想抱负无从谈起,梦想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1]不仅是仕途失意,生活更是穷困潦倒。刚到黄州时,一日三餐都成了问题,仅有的一点积蓄,需要计较着才能维持生计。后徐君猷将一块废弃的土地无偿给苏东坡用于耕种,他才真正安置下来,成了一名以耕种为生的农夫。被贬黄州的时光里,苏东坡的生活、地位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但他懂得随遇而安,寄情山水,在与好友泛舟于赤壁后,写下了《赤壁赋》,将仕途失意的消极、内心的惶惑与深思后的淡然都融入其中,是苏轼对于自己坎坷人生的思考,是他精神上的“桃花源”。

相比于《赤壁赋》作者个人的政治背景,《荷塘月色》当时的政治环境更多的是国家和时代形势。《荷塘月色》创作于1927年7月,而当时正值“四一二”大屠杀之后,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2]朱自清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教书先生,他不满白色恐怖的残酷现实,却又无能为力,既不愿投靠国民党,又不能奔向井冈山,面对惨淡的政治局势,内心惶然无措,感到无尽的迷茫与彷徨。[3]朱自清当时的生活颇有些捉襟见肘,和父亲还有着重重矛盾,他作为丈夫、父亲、儿子,承担着养家的重担,而这些又难以开口诉说。这里的他经受了数月政治上无所出路的忧愁,又被生活的重担所束缚,于是在一个夏夜,不平静的他走出家门,来到荷塘,借景消愁,享受片刻自由。钱理群曾认为《荷塘月色》的宁静的境界恰是作者的“精神的避难所”。《荷塘月色》更像是朱自清虚拟化的一个超出平常的荷塘,是他心灵上的“桃花源”,在这“桃花源”中可以超脱于现实,也忘掉那不堪的压抑的时代。[4]

比較《赤壁赋》与《荷塘月色》,都是在不如意的环境下所写,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政治上的迷茫失意与生活上的压力忧愁,但这却带给作者灵感的迸发,他们一个感慨人生的短暂无常,一个远离现实的不平静,用文字来营造出他们的“桃花源”,在“桃花源”中自己没有忧愁,没有烦恼,是一个与尘世脱离的“桃源中人”。

三.作品中流露出的自由思想

苏轼的《赤壁赋》叙述自己泛舟赤壁,在江上随船游荡,“纵”、“凌”二字便流露出作者的潇洒、自由,“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此刻作者仿若乘着风在空中遨游,又似乎已离开了尘世,羽化登仙。风、天空、仙子等意象常带有自由的象征意义,作者与客泛舟,事情虽雅,但选在晚上游赤壁,似乎并不多见,这是作者自由、随性的兴之所至。在与客的对话中,再一次体现了他的自由思想。“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作者从不变的角度,思索人与物的永恒,走出了感慨时光短暂的忧郁,流露出作者精神上得以超脱的自由思想。思于此,作者不由得感慨:“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大自然的馈赠,趁着大好时光,莫不要辜负这良辰美景,我们一起尽情享受吧。”

朱自清在写《荷塘月色》时,多处隐含着对自由的渴望,追求心灵上的独处。我们细读文本可以发现,文字有着多重矛盾,但正是这些矛盾,更突出了作者的自由思想。“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便披上大衫出门看景,当时妻儿已经入睡,说明时间不早了,但作者会因为突然的想法而不顾天色已晚,要去看一看“另一番样子”的荷塘,这不就是自由的体现吗?“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爱热闹的人也爱静,喜欢群居,也爱独处,用这些看似矛盾的词语来描述同一个人的喜好,这样的人多是有些浪漫主义色彩、随性自由的人,这里的矛盾就是他自由思想的流露。“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他白天接触的人大概只有学生、同事、亲人,一定要做的事除了在学校教书,和同事交往外,也就是家中琐事。他不愿再面对这些,把这些全部抛开,就只剩下他自己,不必理会任何事情,正是他现下所想要的妙处。作者无法真正得到这种抛却现实的自由,只好在荷塘月色下想象出“自由”的样子。月色荷塘下,荷花在自由地生长,月光在自由地流淌,而联想出的江南采莲图,少女在自由地采莲,少男少女在自由地传递爱意。“荷塘”是一个自由的世界,一切都是自在的,一切都是自由的。[4]自由,是“荷塘”另一番样子的呈现,也是作者的心之所向,他渴望沉浸于这超脱现实的自由,体味这月色、莲花、淡淡的荷香与热闹的蝉鸣。

比较《赤壁赋》与《荷塘月色》,都是作者在多重束缚下写就的名篇,其中都流露出作者的自由思想,不同点在于《赤壁赋》更多的是洒脱旷达,完成自我救赎的自由思想;而《荷塘月色》中作者个性上的自由与现实生活发生冲突,内心纠结矛盾,在散文中就更侧重于抒发对超脱现实的自由的渴望。

总之,苏轼与朱自清的时代不同、境遇有别,因而文章的境界、价值取向也有很大差异。尽管两篇文章体现了作者对待人生的不同态度,但通过仔细比较可以发现二者却有相通之处,可以感受到两位文学大家在文化心态上的相似性。他们在现实的禁锢下,都更倾向于追求精神上的解放,都具有自我排解的意识。他们对待内心的不安,有着理性又浪漫的态度,没有执着于改变现实生活,而是借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波动,疏解内心苦闷,文字不单是他们的武器,更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吴苗苗.《赤壁赋》中的“乐”“悲”“喜”[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25):52-54.

[2]柴辉军.从《荷塘月色》看朱自清的家国情怀[J].高考,2021(05):32-33.

[3]孙绍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荷塘月色》解读[J].名作欣赏,2003(08):18-23.

[4]姚敏勇.荷塘:一代知識分子的“桃花源”[J].名作欣赏,2003(04):53-57.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赤壁赋荷塘月色桃花源
走进桃花源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节录苏东坡《前赤壁赋》
再造“桃花源”
《四季桃花源》独幅版
千江有水千江月——《赤壁赋》任务学习
苏东坡《前赤壁赋》
隐匿的桃花源
荷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