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三段式,重点各不同
2021-12-06王昱璇
■王昱璇
今年清明节前夕,当记者参与检察日报社组织的“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时代精神”大型系列报道走进天津市蓟州区时,盘山烈士陵园的肃穆庄重为此行采访增添了几分厚重感。时隔半月之后,4月14日,《检察日报》一版刊发了《检察初心守护英雄热土》一文。文章以三位检察官为主线,通过讲述他们履职尽责的检察故事,进而生动显现出蓟州检察人在红色故土上的不变初心。
此稿刊发后,先后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正义网、澎湃网、网易网等多家媒体转发。同时,稿件被检察日报社评为A稿。回想此次采写经历,有太多值得总结提高的地方,故本文从采访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方面来回顾此次难忘的采访经历,如能给以后类似题材的采写带来些许思考,本文的意义便已实现。
采访前:多方搜集素材,确定采访侧重点
在记者确定赴天津市蓟州区检察院采访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和当地记者站与基层检察院对接,获取采访所需的“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多元化搜索蓟州的红色历史,以便形成对所采地和所采基层检察院的第一印象,初步确定采访侧重点。
既然是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对蓟州的了解首先就要从这里的红色文化开始。蓟州区是革命老区历史文化宝库,具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抗日救国、拯救民族危难的光辉历史。安葬着2000余名烈士的盘山烈士陵园,是冀东地区最大的陵园。还有坐落在罗庄子镇金水泉山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史称“蓟北雄关”的黄崖关长城……这些都是代表蓟州光辉革命岁月的记忆点,也是此次采访所要前去进行实地感受的选取地点。
只有了解了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才能在采访过程中确保问题提精准、问到位。对蓟州红色文化逐渐熟知之后,记者便开始将脑海中的所感所悟写下来,这个过程不必有所约束,可以是简短的几句话,也可以是成形的一个段落。在记者看来,这种方式可以更透彻地全面了解到采访地的背景。
在赴蓟州之前,还有一件对于记者来说必不可少的事情就是,跟当地记者站确定采访流程,从而提前安排好采访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检察官们进行交流。
采访中:挖掘典型人物,凸显报道切入点
此次系列报道有一个贯穿主题,即如何将红色基因的传承体现在检察工作中,记者将挖掘基层检察院的典型人物作为采访的一个关键切入点。
刚到蓟州区检察院时,记者与该院检察长和政治部主任简单交谈了一番,适逢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交谈中提到本院是否有英模或者典型人物时,政治部主任向我们热情推荐了稿件中提及的三位检察干警,稿件的基本框架也第一次出现在记者的脑海里。
人物有了,那么如何挖掘人物的报道价值便成了下一步要做的工作。让现实中生动的检察干警在纸面上变得立体形象,首先要做的就是和三位检察干警交流,采访所设置的问题要有引导性,确保以红色主题为轴线,突出检察工作和检察干警的鲜明特点。
记者对采访的一些细节至今记忆犹新,比如:当记者和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工作者、蓟州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金庆磊交流时,在听完金庆磊介绍自己办案十余年中印象深刻的案件后,记者由衷地问了句:“您每次办完案子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有没有想过放弃?”此问题一抛出,金庆磊也卸下了面对采访镜头的焦虑和紧张,整个人变得自在许多,“他们(当事人)来找我就是相信我,我不能也不该辜负这份信任”,“从来没想过放弃,(笑着)我就是热爱这个职业,这个可能你无法感同身受。”……
在采访中,记者最大的感动莫过于多位被采访者,不同性格、风格的检察干警,都有着一颗司法为民的初心,记者感受到了他们的热忱和坚持,每位被采访者说的话中都有“金句”。而这些“金句”,就是稿件中的点睛之笔。
采访后:规划写作架构,打磨稿件着力点
子弹备足了,打仗才不会怯场。有了前面所有素材(收集素材和采访素材)的积累,写作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基本框架应该随着采访过程一并在脑海中形成,但更为具体的整体架构以及各部分的突出点在此阶段逐渐成形。
写作架构随着写作过程不断丰富和完善。对于记者而言,写作难免遇到瓶颈,语句上的不顺畅还可以再反复斟酌,但如果是逻辑和段落之间存在问题,抑或是稿件没有贴合所设主题,那便意味着记者没有准确把握稿件架构,这个时候就要进行写稿中的“自查自纠”。
如何“自查自纠”?首先,按照目前的稿件内容通读至少三遍,找出稿件中存在的问题症结,然后把相关段落摘除出去,再次进行通读,找出需要修改部分的核心问题;其次,回顾相关素材和采访记录,确保采访中确定的着力点都在稿件中有所体现,然后结合报道主题,选取最为重要的几个部分作为框架的主轴;最后,在现有稿件上以主轴为基础,把各部分的标题完成确认,把需要修改部分进行增减完善,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是经过三到四次的修改,若材料不充分,还要进行补充采访,直至定稿。
总的来说,此次蓟州之行让记者受益良多,对于特定主题的系列采访,记者也有了一些“获得感”和“满足感”。对记者而言,检察新闻报道仍是一个浩瀚庞大且需无穷探索的命题,要想切中靶心,唯有真诚以待,用心、用情写出自己的真实采访感受和对检察工作的真实体验,让落在纸上的每一个字都成为检察工作为群众所知、所信的“星星之火”,然后逐渐形成宣传报道检察工作的“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