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纸校检如何当好“把关人”
——以《人民日报》校检工作为例

2021-12-06蒋雨宏

法治新闻传播 2021年5期
关键词:人民日报差错版面

■蒋雨宏

《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在我国新闻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肩负着舆论宣传引导的重要职能,发挥舆论定盘星的作用。校检对于《人民日报》办报工作来说,是一项极为基础的工作,对于保证办报质量、准确进行舆论宣传和引导至关重要。人民日报社校检组隶属于总编室,负责《人民日报》每日所有版面的校对检查。面对新时代舆论宣传工作,人民日报社校检组在继承过往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结合工作需要推陈出新、优化流程,在“为党立言、为人民发声”的工作阵地上当好“把关人”。

校检工作的侧重点与“三校”原则的坚守

校检工作讲究“严深细实”,《人民日报》的校检工作除了强调对字词、标点符号的勘误外,也要求对字体字号、排版格式、版面规范等方面进行把关,涵盖了版面信息的方方面面,但字词勘误始终是校检岗位永恒不变的工作核心。文字是信息的载体,对文字的把关并不只能停留在错别字这一“表面功夫”上,字词背后所蕴含的事实信息等,也是校检需要留意的。同时,字词通过串联组成句子,使信息的表达更加丰满与复杂,给校检工作带来的难度自然也会增加。我们可以把传统的错别字勘误称为“校差错”,把对事实的把关称为“校是非”。“校差错”“校是非”二者是递进关系,对文字差错的校检不能只满足于“挑错别字”,更需要留意文字、语句背后所蕴含的事实、逻辑,乃至政治导向、国家主权等严肃话题。

在校检流程上,与图书出版行业大多数执行的“三校一读”不同,由于出报时间有限,《人民日报》对版面采取的是“三校”流程。所谓“三校”实际上是“一校、二对、三通读”,即第一遍校对查事实、查引文、查重稿,侧重于对稿件文字差错、事实差错的把关,大部分差错都要求在一校环节消灭。第二遍对样,是对一校版面修改和编辑修改的核对。第三遍通读检查,强调的是查漏补缺。如此一来,能够保证每一篇稿件的文字经过至少两次交叉校对,每一轮的校对都是对上一轮的补充和完善,以此来降低差错率,尽可能地收紧网口,避免漏网之鱼。

编辑意识在报纸校检工作中的提升

编辑意识指的是编辑从业人员对出版物的特有心理反应,具有主观能动性和专业性。《人民日报》采取的是编校分离模式,编辑和校检各司其职,各有侧重。但是随着信息流量的加大、知识更新的加快,编辑工作所要面对的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时常力有未逮。故而校检在日常工作中,也难免承担一部分编辑工作,虽然这种所谓的“编辑”仅仅停留在文字的润色与语句的优化上,但不得不承认,目前校检的编辑职能正在逐渐扩大。

新闻工作者常言“编校不分家”,要把校检和编辑严格区分开来是不可能的。若要做好校检工作,首先就得读懂文章内容,脱离文章的内容来谈校检,只会使校检工作流于表面。任何稿件都不是词语的简单堆砌,而是包含了大量的逻辑关系、情感因子、思想内涵,这些内容是记者脑力劳动的成果。若要做好校检,就要读懂文章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在尊重原稿的基础上对文章的表达进行修改完善。

《人民日报》版面内容丰富,信息涉及面广,部分文章专业性较强、思想性较深,这就要求校检员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对于校检员的知识素养也提出了一定要求。例如,工作中我们曾遇到一幅庆祝秋粮丰收的照片,题为“稻花香里庆丰年”,但仔细琢磨却发现稻花盛开时水稻尚未成熟,故而稻花并不会出现在丰收时节,说“庆丰年”并不准确。好的校检员要能够善于发现编辑工作中的不足,既能系统全面地把握文章逻辑内容,又能细致入微地挑出文字与标点差错,从而高效、优质地完成报纸校检工作,保证办报质量。

质量与数量、激励与惩戒的辩证关系

由于受到出版时间的限制,报纸的校检工作不同于杂志和图书,其在工作时限方面要求更高。以《人民日报》为例,工作日十几块夜班版面的10多万字需要在将近4小时内完成“三校”流程,这就对校检员的工作数量提出了一定要求。但同时需要明确,校检工作不论何时都应该以质量取胜,如果没有质量,校检工作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因此,类似于熟练工种的校检员需要能够在紧张的校检环节中尽可能又快又准地发现差错,高质高量地完成任务。这要求对校检工作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责任心,克服干扰,既能够快速阅读,又具有高超的业务技能。

既然说到质量与数量,那么如何考核校检工作的水平便是逃不开的话题。有的校检员擅长慢工出细活,而有的则是光有数量没质量,单纯从质量或者数量方面来衡量工作水平都是不完善且不公平的。人民日报社在总编室层面,对于校检组发现的重大差错,社领导和总编室领导都会及时给予表扬,对员工形成激励效应;对于见报的成品差错,总编室乃至社领导也会批评,并相应扣罚绩效奖金。在校检组层面,一方面从员工思想入手,对工作上有惰性的同志开展谈心谈话,强化员工的责任担当,提升员工工作的自觉性,让员工主动克服“庸懒散”思想。另一方面,从数质量考评入手,每日登记被遗漏的差错、每月发布数质量统计表、每季公布成功封堵的重大差错,既激励了业务精湛的优秀员工,又能让大家发现互相之间的差距,形成你追我赶的争先意识;同时,通过差错公示,也能够起到警示提醒的作用,让大家不断更新知识、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这样可以避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环境,有利于提高整体绩效水平。

做好报纸校检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政治意识,培育工匠精神

我国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新闻宣传工作必须注重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提升主流舆论影响力。校检作为保证办报质量的重要一环,必须把政治意识放在第一位,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培育工匠精神,沉下心来踏实肯干,精深细实当好“把关人”。尤其要注重引文和事实的核查,新闻媒体要传达党的声音,首先就必须对党的声音进行准确阐释,不能有丝毫误差,更不能有丝毫改动,如此才能使报纸正确、积极、主动引导舆论。

(二)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与素质

校检工作枯燥乏味,日复一日很容易让人产生倦怠情绪。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校检工作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岗位,靠一支笔、一本工具书就想干好校检工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当今社会发展十分迅速,海量信息不断涌入报端,知识的更新更是不能放慢脚步。不论是多么资深的校检员依旧应该保持本领恐慌,在工作之外要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储备,广泛涉猎多学科知识,掌握各个时期的热点话题和准确表述,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善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辅助校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校检软件也成为校检工作的得力助手。以《人民日报》为例,黑马校检系统已应用于报纸的各个版面。除此之外,人民数据库、党媒数据库以及涵盖多种典籍的电子书库均是《人民日报》校检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时代的校检工作不能只局限在案头笔端,也应该积极开发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帮助我们不断拓宽知识的边界,同时辅助我们做好查漏补缺。虽然这类数据库和校检系统尚有大量改进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技术的提升和数据的完善,现代信息技术对校检工作的帮助未来可期。

今天,时代的发展给校检工作不断带来新的课题,对于每一名校检人来说,未来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虽然我们需要客观准确认识出版物差错存在的必然性,但同时也应该清醒认识到不断进行自我学习的重要性。作为报纸出版背后的无名英雄,校检工作的进步永无止境,我们应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甘于奉献,不断为共和国的新闻宣传事业把好关、尽好责。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差错版面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概率从何而来?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基于组织行为学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必要性分析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版面撷英
新版面 新视角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