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推广对策研究

2021-12-06刘绍贵邵在胜苏伟景有翠严瑾

江苏农机化 2021年6期
关键词:条播农艺田间

刘绍贵 邵在胜 苏伟 景有翠 严瑾

农机农艺融合是指采用先进的农机装备和配套的农艺措施,开展机械化、轻简化、精准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田间作业,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可复制、易推广的成套技术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小麦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模式以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小麦机(条)播技术为主体,配套应用机械化开沟、机械化施肥、高效植保、机械化收割、谷物低温烘干技术,注重稻麦耕、种、管、收、烘干等各环节的衔接和农机、农艺融合,重点解决稻秸秆还田、农时用工难、绿色安全生产、耕地质量提升等问题,鼓励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实现小麦绿色、优质、高产、高效生产,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1 小麦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流程

小麦生产包括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播种、大田管理、机械化收割和机械化烘干等主要环节。

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流程为:

机械化还田播种→大田管理→机械化收割→机械化烘干。

2 小麦生产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

2.1 秸秆机械化还田、播种

2.1.1 秸秆还田施肥播种复式作业

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时将秸秆切碎并均匀抛撒于田间,稻秸秆留茬高度≤15 cm,田间秸秆覆盖率>80%,田间秸秆长度<10 cm。采用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配备85 马力以上拖拉机)旋耕、播种、施肥、镇压一体化作业,耕作深度≥12 cm。

2.1.2 秸秆还田、机条播

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时将秸秆切碎并均匀抛撒于田间,稻秸秆留茬高度≤15 cm,田间秸秆覆盖率>80%,田间秸秆长度<10 cm。采用85马力以上拖拉机配套正(反)旋耕秸秆还田机耕整地,用施肥播种机施肥和条播,然后开沟并适当镇压。

2.1.3 深耕翻秸秆还田、机条播

采用联合收割机低留茬收割水稻,采用85 马力以上拖拉机配套铧式犁或圆盘犁进行深耕翻,然后旋耕整地,并完成施肥和播种。耕深为18~20 cm。

2.1.4 相关技术要求

1)播种期确定。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生产条件、品种发育特性、栽培制度等决定播种期,正常条件下播种期应控制在10 月28 日~11 月15日之间。

2)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生态环境、土壤条件、市场需求,立足稳产保收,选择抗灾能力强的专用小麦品种。

3)播种量确定。结合预期产量、品种特性、播期、地力、施肥水平、穗数指标等因素综合确定基本苗数,再根据基本苗数、种子粒重、净度、发芽率以及预期出苗率确定播种量。一般情况下,亩用种量为10~15 kg。

4)播种方式与要求。小麦播种方式主要有条播、撒播、穴播和套播,以条播为主,播种深度为2~3 cm,确保不漏播、不重播、不露籽、不断行缺垄。

5)施肥要求。一般情况下,每亩总施氮量为15~16 kg,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5:0.5。其中:每亩基施复合肥(15-15-15)25~30 kg。

6)墒情要求。耕层土壤含水率控制在30%以下,以防止烂耕烂种。

7)播后镇压开沟要求。镇压要压紧压实,无明显轮辙。沟宽控制在15~20 cm 之间,沟深控制在15~25 cm 之间,并确保内外三沟相通。

2.2 大田管理

2.2.1 沟灌窨水

播种后,为改善墒情,促进齐苗全苗,采取沟灌窨水方式(即在20 h 内将水由灌渠引入麦田内沟至沟满),让水自然窨透畈面,然后排出余水。

2.2.2 化学除草

小麦化学除草要本着“治早治小”的原则,冬前普治,春时补治。以秋季小麦分蘖期防治为主,以春季小麦返青期防治为辅。需要强调的是,气温低于5℃时禁止化学除草,小麦拔节前视群体状况进行化控防倒处理。

2.2.3 肥料运筹

小麦对肥料的吸收有两个高峰期,即:分蘖至越冬始期;拔节至开花期。根据小麦需肥特性,可在 2 叶 1 心期时亩施尿素 10 kg;3 月中下旬每亩追施复合肥(15-15-15)15~20 kg。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一喷三防”技术措施,并兼施叶面肥,以增粒重。

2.2.4 病虫害防治

拔节前防治纹枯病兼治虫,孕穗前注意白粉病防治,抽穗扬花期重点防治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

2.3 机械化收割

5 月 25 日~6 月 10 日小麦腊熟期 ,采用全喂入或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及时收割。作业时要规范操作,降低小麦损失率,确保总损失率控制在3.5%以内。要将秸秆切碎(长度≤10 cm),均匀抛撒于田面,留茬高度≤15 cm。

2.4 机械化烘干

目前,一般采用低温循环式谷物干燥机烘干,选用空气源热泵、生物质颗粒炉、燃气炉、燃油炉等热源加热,烘干温度控制在40~60℃之间,降水速率≤1%/h。应规范操作、定时维护设备,以防火灾。

3 对策建议

3.1 完善相关政策,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应把小麦和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技术研发与技术推广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政策制定上注重实效,以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推动小麦产业健康发展。

3.2 强化科技支撑,突破小麦生产技术瓶颈

一要整合利用研发优势资源,加强高校、地方院所、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等单位的交流合作,围绕小麦产业发展,构建高水平、高效率的小麦产业研究平台;二要加大投入力度,使农田灌排系统得到持效管护;三要积极实行耕地休耕、轮作等制度,以提高土壤基础肥力。

3.3 加强示范引领,提高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应用水平

以农机大户、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为主体,培养打造一批小麦生产农机农艺高标准融合的先进示范体,并结合重点农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采用送科技下乡、现场观摩演示等手段,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宣传和示范活动,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周边地区小麦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应用水平。

猜你喜欢

条播农艺田间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6个引进油棕品种农艺性状评价
潜江市2020年播种机装备结构分析报告
田间地头“惠”果农
水稻不同播种方式直播应用技术研究
宁县冬小麦宽幅精播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茶桑种质资源筛选与农艺性状调查初报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