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地区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评估体系的构建

2021-12-06朱小妹谌永毅韦迪陈玉盘刘华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3期
关键词:咨询预警专家

朱小妹,谌永毅,韦迪,陈玉盘,刘华云

(湖南省肿瘤医院,湖南 长沙 410013)

0 引言

2019年12 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病毒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病毒存在变异的可能,疫情存在着进一步扩散的风险[1]。现已将该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虽然我国自2003年SARS以来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突发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并积累了实践经验处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如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等,但全球和国内新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情况仍然很严峻[3],根据2020年1月29日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通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因此有必要对基层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进行评估,以不断完善基层传染病应对体系[4]。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评估体系,尤其是针对应对能力较弱的基层单位。本研究为完善基层应对能力评价体系,通过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研究构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基层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现报告如下。

1 研究方法

1.1 成立基层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评估研究小组

课题组成员12人,主要负责文献研究,初步制定评价指标,遴选专家,制定咨询表,通过对咨询结果的分析,选择评价指标,建立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撰写政策建议。

1.2 拟定专家咨询问卷

课题组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书籍,使用互联网、电子图书馆检索主要数据库和网站,并查阅相关图书资料。课题组成员自行设计访谈提纲,采用意向性抽样法选取国家级、省级、地市级以及县级各个层次的公共卫生领域内的专家作为访谈对象。为使研究对象为本研究提供最大信息量,样本量以资料饱和,不再出现新的信息为止。访谈问题包含以下内容:①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和预警体系现状;②新冠肺炎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情况;③制约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的主要因素等。

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结合访谈结果,初步拟定了由应对人力、经费支持、物资资源、信息报告、疫情处置和人群健康水平共6部分组成的基层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问卷包含致专家信、基层地区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专家一般情况调查表三个部分。函询专家采用 Likert5级评分法对指标条目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从“非常重要”到“不重要”分别赋值5~1分[5]。咨询表中还设有增加、删除和修改栏,专家可对内容进行补充修改。

1.3 遴选专家

据文献报道[6,7],Delphi专家咨询人数在15~50人为宜。结合本研究内容,共遴选我国从事传染病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的专家20 人,所选择的专家是来自国家、省级疾病控制中心及高等院校流行病学的专家,均具有高级职称,从事专业工作的时间均≥10年。

1.4 开展专家咨询

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以现场、电子邮件等形式发放和回收问卷,进行了两轮专家咨询,每轮咨询要求在2周内回复。汇总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和专家建议,形成第二轮咨询问卷,再次进行专家咨询。根据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对问卷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采取同时满足重要性赋值>3.5的筛选标准和<0.25变异系数作为指标的筛选标准。根据专家修改意见,原指标经课题组集体评议后删除、修改或新增。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专家一般资料

2轮咨询均有20名专家参与,年龄38~58(49.90±7.19)岁;相关领域工作年限 11~38(20.70±9.11)年;博士 8名(40.00%),硕士 7名(35.00%),本科5名(25.00%)。

2.2 专家积极系数

本研究2轮专家咨询均发放电子问卷2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第1轮有15名(75.00%)专家提出文字意见,第2轮有3名(15.00%)专家提出文字意见,说明专家参与的积极性较高[8]。

2.3 专家权威程度

专家权威程度(Cr)为专家熟悉程度(Cs)与判断依据(Ca)的算术平均数。本研究专家咨询的Cs为0.91,Ca为0.93,Cr为0.92,专家权威程度在0.7以上,表明专家权威性和可靠性较高[9]。

2.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和专家协调系数表示[10]。变异系数越小,专家意见越一致。各指标变异系数分别为0.06~0.38和0~0.21。协调系数采用Kendall协调系数W表示,取值范围0~1,系数越大表示协调程度越好[11]。2轮专家咨询Kendall协调系数W分别为0.169和0.1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专家的协调程度较好。

2.5 专家咨询结果

根据专家提出的文字建议,课题组成员结合自身临床工作经验,同时考虑到Delphi专家咨询法的统计学要求,经集体评议后对部分指标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如有专家建议删除三级指标“县域内卫生机构新冠肺炎专项经费使用率”,因为经费基本上都会全部使用;考虑到新冠除疫苗和非药物预防措施外,目前无预防类药物,因此删除三级指标“预防类药品购买额占年应急药物投入额比例”等。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后,一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85~5.00,变异系数为0.00~0.08;二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20~4.90,变异系数为0.06~0.20;三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10~4.90,变异系数为0.08~0.20。结合专家提出的文字建议,课题组成员经过集体评议,第2轮专家咨询未修改指标内容。最终构建的基层地区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评估体系包含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44项。

3 讨论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和预警体系,但是系统的应对能力还有待提高,并且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基层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评估工具以完善疫情的及时正确处置,保障人民健康[12]。本研究运用德尔菲法,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后,筛选出包含6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级指标的基层地区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评估体系,专家协调系数达 0.618,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该指标体系能够很好的反映基层地区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基层地区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评估是对一个基层组织或系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综合能力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薄弱环节或是疫情应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应急能力持续改进和满足应急需求。在运用德尔菲法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本研究严格遵循以下原则[13]:①注重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本研究中三级指标“新冠肺炎疫苗完备率”“县域内卫生机构个人防护类用品完备率”,范围限定不精确,可行性较差,因此改为“新冠肺炎疫苗储备比例(/万人口)”和“县域内卫生机构个人防护用品按30天使用量储备率”,进一步明确了资源储备的考核范围和方式,指标含义更加明确,可操作性明显增强。②指标要有代表性、独立性。第一轮调查问卷中,有专家指出三级指标“应急处置预案中员工分工和职责设置率”和“新冠肺炎疫情报告制度设置率”均缺乏代表性,这是所有应急预案中均应包含的内容,因此不适合进行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评价,因此均予以删除。③评价体系指标数量的适当原则。评价体系的指标不能太多或太少,太多的指标项将会增加评价的难度,指标项过少会大大降低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导致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差。本研究中的评价体系在保证全面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了评价指标的数量。

4 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基层地区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评估体系为开展基层地区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评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基层地区在加强新冠肺炎应对能力建设时,可从评价指标体系的6个应对能力维度方面着手,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的能力水平。

猜你喜欢

咨询预警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请叫我专家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专家面对面
日盲紫外探测技术在空间预警中的应用
预警个啥
服务与咨询
专家答疑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