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安徽烟叶的发展机遇

2021-12-06李晨张智

江西农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烟叶长三角安徽

李晨,张智

(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管理处,安徽 合肥 230000)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是指以上海为龙头,辐射带动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等三省一市,加强各领域的互动合作、优势互补,实现“三省一市”高质量一体化发展[1]。安徽自2016年正式加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中,不断利用自身优势,对标对表沪苏浙先进地区,不断提升自己的经济实力。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认真谋划安徽烟草商业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布局,全力构建“党建引领、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协同发展”的一体化格局,奋力探索形成深度融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安徽烟叶路径”。

1 安徽烟叶在长三角地区的现状

近几年,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不断探索安徽烟叶与长三角烟草工业企业融合发展战略,坚持打造烟叶品牌生产基地和品牌加工中心,围绕原料保障、技术研发、工业分级、复烤加工、仓储养护等,全方位开展质量、技术、管理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工作协同。目前,“中华”“利群”“黄山”品牌原料供给量占安徽烟叶生产总量的70%以上,“中华”“黄山”“南京”三大品牌原料加工量占安徽复烤企业加工总量的80%以上。同时,工商协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富有成效,复烤加工质量继续保持行业领先,仓储同质化管理深度协同,不断为长三角烟草工业企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在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方面,安徽烟叶也在不断创新形式,加强与长三角烟草工业企业的多方面合作。2009年安徽先后与浙江中烟、上海烟草集团建立浙江中烟“利群”品牌皖南水阳江基地单元、上海烟草集团“中华”品牌华阳河和郎川河基地单元。2012年,安徽烟叶与上海烟草集团,在宣城共建沪皖现代烟草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和沪皖烟叶原料联合研究室。2018年,与上海烟草集团共建“中华”品牌导向的工商协同型打叶复烤示范线及“中华”原料区域加工中心,同年“中华”原料醇化库正式投入使用,实行与上烟集团仓储同质化管理。2020年,与江苏中烟合作开展《细支卷烟导向的功能性模块配方及其打叶复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研究。安徽烟叶对标学习沪苏浙,特别是学习行业标杆单位上海烟草集团在浓香型烟叶原料研发、工商研合作模式、清洁仓间等领域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围绕“中华”原料特色优质的需求、质量安全的要求,大力推动皖南“焦甜香”特色烟叶在管理和技术上的进步。

2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安徽烟叶的优势特点

长三角区域内互联互通、创新驱动和开放融合,推动长三角更好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在长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安徽烟叶在体制、管理、技术、队伍和资源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就是安徽烟叶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区域位置优势,做强做大客户粘性

安徽省作为长三角“三省一市”中唯一具有烟叶生产和复烤企业的省份,对于该地区卷烟生产起着保障和稳定的作用。烟叶生产方面,安徽烟叶是上海烟草、江苏中烟、浙江中烟原料来源地之一,一定比例的烟叶已进入“中华”“南京”“利群”等配方,安徽中烟更是针对我省“焦甜香”特色烟叶重点打造高端“黄山”品牌,目前市场反映较好。烟叶复烤方面,安徽省有华环国际烟草公司,公司下设华环本部复烤加工点和涡阳复烤加工点,常年为上海、安徽、江苏、浙江等工业企业开展烟叶复烤业务。近几年不断发展烟叶仓储养护业务,由于养护技术和地区位置优势,受到长三角省份工业企业的一致好评。

2.2 体制优势,做特做活烟叶企业发展

安徽烟草商业作为全国烟草工商分社的第一家单位,在体制改革上走在全国前列,烟叶工作也同样如此。安徽皖南烟叶公司作为全国唯一一家跨地区烟叶生产经营企业,虽地处皖南地区,但生产经营区域涉及宣城、芜湖、黄山等地,集聚烟叶生产经营综合优势,并设有烟叶技术研究中心,在焦甜香特色烟叶、基地建设、人才管理、资源整合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华环国际烟草公司作为安徽省唯一一家复烤加工企业,在整合涡阳复烤厂的同时,不断完善体制优势,增强复烤加工实力,联合工业企业建立“中华”“黄山”“南京”品牌区域性加工中心,进一步保持了复烤企业领先地位。

2.3 管理优势,做精做深服务和质量水平

安徽烟草专卖局(公司)自2003年开始不断探索安徽烟叶企业目标管理工作,先后在皖南烟叶公司、华环公司推进企业目标绩效管理,两家单位在企业管理、生产管理、人才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目前,皖南地区户均烟叶生产规模实现85亩以上,位居全国第一,为烟草农业现代化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华环公司不断加强复烤加工的过程管理,提高烟叶均质化水平,在一体化管理、质量管控方面得到工业客户一致好评。

3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安徽烟叶的主要问题

安徽烟草专卖局(公司)制定“原料供给市场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烟叶“三化”发展战略,在服务和满足长三角烟草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中,是完全符合安徽烟叶实际的,是与中央、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高度契合的。在谋划对标长三角烟草工业企业的高要求、高标准和高质量过程中,仍存在亟需解决的发展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烟叶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愈发严峻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高,卷烟消费结构档位也相应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长三角烟草工业企业对于原料质量和等级要求较高,烟叶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相对突出。从卷烟品牌配方需求看,工业企业的上等烟实际需求量高于实际生产量10个点左右,中部上等烟实际需求更是远高于实际生产能力,生产和经营协调压力巨大,总量、结构、质量三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同时工业企业围绕自身品牌发展,对下一步烟叶原料的使用在结构、质量、均质化及安全性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 生产资源要素配置矛盾愈发突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以及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资本集聚农村争夺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农业产业与烟叶“争地、争人、争工”现象普遍,特别是新兴产业对烟叶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用工难、用工贵、用工险成为影响烟农种烟积极性的核心因素,特别在施肥、采烤、分级等环节仍是劳动密集型,生产用工多、人工成本增长快,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烟叶比较效益优势,影响烟区可持续发展。复烤企业生产资源要素配置矛盾突出,分选能力、分选效率与打叶复烤加工能力不匹配。

3.3 烟叶转型发展形势严峻

“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动智慧农业迅猛发展,对农业技术的精确性、生产的高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安徽省相对沪苏浙地区思维方式相对滞后,创新意识不强、创新驱动不足,在适应农艺、改进农艺和引领农艺的现代烟草农业体系建设上仍然任重而道远。同时,随着安徽烟叶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不断推进,职业烟农队伍建设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专业化服务同样遇到瓶颈,做精、做实、做大面临巨大挑战,安徽烟叶转型发展刻不容缓。

4 安徽烟叶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方面的意见建议

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安徽经济向前向好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准确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于安徽烟叶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标、创新、合作等形式,不断探索形成安徽烟叶新局面。

4.1 着力提升基地单元建设水平,加速提升烟叶质量满足工业需求

牢牢把握全国烟叶由“控”转“稳”的发展大势,坚持品牌导向,优化完善“中华”“利群”基地单元建设机制,充分发挥“焦甜香”特色优质烟叶生态优势和工业企业的资金、技术优势,合力推动基地单元由订单生产向定制化生产转变,更好地满足工业企业对烟叶原料在结构、质量、均质化及安全性等方面的更高要求,更好地服务重点卷烟品牌高质量发展。

4.2 着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快向创新驱动型发展转变

以沪皖高科技示范园、鄂皖高科技示范园、华环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技术平台为依托,深化与上烟集团、浙江中烟、安徽中烟、青州烟草所等单位的技术创新合作,不断优化整合各方人才、技术、设施等创新资源,着力推进安徽烟叶转型升级研究,持续深化解决烟叶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和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问题。持续深化“中华”品牌原料样品管理中心、理化检测中心、打叶复烤技术研究中心三个平台建设,不断推进打叶复烤和仓储养护技术升级,继续保持安徽复烤加工在行业领先优势。

4.3 着力优化工商合作模式,加快推进工商企业全方位融合发展

积极加强与长三角烟草工业客户合作关系,加强党建、管理、技术等多领域合作,增强工商合作广度,制定并实施行业技术能手培养计划,继续选派人员赴工业企业学习交流,提升创新团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持续提升区域内工商合作黏性[2]。完善“联建、联学、联办、联动”的党支部共建载体,继续与上烟集团协同开展“结对共建、成长同行”主题活动,按照“支部建在烟站、小组建到田头”,加强外派人员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全面相融共进。

4.4 全面对标长三角先进地区,加快形成企业全面开放发展新格局

围绕思想观念、管理方法、工作作风等方面,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与做法,坚定地以沪苏浙先进地区为标杆[3],在对比中学习,在对标中提升,持续完善支撑高质量发展治理体系[4],持续紧跟重点卷烟品牌的发展步伐,突出仓储养护服务、特等烟叶加工、片烟二次混配加工、烟叶工业分级等重点业务,扎实推进重点品牌原料示范性区域加工中心建设,努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和加工仓储养护一体化的高质量原料保障服务型企业,充分发挥复烤加工环节在烟叶供应链中的重要作用,为长三角工业企业卷烟品牌的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烟叶长三角安徽
河北烟叶含青率偏高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安徽记事》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上部烟叶一次性采摘按叶位分置烘烤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贵州主产烟区烤烟上部烟叶质量的差异
浅谈提高罚没烟叶利用率的途径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2012年高考安徽压轴题的困惑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