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江香猪种质资源现状与产业发展对策

2021-12-06杨红文黄智宇郭小江史开志

农技服务 2021年1期
关键词:月龄基因型杂交

杨红文, 黄智宇, 李 晨, 郭小江, 张 静, 史开志*

(1.贵州省威宁高原草地试验站, 贵州 威宁 553100; 2.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 贵州 贵阳 550001; 3.贵州省草地技术试验推广站, 贵州 贵阳 550001; 4.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畜牧兽医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5)

从江香猪是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因其“小(体型小)、香(肉质香嫩)、纯(基因纯合)、净(产地环境无污染”)而闻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微型珍稀猪种[1]。其主要产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西部月亮山区的宰便、加鸠、加勉、加榜、刚边、秀塘、东朗等西部8个乡镇。目前,原产地具有从江香猪规模化(1 000头以上)原种场2个,香猪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截止2018年底,全县存栏量达29.74万头,出栏51.8万头。近年来,为保护和开发利用从江香猪,贵州省在加大保护力度的同时,政府联合公司、高校及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在从江香猪的种质测定、品种选育及杂交组合筛选上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现将从江香猪的种质特性和相关开发利用进展进行综述,同时提出产业发展对策,为促进从江香猪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从江香猪种质特性

1.1 体貌特征

从江香猪体型短小,丰圆,面平直,额部皱纹纵行浅而少。嘴圆而尖,吻端粉红或黑色;耳较小薄,呈荷叶状,略向前伸,稍向两侧下垂或平伸;眼周有淡粉色眼圈。被毛多为黑色,全身无旋毛,少量毛色呈“六白”或不完全“六白”的特征。奶头5~6对,性成熟早;背腰宽而微凹,腹较大下垂,后肢多卧系。成年公猪体重24~37 kg,体长61~93 cm;成年母猪体重38~46 kg,体长97~106 cm;经产母猪窝产仔数8~10头[2]。

1.2 生长发育及繁殖性能

从江香猪生长发育缓慢。初生仔猪重(0.55±0.15)kg,2月龄体重为(6.79±0.94)kg,2~5月龄日增重逐渐提高,但5~6月龄时日增重下降。6月龄时体重仅有(29.68±6.43)kg,体高38 cm左右,体长70 cm左右,胸围75 cm左右;6月龄以后饲料报酬和日增重逐渐下降,因此宜在6月龄左右屠宰[3]。6月龄从江香猪的屠宰率为57.92%,瘦肉率为(48.84±3.82)%,背膘厚(2.51±0.36)cm,眼肌面积(14.32±0.09)cm2,皮厚(0.34±0.34)cm,后腿占胴体重27%~28%[4]。

从江香猪性成熟较早,公猪早于母猪。小公猪18日龄有爬跨现象,30日龄有精液排出,4月龄可完成初配;母猪初情期在84~120日龄,发情周期约为19 d,一般持续4~5 d;适配期在150~200日龄。从江香猪母猪发情症状明显,第一胎妊娠期为113.28 d,初产活仔数7.1头,经产母猪窝产活仔数8~10头居多,最多达14头[5]。

1.3 肉质特点

从江香猪作为优质猪肉原料,最显著特点是在不同生长时期均可宰杀食用。研究发现,从江香猪不同日龄的肉质指标存在差异。2月龄和8~10月龄的从江香猪背肌样品中肌内脂肪、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维持较高水平[6];8月龄从江香猪肌纤维直径为55.61 μm,肌内脂肪含量达3.71%,肌肉剪切力为3.205 kg,水分含量达75.30%[7]。从江香猪肌肉脂肪酸由十二、十四、十六、十八、二十碳原子的脂肪酸组成,其中,十六、十八碳原子的脂肪酸占9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61.61%)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37.60%)[8]。这些指标充分说明,与其他品种相比,从江香猪肉质细嫩、口感细腻,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2 从江香猪杂交利用进展

近年来,为更好地利用从江香猪的优良性状,提高从江香猪的生长、繁殖性能,各大高校在从江香猪的杂交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进行了从江香猪×杜洛克、从江香猪×苏太猪、从江香猪×中国农大小型猪I系、从江香猪×淳安花猪的杂交试验。

杨秀江等[9]开展了杜洛克♂×从江香猪♀杂交试验。F1代平均个体重、平均增重、料肉比和养殖周期均得到显著改善,表明引入外来猪种可显著提高从江香猪的养殖效益。

李庆海等[10]以从江香猪为父本,淳安花猪为母本,进行配套组合,发现F1代生长性能优于父本,0~10月龄平均日增重210 g,公猪的屠宰性能高于母猪;F1代肉质性能也表现良好,尤其在肌内脂肪含量,嫩度等方面表现突出。表明以从江香猪为父本可有效改善国内其他地方品种肉质性状,同时也提了高从江香猪的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

倪萌萌等[11]以从江香猪(香)和苏太猪(苏)为亲本,开展了香♂×苏♀(香苏猪)、苏♂×香♀(苏香猪)杂交试验。两种杂交组合表现的杂交优势不同,其中香苏猪平均产仔数、初生窝重及断奶窝重大于苏香猪。表明香♂×苏♀(香苏猪)的杂交方式,可显著提高其生产性能。

为充分利用从江香猪小体型的优势,培育高品质的实验用小型猪,陈明飞等[12]以从江香猪为母本,中国农大小型猪Ⅰ系为父本进行杂交,F1代的生长速度缓慢,6月龄杂交猪平均体重为25.85 kg,体高为42.44 cm,体长为75.29 cm,胸围为69.78 cm,均显著(P<0.05)低于母本。表明该杂交组合的F1代是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选育群。

3 从江香猪经济性状的分子选育进展

3.1 生长性能

从江香猪体型矮小,生长缓慢。关于从江香猪生长性能的相关研究多致力于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上。何树芳[13]发现与从江香猪生长性能相关的6个CNVs,其中CNVR100和CNVR373与其体长和胸围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郭勇等[14]发现,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与从江香猪肌肉生长性能相关,可能是从江香猪生长性能相关的候选基因。目前,针对从江香猪生长性能的相关研究均不能明确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仍需进一步挖掘可用的分子标记。

3.2 繁殖性能

李俊等[15-16]对从江香猪繁殖性能进行研究发现,视黄酸受体γ(retinol acid receptor-gamma,RARG)基因C1464T位点和C128T位点突变与经产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及乳头数呈强相关;该基因的2个位点CC基因型和AA基因型均是鱼繁殖性状相关的优势基因型;骨形成蛋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 BMP15)基因C122T和A13G可能是影响从江香猪繁殖性能的2个分子标记。卵泡刺激素β亚基(follitropin subunit beta,FSHβ)基因是刺激卵泡生长发育、影响卵泡数量的重要基因,该基因的第2外显子86 bp处发生的C/T突变与从江香猪繁殖性状关联,且TT基因型为有利基因型,可针对性地选择TT基因型个体[17]。

3.3 肉质性状

猪肉中的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与猪肉的风味、嫩度和多汁性等相关。研究表明,脂蛋白脂肪酶(lipoprteinlipase,LPL)基因表达量的高低与IMF正相关,且该基因第5内含子Afa I和第6内含子Sma I酶切位点的优势基因型分别为GG和AG,该基因可作为从江香猪脂肪沉积的关键候选基因[18]。王圆圆[19]发现,磷酸化酶激酶γ2(phosphorylase kinase gamma 2,PHKG2)基因参与细胞糖原代谢通路,也是影响从江香猪肉质的重要候选基因。

4 从江香猪产业发展对策

4.1 丰富保种方式,加大种资资源保护力度

从江香猪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加上长期的近亲繁殖形成了闭锁群体,因此其基因高度纯合,具有近亲繁殖不退化的特点,遗传性能稳定。在经受非洲猪瘟威胁后,从江香猪群体锐减,单靠传统的原地活体保种方式已不能支撑未来香猪产业发展。因此,需联合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对从江香猪实施种资资源保护,以建立从江香猪遗传资源保存中心为基础,着手从江香猪胚胎冷冻保存、配子冷冻保存、DNA文库保存等方式实现从江香猪遗传资源的长期保存;开展从江香猪优良特性遗传基础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培育优良猪种,为从江香猪后期开发利用提供资源。

4.2 充分运用杂交优势及分子选育技术,开展新品种(配套系)培育

猪肉品质是影响其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江香猪具有较好的杂交性能,能够与不同猪种进行杂交改良,改善猪肉品质,进而提高养殖效益。可从香猪优良的猪肉风味品质着手,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开发从江香猪分子标记,并利用其杂交优势培育出适合贵州省特殊环境条件、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的新品种配套系。

4.3 构建多元化投资渠道,加大香猪产业开发力度

近年来,香猪系列肉制品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逐渐形成品牌产品。香猪产业发展也受到省级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自2011年以来,贵州省政府给予从江香猪产业专项财政政策扶持,并将其被列入贵州省十大重点民生工程和“全省100个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据调研,2018年以来,从江香猪的开发利用仍面临巨大困难,建议当地政府鼓励多种经济成分以多种形式参与香猪保护、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构建多元化投资渠道,加大香猪产业开发力度,全力推进从江香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月龄基因型杂交
HBV基因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PD-1和CTLA-4 3′UTR基因交互作用在HBV感染中的作用*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及生长发育现状研究
杂交水稻“泰丰A”高产又好吃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认识和了解HIV感染诊断和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CD4+T细胞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数学工具在自交和自由交配相关计算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