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声合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音乐分析

2021-12-06胡凌媚

艺术品鉴 2021年9期
关键词:音型织体乐段

胡凌媚

在合唱作品中,除了重视横向的旋律走向、织体结构外,其纵向和声、速度、力度、音势及音色的对比变化都对音乐形象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混声合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典型的再现单三部曲式,曲式结构可用A+B+A’的形式表示。第一部分A 乐段为呈示段,采用呈示性的乐段写法,呈示性功能较稳定,以属调上的完全终止结束,乐段具有相对强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深情款款,娓娓道来。第二部分B 乐段是与A 乐段和A’乐段音乐形象产生强烈对比的对比性中部,出现了新的对比性音乐材料,主要从调性、速度、力度、情绪等多个方面体现,旋律欢快明朗,富有弹性。第三部分A’乐段是A 乐段的动力再现段,有A 乐段的主题元素,调性、速度等也大体类似,但并不是完全重复,在旋律走向、和声织体等方面都有改变。

一、旋法特征

旋法是旋律形成所用到的包括调式和声、节奏音型、单声或多声思维及其他一些音乐要素的运用情况,即一切构成旋律内部法则所用到技法的总和。旋法特征则是具体作品在旋法上展现出的某些显著特征。

(一)布局严谨的多声思维

声乐上的音色之别以及因人而异不同音区的适宜度,在合唱艺术中得以充分展现、对比和融合,从而形成了带有立体声层表现的多声部音响。混声合唱版于单声部独唱版而言,完整地展现了作品纵向立体和横向延伸的多声思维,且两种不同性格乐段的多声思维根据实际的音效需要进行了变换调整。

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多声思维分析按乐段性格主要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调性在D 大调与a 小调之间转换,第二部分的调性稳定在#f 小调上。经过前奏的充分渲染,第一部分呈示段A 以a 小调为主调,中间部分乐句转为大调,这一部分的多声思维主要体现在主副旋律的巧妙衬垫上。曲子的整体意境氛围如词一般,让人犹如身处仙境,为应和这种气氛,该曲由四声部的弱力度同时发声展开,四声部第一个纵向和弦呈现a 小调的调性色彩,表明主调性格。在四声部同时进入乐曲的第6 小节后,女声声部在第6 小节的第二拍上作了长音保持处理,并给男声进行声部让位,为男声应和式的乐句作铺垫。主旋律与副旋律在四声部间不断变换交替,就要特别重视各声部横向旋律走向与立体和声思维双重结合,其中以各声部的音准、强弱对比、音色转换、情绪唱法为重。在第一个小乐句在第8 小节渐强进入第9 小节后,以一个八分休止符断开乐句,紧接与前一乐句形成调性对比,转为C 大调,落在从稳定的属和弦上,这里更需要四声部提前做好准备,统一气口、统一发声,注意调性的转变,稳定好转调处的关键音,在侧重纵向立体的和声效果时,也要看重各声部横向乐句的进行。而后第11 小节至高潮部分前的第18 小节调性都在C大调上稳定进行,其中由主旋律声部明示调性,其他的副旋律声部应和式地巩固调性。到乐段高潮部分时力度增强,织体加厚,四声部与钢琴伴奏同时进入,直至第19-23 小节还是以主和弦的色彩宣泄,到第23 小节四声部在长音保持时后,下一乐句开始渐弱(dim)调性自然回归a 小调,整体色彩相较于大调偏黯淡,这里的大小调色彩变化与歌词相称,前一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表明作者想要回归朝廷的壮志豪情,尽显大气;而后一句“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中的“又恐”两字将整体的情绪转变,自然转折到偏低沉的a 小调上,将词人此时心中的犹疑和顾忌衬托了出来。

歌曲在进行到第32 小节作了一个渐慢处理,这是为B 乐段的情绪、速度、力度等要素的转变作准备。B 乐段的调性稳定在f小调上,多声思维则体现在了主题音调的变化再现上。即以固定的主题音调在各声部之间相互交替穿插,齐唱、轮唱、伴唱等形式不断变化着,伴唱多为无意义的虚词“嘟”。填充式、映衬式的和声对位,与A 和A’乐段的规整性和声思维形成对比。这一乐段特别强调“节奏律动化”和“旋律流动性”。其中多声思维还是体现于声部间的纵向和声的立体与横向乐句的扩展。

(二)巧妙灵动的节奏音型

节奏音型是人的耳朵实际听到的,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是构建音乐性格形象的基本骨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两种对比性音乐性格依托于节奏音型而产生,成就了A 和A’乐段的舒缓柔和,B 乐段的热烈奔放。

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A 段旋律进行的整体速度为Adagio 以相对抒情的4/4 拍展开,旋律舒缓,娓娓道来。旋律四声部主要的节奏型采用的是大附点和二八,少量的切分节奏调和色彩,多使用连音线,增强了乐句的连动感。伴奏织体以分解和弦为主,右手部分伴有音程级进的上下行跑动作填充。A’乐段人声声部节奏型基本与相呼应A 乐段相同,不同的是作曲家将A’整体速度定为了Andante,情绪更为热烈(ardente),意在区别于A 段,形成对比。相较于起始乐段,结束乐段A’旋律的力度变化较多,为映衬人声声部的情绪变化,伴奏织体还加入了连续的三连音级进上下行作推动。与首尾段形成鲜明对比的中段B,整体速度为行板,谱面还特意标记了情绪符号lieve(轻巧地),旋律性格活泼跳跃。为了更突出旋律的跳跃感,节拍也从之前的4/4 拍改为了2/4 拍,2/4 拍的强弱规律只有强弱交替,更适合表现欢快的情绪。这一乐段人声的主旋律部分节奏音型使用丰富,以一拍附点、二八、八十六等为主,按照一定的规律有机组合成小乐句,反复出现。非主旋律声部则起映衬作用,四分休止、四分音符、大附点前空和二八前空等节奏型组成一个动机反复,衬托主旋律声部,充分地利用了空拍所形成的动感,人声跳音的使用也增添了乐段的活泼感。从A 乐段过渡到B 乐段的间奏部分,节奏音型丰富密集,转变情绪,承前启后。伴奏织体的低音区将三小节为划为一个单位,以“大切分+二八+二八”的形式重复,中高音区作相应的补充,都使用柱式和弦,因而伴奏织体相较于A 和A’乐段来说,织体更饱满,和声效果更立体。

二、伴奏织体

合唱作品中的伴奏织体不仅能有效烘托人声声部的综合表现力,也能对合唱作品的特征表现作相应的统一、补充、对比和加强。钢琴伴奏织体编配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歌词意向的传达是否贴切,也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一)前奏的意境化

混声合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典型的三段式曲式。着眼于从歌曲的前奏部分,伴奏织体编配注重情景化,从艺术性上描绘了整体意境,渲染氛围,在功能性上为演唱者导入情景,并在整首曲子的调式、音高、速度、节拍等方面给予了提示。歌曲的前奏以装饰音的复倚音亮相,且采用的是主和弦四个十六音型的级进下行,音区位于小字组以下,紧接着第二小节与第一小节形成呼应,运用的同样是主和弦,但音域升至小字二组,给人以由较低沉的心境逐渐明朗的感觉。第三小节以mf 力度的四个十六音型的模进下行作推进,左右手的音程形成五度或六度关系,引出了第四小节由弱渐强的37 连音的上下跑动,增强了旋律的流动性,最后以很弱力度的自由延长音作为结束引出合唱声部。整个四小节的前奏部分都保留了延音踏板,映衬了曲子整体延绵不绝的情感基调,似是描绘了一幅月光如水的画面。

(二)音乐术语的形象化

1.倚音的衬托

倚音是体现音乐民族特性的一种表现手法,曲中的倚音有模仿民族乐器古筝连托的演奏指法。曲中A、A’乐段右手伴奏部分以音程或柱式和弦的形式出现,伴奏织体中的和弦音帮衬旋律音,稳定旋律音。A、A’乐段两个部分中高音区运用了很多复倚音作装饰,丰富了伴奏织体的表现力,为伴奏织体增添了民族意韵,与古朴含蓄的歌词相得益彰,意境深远。如A 乐段的a 乐句(5-12小节),歌词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一乐句中四处复倚音(分别位于第7、8、9 和第12 小节)都是在模仿民族乐器古筝类的声响效果,似是联想到了此时天上宫阙笙歌达旦的欢乐美好的景象,更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月中宫阙的憧憬,为下句“我欲乘风归去”做铺垫。

2.琶音的渲染

A 和A,两个抒情乐段运用了多个与规整节奏型不同的琶音弹奏,合唱作品讲求多维立体的和声效果,琶音作为和弦的连续,尤其强调线条、动作上的整体感和连贯感,因而这两个乐段中琶音的运用带来了与其他规整节奏型不同的音响效果,打破了原有的规整感,为乐段增添了新鲜色彩。A’乐段在回归与A 乐段相呼应的a’乐句(88-96 小节)时,其中91 小节-94 小节连续使用了三个琶音组,与左手的三连音和二八节奏的上下连续跑动相呼应,打破中高音区原有的规整式应和,且都是与歌词“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相配合,像是作者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自古难以周全完满的憾事发出的感叹。

3.切分节奏的润色

切分节奏是指改变节拍中的重音,使节奏重拍和强拍转移位置的一种节奏型,打破了原有的稳定性,通常会给旋律增添更多的活泼感和律动感。B 乐段是与A、A’两个乐段音乐性格完全不同的对比性乐段,韵律独特,动感十足。其中对这种音乐性格起重要作用的就是切分节奏型。在B 乐段(39-87 小节)的左手伴奏部分基本上都是大切分加二八节奏型的规律性重复,即以“大切分+二八+二八”的三小节为一个单位进行反复,它与旋律声部的规律性重复相互应和。左手伴奏的大切分节奏型是展现B 乐段音乐性格的重要手法,打破了A 乐段的规整感,且大切分节奏型的第一个八方音符为人声的空白作了重要填充,加强了伴奏与声部间的紧密联系。

三、结语

通过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旋法特征与伴奏织体具体剖析阐述,能更全面地理解关于该作品的创作意图及情感处理,因而在实际演唱和指挥该作品时能更充分细致地进行演绎。丰满的艺术融合性和包容性使得其倍受青睐,坚信有了更多诸如此类优秀诗词合唱作品的涌现,中国合唱的创作之路也能一直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音型织体乐段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视唱练耳与钢琴
引入钢琴伴奏提升高中生歌唱能力探研
即兴伴奏的音型发展方式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钢琴曲《乌苏里船歌》的民族性解读
即兴伴奏构建灵动式音乐课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