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永定区石漠化、荒漠化防治措施
2021-12-06黄权超
黄权超
(张家界永定区林业局,湖南 张家界 427000)
近年来,南方岩溶地区的石漠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但针对水土流失问题,并未投入过多的关注度,如今荒漠化已并非北方特有的情况,严重的水土流失势必会造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问题。石漠化、荒漠化对环境有严重危害,会致使受害地区生产力随之降低,严重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以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为例,开展石漠化荒漠化防治措施探讨极具现实意义。
1 永定区石漠化、荒漠化现状
1.1 石漠化分布
永定区岩溶地区涉及26个乡(镇)办事处,2个国有林场,土地面积113 367.2 h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2.30%,其中石漠化土地面积为34 570.3 hm2,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为32 330.0 hm2,非石漠化土地面积为46 466.9 hm2,分别占岩溶土地面积的30.50%、28.50%、41.00%,分别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6.00%、14.90%、21.40%。石漠化土地按石漠化程度可划分为:轻度石漠化面积19 378.6 hm2,中度石漠化面积12 361.6 hm2,重度石漠化面积2 730.2 hm2,极重度石漠化面积99.9 hm2。
1.2 荒漠化分布
永定区非岩溶地区涉及2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个国有林场,面积为103 261.3 hm2,占全区总面积的47.7%,荒漠化面积约33 330 hm2,占非岩溶地区的32.30%。非岩溶区是永定区农业主产区,该区域森林植被较为贫乏,土壤主要为沙页岩、板岩发育的红壤、黄壤及紫色页岩发育的紫色土。受长期耕作影响,山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层逐步减少,土壤呈砂石化、母质化,多数地区不易造林或林木长势不良,局部地区成为多年造林不见林的“三难地”。目前,永定区尚未对荒漠化开展全面调查[1],从地理位置上看,比较集中连片,呈两大片区分布。第一片区,澧水东北片,涉及桥头乡、教字垭镇、罗水乡、温塘镇、枫香岗乡、南庄坪街道办事处、大庸桥街道办事处、尹家溪镇、沙堤乡、新桥镇及合作桥乡各大部分,还包括后坪镇、官黎坪街道办事处、西溪坪街道办事处、阳湖坪镇各一部分,此片分布在张家界市城区周围。第二片区,天门山南片,沿四都坪—大坪—三岔一线呈带状分布,涉及四都坪乡、大坪镇、三岔乡各大部及双溪桥乡一部分。
1.3 石漠化、荒漠化治理现存问题
综合分析目前永定区石漠化、荒漠化整体治理现状可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石漠化、荒漠化治理整体发展趋势并未得到有效推进。首先,政府以及各部门对荒漠化、石漠化的重视程度虽然有所提升,但对石漠化及荒漠化带来的危害影响缺少统一认知,群众自身的思想观念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传统的劳作思想在很多群众中根深蒂固,致使其对退耕还林及绿化石山等相关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无形中使党中央及国务院的决策很难落实[2]。其次,过度开垦毁地的情况仍比较严重,部分地区仍在25°以上的陡坡地进行开垦。群众对于经济林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对于防护林则过于忽视,更有甚者将马尾松林等用材防护林逐渐更新成为油茶等经济林,久而久之导致土层越来越薄,致使石漠化及荒漠化问题进一步加剧。永定区石漠化土地面积为34 570 hm2,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为32 330 hm2,合计66 900 hm2,占全区总面积30.90%,局部有进一步恶化现象。荒漠化情形也不容乐观,省道1835线、1801线近50 km沿途,山体一片荒废景象。
2 永定区石漠化、荒漠化防治对策
2.1 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对石漠化荒漠化的有效防治,需要以人工的方式促使自然生态得到有效修复,实现林草植被的恢复,对土壤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要将林业、财政及相关部门融合在一起,组织成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实现统一合理的部署,科学合理地构建联合防控制度。同时,要对实际情况进行定期通报,将石漠化及荒漠化治理等各类问题纳入国民经济发展中,从而高效率地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2.2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永定区石漠化及荒漠化问题治理过程中,要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地形地貌等相关因素进行结合,这样才能保证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科学制定防治对策,同时还要与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产业发展现状及各种不同类型的配置情况等进行结合,从而保证治理措施在实践中的有效实施[3]。此外,要分区分片地保证策略全面有序开展,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将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进行有效结合,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地实现多林种多树种的造林,保证混交林营造的科学性和合理性[4]。营林造林过程中,要将生物工程及相关技术手段应用其中,实现对现有基本农田建设及水利基础设施等的合理配置,这样才能满足各环节对不同类型基础设施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还要将生态建设作为基础,将其与农民增收进行结合,打造出具有经济效益的经济林树种,对林药林农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治理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以此来保证生态经济型林业的稳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目标的同时达到治理石漠化、荒漠化的目的[5]。
3 结语
为了从根本上保证永定区整个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增长,需要对荒漠化和石漠化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以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