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识
——基于三大历史决议的分析

2021-12-06付云燕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中国化

付云燕

(黑龙江工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产生了三次历史决议,第一次历史决议诞生于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第二次历史决议诞生于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三次历史决议诞生于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虽然三次历史决议诞生的时代背景各不相同,但为什么说它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三篇重要的党史文本,贯穿其中的基本原则和思想路线又是什么?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史文本的开篇之作

1945年,历时三年多的延安整风运动结束,党内的高级干部就党的历史上一些重大问题及历史事件基本达成了共识,尤其是就党内曾经存在的“左”倾和右倾错误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之后,制定一份关于建党24年重大历史问题决议的时机已经成熟。在此背景下,为了肃清“左”倾路线,特别是第三次“左”倾路线的错误影响,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认识,1945年4月20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隆重召开。全会经过热烈讨论,最终审议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一次历史决议),这是我们党在经历了胜利与失败之后科学总结经验的重要文献,是客观总结建党24年过往历史的实事求是之作,也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特殊性相结合的开篇之作。

1.第一次历史决议奠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38年,毛泽东首次使用“实事求是”这个命题,随后赋予了实事求是以新的理论内涵,之后在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指导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必须坚持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1]。实事求是不仅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体系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形成的思想路线,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灵魂和基本原则。

回顾历史,第一次历史决议从起草到终稿的最终形成,无不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决议起草之初,毛泽东同志便强调了不要否定一切、不要反对一切的实事求是原则。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第一次历史决议既充分肯定了建党24年的成绩,也客观地分析了建党24年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因为功绩而回避问题,也并没有因为问题而否定一切。如对八七会议的评价,既充分肯定了八七会议的历史功绩,认为“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坚决地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这些都是正确的,是它的主要方面”[2],又指出了八七会议在历史上的局限性,认为“它在政治上……容许了和助长了冒险主义和命令主义(特别是强迫工人罢工)的倾向”[2]。这些评价在今天看来也是恰当而又符合历史事实的。再比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由于党的早期缺乏经验出现的“左”右倾错误及其根源也有正确的剖析。总的看来,第一次历史决议的结论不仅没有回避问题,而且对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并且具体阐释了错误的改正方法,表明无论是教条主义还是经验主义都是脱离实际的,都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第一次历史决议使得全党挣脱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束缚,奠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根本上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实现了党内思想的高度团结统一,为实现新民民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2.第一次历史决议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但马克思主义不会为解决中国问题提供现成答案,毛泽东同志曾鲜明指出,“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3]。毛泽东一语中的,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但是对于当时处于幼年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想要完全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的实际,逐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则进行了一番艰辛的探索。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胜利与失败,中国共产党人在长征胜利后到达陕北,再经过延安整风之后,全党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形成了党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致认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在第一次历史决议中得以真正地确立。纵览第一次历史决议的全文可以看到,决议的开篇便开宗明义地指明毛泽东思想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是“列宁斯大林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问题的学说和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学说”[2],这一表述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除此之外,第一次历史决议从政治、军事、组织、思想等不同角度详细阐明了毛泽东如何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真理应用于中国实际,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真知灼见,进一步指明了毛泽东同志路线的正确性。正是由于第一次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述,对毛泽东领导地位的充分肯定,才为后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任务的实现,提供了正确的思想引领。第一次历史决议的最终形成,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实现,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印证了第一次历史决议是充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理光芒的伟大文献。

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史文本的继承之作

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适时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而言,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中国共产党取得过成功,也走过弯路,如何客观评价建国以来的32年的历史,如何以史为鉴,更好地引领未来,成为了摆在当时国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第一次历史决议的光荣传统,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二次历史决议),系统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正确评价了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确立了对毛泽东同志评价的基调,全面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内涵及历史地位。这是我们党客观总结建国32年历史的又一实事求是之作,也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史文本的继承之作。

1.第二次历史决议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次历史决议的诞生背景是较为特殊的,经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全党上下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逐渐形成了统一认识,党内外较为安定团结。但安定团结的背后,也有一些不同声音,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特别是对毛泽东同志功过的评价成为社会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些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回应的现实问题。

第一次历史决议奠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深深地影响了第二次历史决议的起草和制定。邓小平同志在主持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时指出:这次制定的历史决议,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二是坚持实事求是评价分析建国32年以来的历史进程;三是明确通过总结历史,以实现全党的思想统一、行动统一。“三个原则”的核心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是在正确思想路线的指引下,第二次历史决议经过20多个月的讨论之后,几经易稿,最终形成了对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评价,既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又未回避他所犯的严重错误[4]。此外,决议还科学地总结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内涵和活的灵魂。对毛泽东同志评价的基调及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述延续至今,也证明了第二次历史决议对历史问题的总结与分析是经得住历史的考验的,是科学的总结。

与此同时,第二次历史决议对建国32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如社会主义改造、反右扩大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等均作了科学的分析总结,为以后吸取经验教训积累了宝贵财富。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例,首先,高度评价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成绩,指出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不仅没有造成整个社会的动荡,而且还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工业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其次,指出了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缺点和偏差,特别是在党内“左”的思想影响下,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的改造与实际工作出现了偏差,这些失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4]。诸如此类的分析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总结历史既不是要抓住过去的错误不放手,也不是要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而是为了以史为鉴、开辟未来。因此,第二次历史决议不仅对建国32年来的历史事实进行了科学总结分析,而且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在第二次历史决议的第八部分,重点论述了未来建设的目标,总结了社会主义“好”、中国共产党“能”的历史经验,指明了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走向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从经济、政治、精神文明、民族关系、国防建设、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找准了未来建设的着力点,统一了全党思想,为开创美好中国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重要基础。综上,我们不难得出第二次历史决议是我们党史上又一篇重要的实事求是的文献资料。

2.第二次历史决议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第二次历史决议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做到客观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系统论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理论内涵、活的灵魂,正确区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同志的晚年错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科学方向发展统一认识、扫清障碍。

毛泽东思想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在第二次历史决议的第七部分首先概括指出毛泽东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表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4]。其次,关于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等一系列原创性的理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指出:毛泽东同志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明确中国革命的对象、领导阶级依靠力量和最终前途等根本性问题,为民主革命胜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4]。

此外,毛泽东同志也是一位善于引经据典的大师,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为滋养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源泉。在毛泽东的著作中,我们随处都可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身影,如“实事求是”原本是称赞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史学素养,但被毛泽东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和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思想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为“两个结合”思想的提出做出了重要探索。

三、《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史文本的创新之作

2021年,我们党走过了百年的奋斗历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围绕新的奋斗目标,回顾过往,展望未来,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中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021年11月,举世瞩目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三次历史决议)。第三次历史决议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在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形成的,这个决议的通过,必将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开辟新的伟大征程产生重要影响。

1.第三次历史决议凸显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三次历史决议开篇高度评价了前两次历史决议,指出:前两次历史决议“实事求是总结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经验教训”,“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5]。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第三次历史决议的开篇话语,鲜明地体现了实事求是原则,不愧是我党历史上又一篇划时代的创新之作。

实事求是贯穿着第三次历史决议的始终。在第三次历史决议起草之初,习近平多次召集会议,并亲自担任文件起草组的组长,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文件的起草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必须坚持客观全面的基本要求,必须以正确的党史观总结党的经验教训等,这些重要指示成为了第三次历史决议制定的根本遵循。

通览全文,我们也不难发现,第三次历史决议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从四个历史时期全面地回顾总结了党的百年历程及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鲜明特点。对毛泽东的评价,延续了第二次历史决议中的观点,既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贡献,也没有回避毛泽东同志的晚年错误,指出:毛泽东同志对当时我国阶级斗争、党和国家政治状况、国际形势作出的估计脱离了实际[5],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从十三个方面全面总结了2012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革;从五个方面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从“十个坚持”系统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从四个必须回答了我们未来应该怎么做;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全党的核心地位等重大论断,进一步凸显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第三次历史决议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

第三次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括与评价,既同前两次历史决议、党的文献资料的论述相吻合,又有新的表述,如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表述既符合事实,又体现了党的创新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重要思想的典范。

首先,它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如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强调实践第一,而不尚空谈、注重实干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群众史观,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民为邦本”思想等等,这些无不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将马克思主义融入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展现出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

其次,它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第三次历史决议高度评价了习近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杰出贡献。习近平同志立足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立足中国的现实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聚焦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接续探索,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的新篇章,实现了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方面的伟大创造,不是简单承袭前人的成果,而是具有开拓性的理论创新,是解决前人不曾遇到的困难与挑战的良方,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总之,三大历史决议形成于党的不同历史时期,但其中贯穿的基本原则始终如一,特别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得三大历史决议在党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分量和历史分量。回顾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前两次历史决议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统一党内思想认识、增强党内团结的作用,使得党的事业取得了辉煌成绩。我们也同样坚信,第三次历史决议不仅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而且弄清楚了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这一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必将成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必将在党的历史长河中产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中国化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定乾坤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演变和科学内涵
毛泽东思想闪金光